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潞江坝的种植基地里,连片的咖啡树缀满了沉甸甸的果实。每年11月开始,这里便陆续进入咖啡采摘季。
今年潞江坝咖啡的丰收景象中多了一抹靓丽的色彩,云南大学农学院咖啡研究团队的师生正积极探索,将最新研发的生物脱胶技术应用于咖啡鲜果的去胶取豆流程中。这项生物脱胶发酵技术的创新,不仅显著减少了加工过程中的水资源消耗,还丰富了咖啡的风味特征,标志着咖啡初加工技术向绿色环保和提质增效迈出了重要一步。团队成员秦世雯介绍道:“采用生物脱胶处理的咖啡,融入了坚果的醇厚与花果的清新香气,展现出了更多层次的口感体验。”
保山市潞江坝,是云南最早规模化种植小粒咖啡的地区之一。近年来,精品咖啡消费的快速增长,对当地咖啡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改进精深加工能力,推动种质资源更新也是提升咖啡豆品质的重要因素。”团队成员董相书说,“将影响咖啡品质的优秀基因筛选出来,并利用基因编辑等生物育种技术对目标基因进行分子改良,最终推进优质新品种的形成。”
实验室的科研成果初见成效,田间地头的发力也在开花结果。“云南经常发生春旱,干旱和咖啡的开花期重叠,对咖啡果实的成熟和产量品质都会有影响。”团队负责人何飞飞介绍,如何突破气候瓶颈、改善咖啡的抗旱能力,也是团队的重点研究内容。
不久前的云南大学“云上咖啡节”上,咖啡科技小院的学生们带着自己创办的咖啡品牌亮相创意集市,广受好评。“更多优质的新品种、新技术可以更好满足市场的多元需求,我们团队主要开展包括‘咖啡生物脱胶和精细化发酵技术’‘咖啡副产物高值化应用’‘咖啡种质创新’等研究。”何飞飞说,“我们致力于产学研合作,推进技术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让咖啡的红果果真正成为村民们增收的‘金果果’,也让大家喝到品质更好的云南咖啡。”
图片提供:云南大学农学院咖啡团队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