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钟山区南开乡九龙村位于六盘水市钟山区西南部,南开乡西部,距离市中心43公里,距乡政府驻地约3公里,隶属钟山区南开乡,最高海拔1800米,最低海拔1650米。东与双山村相连,南与犀牛村接壤,西与沙拉村毗邻,北与发仲村、花场村相接。全村总面积约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300亩,林地面积3200亩,森林覆盖率22.9%。九龙村以丘陵、坝子为主,气候凉爽宜人,自然物种丰富。
九龙村下辖13个村民组,共1029户4171人,由彝族、苗族、汉族、川青人等多个民族组成。主要以种植烤烟、辣椒、外出务工等为主要收入来源。
据《水城县(特区)志》和钟山区人民政府网记载:
1949年以前,九龙村为横塘村,隶属于水城县南开乡。
新中国成立以后,1950年,横塘村改为浑塘村,隶属于犀牛管理区。
1955年,浑塘村属于南开区公所。
1958年8月,浑塘村更名为浑塘大队,属南开公社。
1984年,浑塘大队改为浑塘村,属南开乡。
2004年5月,浑塘村、窄鸡戛村合并为浑塘村,属南开苗族彝族乡。
2018年8月,更名为九龙村,属南开苗族彝族乡。
2020年7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决定将水城县的南开苗族彝族乡划归六盘水市钟山区管辖,九龙村属钟山区南开苗族彝族乡管辖。
九龙村交通发达,232公路穿村而过。全村每组通电、通车、通电话、通闭路电视。自2018年以来,全村实施城市化改造,县道贯穿城乡、乡道往来交织、村道延伸到家,一条条农村路通村达户,直抵田间,为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更大支撑。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方便群众的生产生活,实现了由“乡村”到“城镇”的转变。九龙村紧紧围绕创建目标,坚持创建当先、为民惠民、改善民生,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和谐,不断加快推进富有独特文化的村寨建设步伐,创建全省文明村不断巩固、提高和深化。通过全省环境卫生示范村创建的开展,不断提高村民的素质,提升村寨文明程度,促进九龙村社会各项事业和谐发展。
2020年,获贵州省人民政府授予的“全省环境卫生示范村”荣誉称号。
村名的由来
九龙村原名横塘村,又名浑塘村,因村境内有一口山塘,塘水常年充沛,但塘中之水常年浑浊,故名为浑塘。
为何又叫横塘,据说很早以前,浑塘经济文化十分落后,交通不便,村寨处于“山高皇帝远”的“三不管”状态。彝族、苗族散居于此,历史上彝族、苗族生活贫困,深受封建统治者压迫剥削和民族歧视,迁徙频繁,大多数居住在边远贫困山区,过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由于彝族、苗族长期受到封建统治者压迫剥削和民族歧视,导致当地崇侠尚武,民风彪悍,宗族血亲观念特别强烈。“横”,有蛮横之意。浑塘人与外乡人产生纠纷,多以武力解决的蛮横现象,故送“横塘”村名。一说是当时文化落后,“浑”和“横”发音相似,能够写字的人把“浑”误写成了“横”,慢慢抄录,出现在文字里就成了“横塘”。
新中国成立后,1950 年水城县人民政府派出工作组到浑塘村各村组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建立民族工作组和医疗组深入开展工作,在水城县人民政府的带领下进行土地改革、民族政策等。工作组干部深入田间地头,抢农时、备春耕,助农忙,消除民族隔阂,化解积怨,引导彝族、苗族群众移风易俗,推动社会进步。 看到共产党干部全心尽力为老百姓服务,村民们遂又将横塘村改为浑塘村。
2018年8月,为了让村名更具辨识度和文化性,因村中有九口龙井,逐将浑塘村更名为九龙村,并报上级批准同意,自此,九龙村得名。
发展大事
(一)农业发展
南开乡九龙村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土地资源充沛,主要种植传统洋芋和苞谷等农作物,为村民们提供了重要的粮食来源。从1982年以来,引进种植烤烟、辣椒经济作物。烤烟是烟草产业的重要原料,具有高糖、高烟碱、高香气等特征,是烟草制品的主要原料之一,广泛应用于卷烟、雪茄等领域。九龙村的烤烟主要销往湖南。除了烤烟,九龙村种植食用、工业辣椒。食用辣椒其维生素C含量丰富,维生素B、胡萝卜素以及钙、铁等矿物质含量亦较丰富。具有刺激神经,缓解疼痛的作用,而对口腔以及肠胃有刺激作用,可以增强肠胃蠕动,健脾、促进消化,并且有助于胃黏膜的再生,预防胃溃疡。辣椒还可以起到暖胃驱寒、止呕止痛的作用。工业辣椒具有产量高、采摘期长、成活率高等优点,广泛用于医药、工业等领域,且适宜生长在高海拔低温地区,因为用途广泛、市场需求量大,价格比较稳定,是一种短、平、快的经济作物。
