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是经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病人→伊蚊→其他人”的途径传播。在严重情况下,登革热可以致命。
目前并无登革热特异治疗方法,控制媒介伊蚊、预防蚊虫叮咬是避免登革热的最佳方式。预防登革热从控制伊蚊着手,无积水就无幼虫,无幼虫就无成虫,无成虫就无登革热传播。
广东疾控提醒,11月已进入深秋,气温将逐步下降,天气也逐渐干燥少雨,户外的孳生地明显减少,但不能对防蚊灭蚊工作放松警惕,家中的温暖环境和室内水生植物等积水,仍可孳生伊蚊。
广州疾控提醒
截至11月4日
广州以下区域
正在开展登革热疫情处置
存在传播风险
请注意防范
(滑动查看)
疾控中心提醒:
吃布洛芬会更严重
深圳市疾控中心提醒
如果感染登革热
不要乱吃布洛芬和阿司匹林
目前登革热没有特效药,治疗的重点是用止痛药控制疼痛,通常用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
要避免使用布洛芬和阿司匹林等非类固醇抗炎药,它们会增加出血风险。
典型登革热致死率低于1%,但如果不及时治疗,拖成重症,致死率超过20%。
所以,无论病情轻重,及时就医!及时就医!及时就医!就是最好的应对方法。
警惕二次感染
病情会加重
登革热可以重复感染,而且再次感染登革病毒,出现严重症状的风险会更高。
这是因为不按套路出牌的登革热病毒有四种不同的血清型(DENV-1、DENV-2、DENV-3 和 DENV-4),而且每种血清型之间的交叉免疫保护性较低。因此,在感染一种血清型后,再次感染另一种血清型时,人体免疫系统会对登革热病毒呈现“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ADE)的反应机制。
“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ADE)简单来说,就是人体第一次感染登革热病毒时,会产生特异性抗体来对抗这种病毒,但第二次感染登革热病毒时,这种抗体不仅不能对抗对抗病毒,反而会与病毒结合并增强病毒的感染能力。这种作用会导致病毒在体内快速增殖,加重病情。
因此,面对登革热,最重要的就是做好预防。而预防登革热的最佳方式是避免被携带登革病毒的蚊子叮咬。
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1~14天,多数为5~8天。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5天都具有传染性。
还有一部分人感染登革病毒后并不发病,但病毒在人的血液中存在,同样能通过伊蚊将病毒传给其他人。除了登革热,蚊子叮咬传播的疾病还有乙脑、疟疾、黄热病、丝虫病、寨卡病毒病和基孔肯雅热等。
对于感染登革热病人来说,尽早识别尤为重要,因为这病初期,太容易和感冒搞混了。
登革热的典型症状是“高热三痛三红”+皮疹。
如果两周内有登革热疫区旅行史,或自己活动的城市有确诊病例,再加上上述症状,则很有可能得的不是普通感冒或流感了。
如出现相应不适症状请及时就医,并同时向社区报告。
此前报道:
广州多家医院登革热患者增加!广东一周新增2005例病例
广州出现3例重症!这些症状或是登革热严重的信号→
来源:广东疾控、广州疾控i健康、南方日报、科普中国
责编:田德楚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