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在2025年到来之际,我们采访了八名在不同领域、扎根八桂的平凡人,分享他们在新年的梦想与愿景。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让我们携手拥抱2025,乘着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阔步前行。
讲述人:南方电网广西南宁供电局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员 韩胜
剪辑:实习生 路凯璇
我是一名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员。我的日常工作是承担南宁市各县(市、区)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简单来说,就是在高压电气设备上不停电进行电力线路的检修、测试和维护等操作。这种方式能有效减少电力检修时因停电对居民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让大家察觉不到我们的工作过程。
去年我度过了忙碌充实又收获满满的一年,我总共参与了1万多次带电作业,保障辖区内配电线路运行安全,让大家用上稳定可靠的放心电。在专业技能上,我也实现了更大突破,在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三等奖,还获得了“中央企业劳动模范”“全国电力行业优秀技能选手”称号。这些荣誉是对我的肯定,也激励我今后要更努力地做好本职工作。
2025年是我从事带电作业工作的第12年头。作为一个“电力人”,不停电就是我们最好的服务,也是我最大的愿望。新的一年,我将继续做好日常带电作业工作,多钻研技术,探索更灵活、更高效的作业方式,守护好万家灯火。南宁县级供电局成立带电作业班后,我计划到各县多带些徒弟,帮助县级带电作业班培养作业员,让更多新人加入到带电作业工作中来。
马上要迎来春节了,节假日是用电高峰期,越是放假过节我们就越不能松懈。我们会筹划好节假日的抢修工作,确保电力可靠供应,让大家安心过年、温暖度冬。
讲述人:南宁市港澳同胞联谊会副会长 张翠珊
剪辑: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潘锦才
2025年,是我从香港来到广西打拼的第11个年头。
回想10年前我与广西结缘,首先是被美食吸引。那一年大学毕业旅行,朋友向我推荐一个神奇的地方——广西,毗邻粤港澳,通衢东南亚,遍地美食更是诱人。
百闻不如一见,来到广西,我被彻底征服。从岑溪的古典三黄鸡、桂林的油茶、柳州的螺蛳粉,到横州的鱼生、东兴的屈头蛋等等,一个地方的饮食文化反映的是当地的历史,顺着饮食文化的脉络便能深入地了解当地民众的生活、风情习俗,我为之深深着迷。
于是,我欣然来到广西开启职业生涯。结合我的兴趣爱好,以影视文化作为切入口,在广西丰厚且独特的文化和旅游资源中,畅快游弋、汲取养分,不断挖掘创作题材,引入香港资源,制作精品,推向海外。
经过3年多的项目筹备,与合作各方整合资源,2025年5月,我们将开拍全国首部“南宁普通话”院线电影《好好爱》,展示当代年轻人的成长历程。另一部反映京族爱情故事的电影《新过桥风吹》也将在2025年年内完成拍摄。我们与合作伙伴策划的反映广西民族风情的系列院线电影,也将在2025年全面启动。
在桂10年,我有幸见证广西的开放发展,这也激励着我努力把香港百年市场化国际化的经验和资源引进广西,通过平台建设,把广西的好产品、好作品推向世界。
“熬过无人问津的日子,才会有诗和远方。”2025年,我在桂奋斗的下一个十年已然开启,希冀我在八桂这片开放包容的热土上,梦想成真、事业有成,为桂港交流与合作尽一己之力。
讲述人:广西科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真菌生物学创新团队负责人 房文霞
剪辑: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古秀芳
我的工作是在“微生物王国”里探索未知的奥秘。微生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色彩斑斓,有些是生产生活中的有益帮手,有些则是引发感染和作物病害的罪魁祸首。
刚刚过去的一年,我在科研工作中收获满满,成功研发出新型寡糖产品和微生物菌剂,收获了广西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一等奖、八桂青年拔尖人才、广西“最美科技工作者”等奖项和荣誉。这一年虽然充满了未知与挑战,但努力和付出终换来了圆满的结果。2025年,我期待有更多的科研成果加快转化落地。
广西盛产香蕉,但长期以来,香蕉种植受到“香蕉癌症”——枯萎病的威胁。当前,我们团队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同北京一家企业合作生产了以解淀粉芽孢杆菌为基础的微生物菌剂。这种生物菌剂可以在种植初期有效抑制枯萎病的发生,帮助蕉农解决种植难题,计划在2025年实现批量生产。
我们团队还研发了针对甘蔗黑穗病生物防控的疣孢菌素A生物菌剂,以及提升对虾、青蟹养殖过程中种苗存活率的壳寡糖产品等,这些成果将在2025年加速推进转化,助力广西农渔业解决实际问题。
2025年,希望团队中的年轻人能够快速成长,我们继续秉持高度严谨的科学态度,一步一个脚印地缩短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距离,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讲述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全州县“禾美稻香” 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人 陈贵玉
剪辑: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李彬华
