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截图。
讲述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广西大学博士生导师 郑皆连
2024年,我作为总设计师主持建造的天峨龙滩特大桥,经历了成功通车、地震考验和获国际大奖等重要时刻,这些也构成了我这一年最难忘的记忆。
郑皆连在广西大学劝学岛内留影。广西云-南国早报记者 邹财麟 摄
2024年2月1日,大桥顺利通车。看着桥上南来北往的车流,我如释重负。设计初期,我提出的拱桥方案较斜拉桥方案,建设成本少1.25亿元,100年内的维护费少4亿元,具有巨大的经济优势,其刚度和美观性也是其他方案无法比拟的。
之前,全世界跨径最大的拱桥是445米。选择拱桥方案,跨径将会达到600米,这相当于闯入了混凝土拱桥的禁区,是前所未有的挑战,风险巨大。我研究了近60年拱桥,完成过多座世界级排名的大跨径拱桥,在分析了600米混凝土拱桥的风险后,我有底气去完成这个挑战。历经43个月的施工,克服各种困难,大桥顺利通车。在我83岁这年,还能完成这样一座桥,我很开心。
然而,考验并未结束。通车14天后,离大桥10公里的地方发生4.4级地震。当时正值春运,每日桥上通行车辆达3万辆。大桥是否需要停运的难题,摆在我的面前。我凭借对施工过程的深入了解与数据支持,决定让大桥继续通行,同时密切监测大桥情况。最终,大桥安然无恙。
同年11月12日,在瑞士举行的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颁奖典礼上,天峨龙滩特大桥荣获“大型公路与铁路桥最高奖”。那一刻,我特别自豪,这不仅是对我和团队的肯定,更是对中国桥梁建筑技术的认可。
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我将继续致力于桥梁事业的研究与发展,撰写天峨龙滩特大桥120万字的总结以及我近60年从事拱桥事业的书籍,供后人参考。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查看更多内容
↓↓↓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职务调整
10000公里,突破!
广西日报报纸版面:
记者丨蒋晓梅
编辑丨莫隼
美编丨陈丹
主编丨杨民
公众号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