2024年,九龙村烤烟种植1706亩,实现收入1000万元。辣椒种植580亩(其中工业辣椒80亩,食用辣椒500亩)。烤烟、辣椒等经济作物,已成为九龙村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二)基础设施
为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优化乡村人居环境,九龙村实施了照明路灯亮化、道路、饮水工程。1987年9月,九龙村部分村组用上了电灯;1996年12月,九龙村全村正式通电;2017年,安装700盏路灯,2018年,又安装了120盏路灯。1965年,水南公路通车(现改为232线道)。2018年8月,九龙村实现“通村村”“组组通” “串户路”硬化路。2018年6月,修建蓄水池,村民们足不出户,喝上了自来水。自从村民喝上了自来水,水龙头轻轻一拧,清澈透明的水就哗哗地流。而新装了路灯后,走到哪都是亮堂堂的,吃完晚饭后出来走一走、散散步,也不用担心安全问题了。在村级道路上安装太阳能路灯,为村民夜间出行筑起一道明亮的“安全屏障”,进一步提升全村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三)新时代农民讲习所
2018年7月,为更好地与村民们沟通、宣传政策,九龙村成立了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并利用讲习所这块场地,向村民宣传政策,互相进行沟通、了解,通过讲课和院坝会的开展,加强了村民们的凝聚力,夯实了基层党组织基础。
(四)小康菜园
2019年5月,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农村产业革命的决策部署,在广大农村创新推出“千家万户小康菜园”工程。九龙村结合人居环境改造和小康菜园建设,以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为内容,展现“小康菜园”带来创意,改善群众膳食结构。村民们在房前屋后、田边地角栽种不同品种,不同时段成熟的水果,实现“四季有果”,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进行布局,尽量拉长水果供应季节。农户家吃不完的菜,村里帮忙联系销售给企业和学校等脱贫攻坚帮扶单位,既不浪费资源,还得到实惠变现。九龙村建有113个小菜园和99个棚架,庭院经济也能成为美丽经济。小康菜园建设,不但有效改善了群众的膳食结构,既提升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也提升扮靓了乡村的颜值。由此,“小康菜园”完成了从“美景”到“经济”, 让村民既得实惠,又成为促进富民增收的一条新路子。
(五)六盘水市民政局帮扶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提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成效。2023年8月16日,六盘水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邹兴跃同志带队到市民政局乡村振兴驻村帮扶点南开乡九龙村开展走访调研,宣讲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走访调研中,调研组看望和慰问驻村第一书记及驻村干部,并组织召开座谈会,听取村支两委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共同谋划近期迎接国家、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各项工作准备。
为进一步加强对驻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激励驻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2023年12月27日,市党组成员、副局长邹兴跃带领慰问组前往九龙村调研指导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走访慰问驻村干部,开展谈心谈话,听取有关工作情况汇报,详细了解和询问了驻村干部一年来驻村工作取得的成绩、驻村的感受和认识以及生活上、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为他们送上慰问金,传递局党组的关怀。