我今年60岁,是全州县一名从事粮食产业的农民企业家,先后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全区种粮大户”等荣誉。农民出身的我,对土地有着深深的眷念,尤其是对种粮食情有独钟。作为一名“新农人”,8年来,我只专注于做好一件事——科学种田,带动更多的乡村群众走上致富路。
科技兴农,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这是我们种粮人念念不忘的“粮食经”,也是乡村群众的致富法宝。得益于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我种植的3600多亩水稻,全程实现了机械化:育秧有育秧工厂,犁田有大型旋耕机,插秧有插秧机,施肥、喷药有植保无人机,收割时有收割机,收割完的早、中、晚稻直接上烘干机,粮食生产轻松又高效。
粮食安全关系国计民生,是“国之大者”,为肩负好这份责任,我不断学习新技术,通过运用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增密增穗等技术,实现粮食的单产连连提升。2024年,我种植的800亩水稻单产攻关项目喜获丰收,每亩单产613.96公斤。如今,我创建的全州县“禾美稻香”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种植面积稳定在3600亩以上,辐射带动群众种植粮食超过2.5万亩,带动了730多户群众依靠粮食生产走上了致富路。
2025年,我将要在示范区内建成育秧中心、烘干中心、仓储中心、加工中心,使粮食生产更具现代化的规模。同时,通过建设高标准立体化的养殖示范片,在水田里垄沟种养,上面养蛙,下面养泥鳅,中间养禾花鱼,到了冬日再种上油菜花,举办“花海节”,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让乡村群众的日子更加红红火火。
讲述人:国家一级演员、广西杂技家协会主席 崔焱
剪辑: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林雪娜 通讯员 崔焱
当绣球之轻盈、铜鼓之雄浑与壮锦之斑斓,这些镌刻着广西独特文化印记的符号在剧里相遇,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悄然拉开序幕……我也在杂技剧《漓歌情》的演绎中迎来崭新一年。
这部跨界融合音舞杂技剧《漓歌情》是我们创新的一个剧目,作为导演和主演,我想把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精神气节和广西山水文化嵌入故事中,以杂技、舞蹈、音乐等多门类跨界融合的表演形式讲好广西故事。《漓歌情》节目将于春节期间随团赴澳大利亚演出,我们创新采用了杂技与装置艺术融合,希望能让更多观众喜欢上广西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
时代在变化,科技在进步,观众的“口味”也在转变。面对不断变化的需求,如何让杂技艺术在新时代发扬光大?是我一直思索的问题。守正创新,是杂技艺术发展之道,也是我新一年杂技创作方向。
去年,我们的滑稽魔术作品《疯狂厨师》荣获中国杂技最高奖“金菊奖”,实现了广西杂技“金菊奖”零的突破,我有幸担任其中的主创和主演。今年,我想把《疯狂厨师》做成一部剧,我们都在思考如何创新融入大众和市场,想做成一部富有趣味、贴近大众的创新舞台艺术剧目。
以优秀民族文化、地方特色文化为根脉,以创作杂技精品为重点。今年,广西杂技团将打造新剧《花瓦狼兵》,该剧将以杂技剧形式呈现瓦氏夫人的英勇形象和精彩故事,目前已列入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资助项目,预计今年下半年首演。
杂技之花,绚丽多彩。新的一年,我们将力求杂技的文化内涵更加深厚、表现形式愈加多元、更为贴合大众需求,努力将“杂技性”与“民族性”紧密融合,用心打造富有广西特色的杂技剧品牌。希望广西杂技的艺术之花盛开在广阔的百花园里。
讲述人:桂林理工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 陈涵
剪辑:广西云-广西日报见习记者 曾容英
我从没有如此迫切地希望,在新一年清晨,第一面见到的是这群可爱的三年级孩子们。
2024年,我参加大学生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专项,成为贺州市钟山县公安镇中心小学的一名三年级数学、英语教师。在这里,我第一次深切感受到,我也可以活成一束光,照亮别人,温暖自己。
“你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吗?”我希望,孩子们的梦想是星辰大海。所以,我经常变着花样带学生们“玩”。模拟英语课本情景,让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带学生参加比赛,和他们一起站上领奖台;一起看纪录片,领略山河壮美、星空浩瀚……通过深入研究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精心推敲每一个教学环节,以确保每节课都充实高效。
在我支教的第一个教师节,我收到了一张卡片。上边写着一句话——“你是一个好人”,这让我忍俊不禁又莫名感动。
从学生到老师的身份转变已经将近半年,想成为一名好老师的愿望愈发强烈。我要朝着心中好老师的目标,打造学生真心喜爱、乐于参与的课堂,尽己所能,为学生们创造更多接触有趣事物的机会,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他们去发现学习的无穷乐趣,与他们一同成长,见证彼此的蜕变。
今年9月,我将结束支教返校继续学业。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更多的青年人走到农村去,争做“黄文秀式好青年”,一起照亮乡村教育。
讲述人:广西实体经济服务员工作队驻北海市工作队副队长 谢丽
剪辑: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李勤虹 实习生 董醇磊
朔风起,寒意浓,北海铁山东港产业园区各生产线一片火热。站在220千伏禄罗变电站边上,眺望一根根高压线向远方延伸,我内心充满喜悦:又为企业解决了一件难事!