(六)钟山区审计局捐赠
2024年5月31日,为进一步关心关爱无人抚养儿童和留守儿童,钟山区审计局党支部、妇委会、团支部、青年理论学习小组联合到南开乡九龙村开展“‘审’情厚意,守护‘童’冀”主题关爱活动,为孩子们送去温暖与关怀。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在孩子们期待的目光中,慰问组带着满满的爱意和祝福,为孩子们送上了书包、水杯、羽毛球拍、乒乓球拍、彩笔、绘本等物品,每一份礼物都承载着对孩子们未来的美好祝愿,鼓励孩子们坚定信心,树立远大志向,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自然景观
(一)龙井口七股水
九龙村与双桥水库约4公里相连沿岸有多处景点,举目平望,碧波如画,景色迷人。这里有远近闻名的龙井口七股水,时清时浑,很具传奇色彩。朝睹泉水喷涌,暮滴水全无,或时二、三小洞清泉如注,或时七孔浑水直流。夏天泉水冰凉刺骨,此时感觉浑身上下非常凉爽。冬季泉水云雾润蒸,远看去,像团团轻云弥漫,缥缥缈缈润蒸着大地,给人如梦似幻,宛如置身仙境。
(二)李氏古洞与狗跳岩
李氏古洞,绝壁之下,天然一洞,洞中钟乳石百态千姿,气象万千,别具风格。古时李氏后人常居此洞,一可避匪患,二可保温防雨。此后,李氏古洞就成为村民避暑纳凉的地方。洞内风景特别,沿河而上,就是狗跳岩风景区,岩陡,河深,水急,杂木覆盖。据传,民国时期,窄鸡戛官家养一只猎犬,有一天去追一只野兔,一步跳了下去,过了一个时辰后才从其他方上来,全身湿了,人们才知道下面有一条大河。以后这地方一直被人们叫作狗跳岩。狗跳岩山势高峻,云海常铺,视野开阔,风景十分迷人。是游客垂钓和休闲娱乐之首选,因水位升高,风景如世外桃源,还有狮子滚绣球,水在肚中往复循环,抬头可见老梅坡凉子,神采如大将点兵,环山碧水如玉带。
(三)黄龙洞
黄龙洞位于九龙村千亩黑松林下,洞深不可测,洞口四周有毛竹密布,有一棵百年红豆杉,左边为杨梅山至向家坝子精品水果基地,左边有朱家大坡接发仲农业园区,背后为浑塘村小山峡,内有莲花岩,郎家大洞景点,黄龙洞很有传奇,洞里面有时会冒出黄烟,人们从洞边路过,里面会传出歌舞声,有时又如牛,马或鸡叫声,人们站在300米开外去眺望,上升的烟雾在空中如黄龙飞腾,因此为黄龙洞。黄龙洞周边有山,有水,有千亩黑松林,有李氏故居,曾为老马场古建筑,但由于年久,于2002年倒塌,至今未修复。
(四)百年古树
在九龙村七组,生长着一棵135年树龄南方红豆杉。据悉,红豆杉属一种常绿乔木或灌木,植株可高达30米,是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古老树种。红豆杉是世界上公认的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科学家利用红豆杉的皮、根提取物紫杉醇制成了抗癌药物。它对治疗乳腺癌、卵巢癌有特效。3公斤南方红豆杉树皮中才能提炼出1克紫杉醇,所以南方红豆杉也是有名的“植物黄金”。
其枝叶四季常青,秋天会长出樱桃大小的红色豆形果实,果实成熟时,外红里艳,是集药用、材用、观赏价值于一身的珍稀树种,因其生长缓慢、发育困难而极为稀少,又被称作“植物界的大熊猫”,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
2020年,钟山区林自然资源局(区林业局)就给这棵红豆杉挂了牌,并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树种。如今,红豆杉不仅是九龙村不可替代的“绿色”元素,更是彰显历史与人文魅力的亮丽名片。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跳脚舞
跳脚舞是彝族姑娘出嫁时,在堂屋里“以足传情”的传统群体性舞蹈,在南开九龙村广为流传。跳脚舞因舞蹈动作幅度不大,主要是脚部动作,以足传情。舞者一般为双数,可男女合跳,也可独跳。男女合跳,必须拉手成圈,左右移动。跳脚舞由12个动作组成,分别为:插秧、翻脚板、转脚尖、打脚板、男左女右、背和背、喂狗饭、踢鸡冠、鸭喝水、跨三步、耍克膝和踢板壁等。
跳脚舞短则一小时,长则可通宵达旦。跳脚舞动作激烈,情绪奔放,生动反映了彝族人民的民族性格和审美情趣,是了解彝族文学、舞蹈、音乐、礼俗、婚俗等的活素材和弘扬民族民间文化的范本,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二)酒礼舞
酒礼舞是彝族同胞的传统舞蹈,酒礼舞有“酒令舞”“跳酒令”。在九龙村,每逢村里的姑娘出嫁,闺密姐妹们欢聚在一起,以歌为主,舞蹈为辅。跳着酒礼舞,低吟浅唱,诉说彼此间深厚感情,依依惜别。演唱内容包括唱酒礼的来源、出嫁姑娘的身世和出阁前的离愁,诉说当姑娘的愁苦和当媳妇的愁苦,安慰、教育她到婆家后如何处事为人等。酒礼舞歌词内容丰富,有赞美父母养育之恩的,有表现姑娘与父母难舍难分的,有祝愿姑娘生活幸福的。人们唱一排歌,跳一阵舞,饮几杯酒,辗转轮回,时起时伏,歌、舞、酒深深地融合在一起,场面十分隆重、热烈。
酒礼歌舞往往持续到深夜甚至天亮,天亮后送亲队伍启程,酒礼舞主要表达闺女出阁前与父母的依依惜别之情。曲调优美细腻,歌词婉转亲切、朴实感人,唱到动情处往往使人涕泪涟涟。酒礼舞唱词系彝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起始和终末都配合彝族婚嫁礼仪过程,涉及彝族的婚嫁习俗,与彝族文化息息相关。
村落人物
(一)唢呐花鼓舞典型代表顾大朋
彝族唢呐花鼓舞作为一种仪式灵舞,其本质是一种对先祖的慰藉仪式演述,通过后人模拟先祖归途中踩踏尖刀草来达到“送灵归祖”。对于贵州民间艺人顾大朋而言,唢呐花鼓舞是彝族生活的见证,也是沟通接触各民族友谊的桥梁,让众多的彝族儿女走出大山,让八方宾客走进村寨。20世纪50年代,九龙村唢呐花鼓舞典型代表顾大朋出水城,上贵阳,来到贵州省委大礼堂演出,赢得了鲜花和掌声,为水城人民争得了荣誉。特别是1958年,顾大朋参加贵州省民族民间青年联欢会,演奏舞姿热烈欢快、诙谐幽默的《迎上谱》,受到来宾的一致好评,评为二等奖。顾大朋曾与苗族芦笙王张文友同台演出,后因有一名队员母亲重病,返回故居,未能前往苏联演出,至今遗憾。
1987年,顾大朋参加水城县民放民间团拜会,为出席春节团拜会的嘉宾做了精彩表演的《叠罗汉》《翻跟斗》特技,博得了广大观众热烈的掌声。
顾大朋自幼喜好唢呐花鼓舞,在师傅的严格训练中,掌握了一套过硬的唢呐花鼓舞基本功,成为远近闻名的唢呐花鼓舞典型代表。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己。在唢呐花鼓舞演出中,顾大朋视不同需要而灵活编排应用。唢呐伴奏若在喜庆场合,则吹“迎上谱”“正谱”等曲调,舞姿热烈欢快,诙谐幽默;丧葬祭祀场合则吹“阴谱”“下方谱”等曲调,舞步舒缓沉重,深切感人。整个表演舞乐结合,满堂皆动,套路招式多样,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性和感染力,是当地彝族民间乐舞的典范。
带着唢呐花鼓舞,顾大朋走过了村落小院、街口巷尾,也走上了大大小小的舞台。通过唢呐花鼓舞表演,增添节日或活动的喜庆气氛,陶冶人们的情操,增进彝族与各民族之间的感情和交流。
(二)村民眼里的好支书顾明元
58岁的九龙村支部副书记(主持工作)顾明元,多年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乐于助人,甘于奉献,认真履行基层党支部书记的神圣职责,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农村改革发展的各项事业。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些年,为了推动村里的经济快速发展,顾明元深知群众对党员干部寄予的厚望,深感自己作为全村“当家人”的重任在肩,他团结带领村级班子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时刻自勉并提醒大家,“人活一辈子,不能只想着自己,应该多为乡亲们干点事。”他把群众愿意、群众同意、群众满意作为履职尽责的着力点,经常深入群众家中、田间地头与群众座谈,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第一时间了解群众的观点及想法,以真心换民心,在谋事干事中赢得了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在脱贫攻坚中,他积极整合资源,利用闲置场地成功引进新型工业辣椒企业,他充分利用水库移民项目的后续资源,带领村支“两委”成功争取到太阳能路灯800盏进行安装,为新型城镇化的推动打下有效基础。他带头科学规划,提出了九龙湿地可行性方案,为九龙旅游产业拟定发展蓝图。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 顾明元不断为九龙村寻找新的路子,帮助更多的村民拓宽增收致富渠道,得到了百姓们的连连称赞。