禄罗变电站的诞生可谓一波三折。北海铁山东港产业园区是北海高端玻璃和光伏材料产业聚集区,2024年至2025年,新福兴、长利、南玻、德金等企业共9条光伏玻璃生产线以及东方希望氧化铝一期项目等将先后投产,现有电网设施已无法满足需求,220千伏禄罗(东岸)送变电工程建设迫在眉睫。
变电站建设涉及征地搬迁、塔基安装、管网布局等复杂问题,建设进展缓慢。于是,工作队先后5次深入项目一线走访,积极与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做通群众思想工作,仅用3个月完成了征地任务。
此时,变电站建设又遇新难题:接入输电线路时需停电12天,对北海、玉林两地供电稳定性将产生较大影响!最后我们通过克服种种困难,成功解决了变电站建设过程中停电时间这个最大的“拦路虎”。
线路贯通倒数第10天,工作队又紧急协调各方,使输送线路安全跨越一处高速公路施工项目,顺利完成架设,如期实现贯通。
算起来,工作队进驻北海市开展工作已经近一年了。我们一直把“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店小二’”作为工作宗旨,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用心用情用力为企业排忧解难,坚决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2025年,驻北海市工作队将继续当好“店小二”和“服务员”,畅通企业向政府反映问题的渠道,与部门同题共答,与企业共克时艰,全力以赴推动实体经济向好发展。
讲述人:瞬目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广西民族大学在读研究生 吴从林
摄像:王谰 编导:李晓霞 剪辑:黄海晴
回顾过去一年,在校园的林荫道上,我总是步履匆匆。
2019年,大学时的我和朋友们用凑钱买的电脑和相机,在小小的教室里创立了公司。2021年,我凭借着对短视频、直播带货的果断尝试,公司迅速崛起,年营收从创业初期的100万元,转型后第一年激增至1000万元。2024年,年营收突破了3亿元。
公司发展壮大过程中,我们通过新媒体的力量,与广西乃至全国许多农户一起开拓了市场。比如,横州市的茉莉花干,我们卖了300多万元。六年时间,我的公司从一间朴素的教室,发展到华润大厦内1200平方米的现代化办公室,这是我梦想和成长的缩影。
公司蒸蒸日上,我却选择继续深造,成为一名哲学系的研究生。我常常在繁忙的创业日程和学术研究之间反复横跳、一秒切换。每当我拖着疲惫的身躯离开办公室,投入到枯燥的书本和论文中,身心双重压力经常让我对这条路的选择产生怀疑。但是,当看到公司团队充满活力,项目进展顺利,我就知道,不能放弃创业梦想。而当我在哲学课堂上,与教授和同学们探讨深奥的问题,感受到知识的力量,我更加坚信,学习哲学是我内心深处的渴望。
新的一年,期待我们能够提升造福本土农业的能力,帮助农户寻找市场,并拉动一些产业升级,为他们带来更可观的收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同时,我还希望能顺利考上博士,并使公司新启动的项目持续三五年盈利,让员工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广西日报报纸版面
今日,广西云客户端6.0版本焕新上线!
勇于突破,用双脚锤击大地——2025年新年致读者
广西日报报纸版面: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李湘萍 王艳群 林雪娜 龚文颖 姜界锋 晏明珠
见习记者|郭亚琼 付玮烨 曾容英
通讯员|邓琳
美编|李云
编辑|方凤琪
主编|邱宜钢
公众号制作:
编辑丨梁彬彬
责编丨梁笑天
总值班丨梁雨芃
广西云-广西日报出品
【转载请注明来源:广西日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