“工作没有终点,只有起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顾明元自担任村支书以来,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讲真话、办实事,以实际行动认真践行党的宗旨,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以实绩赢得村民认可,用赤诚和奉献带领九龙村村民脱贫致富,力争做一名村民信任、担当有为的村支书。
(三)美化家乡的蒋欣梅
2020年的仲夏6月,走进九龙村二组,干净宽阔的道路两旁,唢呐、舞步、火焰、绣帕……一幅幅创意浓郁的彝族风情墙绘映入眼帘,让原本平淡单调的院墙瞬间灵动起来,风格不一的墙绘与房屋特点完美交融,墙绘旁种植的花草与村民院落的绿植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和美乡村入画图景。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墙绘内容吸引了村民驻足观赏,也在潜移默化中滋润了村民的文化土壤,促进村风、民风进一步改善。这是九龙村“小康菜园”一大举措。
从唢呐刺绣到丰收欢舞,从传统民俗到现代乡村生活,从农耕文化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一幅幅具有乡土文化元素的墙绘汇聚成一道道靓丽的“文化图册”。
此次志愿服务的绘画者是居住九龙村五组、就读于南华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蒋欣梅同学。不仅将艺术融入乡村生活,以缤纷多彩的墙绘打造特色村居,为人居环境整治注入丰富的文化内涵,更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展现出九龙村农村的新生活、新气象、新面貌,点亮美丽乡村。仲夏的6月,蒋欣梅顶着烈日,忍耐酷暑,调色、勾勒框架、描绘景物、填色等工作一气呵成,原本白色单调的墙壁在蒋欣梅同学的美工笔下变成了缤纷斑斓的世界,少数民族的服饰,正在绣的绣帕,一幅幅生动形象的手绘墙画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跃然“墙”上。
远望墙体上绚丽多彩的手绘,路过的村民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连连称赞。九龙村村支书顾明元欣慰地说:“蒋欣梅同学仅用20天的时间完成4幅构思巧妙、生动形象的墙绘作品,为家乡村容村貌注入新活力,同时也提升了村民们的艺术修养,使乡情更深,乡味更浓。”
传说故事
(一)李姓壮士抱牛耕田
清朝年间,九龙村有个姓李的壮士,传说他15岁时,能抱起500多斤的大活牛,威名传遍四乡八寨。马建泰从小父母双亡,由叔父抚养。李姓壮士6、7岁开始,就在山里放牛。有一年,一头母牛生了头非常可爱的小牛犊。小牛犊刚出生,走路晃晃悠悠,十分吃力。李姓壮士见小牛犊走不进牛圈,只好抱着它进去。小牛犊浑身毛绒绒,热乎乎,让李姓壮士感觉非常舒服。从此,遇见不好的路,他都会抱着小牛犊走。随着小牛一天天长大,他变得越来越强壮。此后,每次有新的小牛犊出生,他都会抱着它,直到它足够大。到20岁时,能抱起1000多斤的大活牛。据说,一年春耕农忙时,村民们忙着拔苗、犁田、插秧,一派繁忙的劳作景象。李姓壮士由于接连不断应酬,耽误了犁田、插秧。一觉醒来,发现周围的田都插上了细小的秧苗, 耕牛根本无法进入田里。于是,他一气之下将耕牛抱起扔到田里犁田。李家人以儿子力气大为荣,老人们最喜欢讲他的故事,至今这则故事在南开广为流传。
(二)胡耀的脱贫故事
2014年,钟山区南开乡九龙村村干部胡耀,曾经是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穷则思变,面对生活困境,胡耀没有气馁,他一边在县城打零工,一边照顾家庭。随着脱贫攻坚战号角吹响,胡耀有幸搭乘国家扶贫政策的顺风车,依托烤烟种植,家庭收入逐年增加。2017年,胡耀通过发展烤烟产业,家里从瓦房变成了平房,成功实现了脱贫。2019年,胡耀又开始种植八亩辣椒,收入4万多元钱。2021年,胡耀试种工业辣椒,将工业辣椒收售价格从2元/斤提高到2.5元/斤,成为九龙村产业振兴的引路人。
胡耀致富不忘乡亲,深知从贫穷到如今的小康生活,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更离不开自身的努力奋斗。于是带领乡邻一起脱贫致。2021年,九龙村村支“两委”换届时,胡耀被群众推选为村干部,成为村支“两委”成员骨干,短短7年间实现从贫困户到为民服务村干部的完美“蜕变”。
来源:动静贵州
往期推荐
2024-11-14
2024-11-14
2024-11-14
202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