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印迹 村史村事 | 钟山区天生桥村

政务   2024-11-15 12:44   贵州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六盘水市钟山区金盆乡天生桥村位于金盆乡政府北面,东与纳雍县锅圈岩乡接壤,西、南与本乡双塘村毗邻,北抵赫章县松林坡乡倮住村与箐营村。村内有232县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平均海拔1800米,以喀斯特地形为主,年平均气温10.2℃,年均降水量1082㎜,日照时数在1253- 1506小时之间,无霜期在230- 298天之间,年均相对湿度80%。既无酷暑,又无严寒,常年无夏,春秋相连,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属北亚热带季风温暖湿润气候区。多为山地、丘陵,土壤呈中性,属典型的喀什特山区峡谷地段。全村总面积18.64平方公里,现有耕地11500亩,退耕还林6000亩,森林覆盖率达80%。农业以种植玉米和洋芋为主,养殖以养猪、牛、鸡为主,原生态农业明显。2024年完成马铃薯种植2500亩,玉米种植3480亩。目前,全村辖21个村民小组940户4711人,其中少数民族4423人,占总人口数93.88%。脱贫户547户2723人,监测户76户331人,辖区内1所幼儿园,1所小学。

天生桥村村落

天生桥村原为六林、七林、发林、大寨(发硝)4个小村。明属水西宣慰使辖地。清属水城厅常平里三甲。1912年—1949年期间境内属南开乡管辖。新中国成立先后隶属水城县南开区干河公社管辖。

  1958年,成立六林、七林、发林、大寨(发硝)大队,属于干河公社管辖。

1984年,六林、七林、发林、大寨(发硝)大队改为六林、七林、发林、大寨(发硝)村,干河公社改为干河乡,属于干河乡管辖。

1992年5月3日,干河乡、金盆乡、义忠乡撤并建为金盆苗族彝族乡。六林、七林、发林、大寨(发硝)村,属金盆苗族彝族乡管辖。

2015年5月,撤六林、七林、发林、大寨(发硝)村,合并组建新村,新组建村名为天生桥村,属水城县金盆苗族彝族乡管辖。

2021年1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金盆乡正式划入钟山区,天生桥村属钟山区金盆乡管辖。

“钟山八景”之“天仙长虹”

天生桥村于2016年7月被中共六盘水市委授予“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2016年9月被中共贵州省委统战部、贵州省民宗委、贵州省旅发委命名为全省首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17年被六盘水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授予“六盘水市卫生村”荣誉称号;2018年6月被中共六盘水市委授予“全市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2019年被贵州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授予“贵州省森林村寨”荣誉称号;2020年7月被中共六盘水市委、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市级文明村。

村名由来

源于传说在古代这里有一条很深的山谷,把两边的居民永远的隔开,为给当地居民便于出行交往,上天派下一个天神在山谷之间搭了一座石桥,故当地人均称该桥为“天生桥”。

2015年5月,六林、七林、发林、大寨(发硝)4村合并时,为了增加新合并村的辨识度和文化性,便于利用天生桥旅游资源,新合并村以天生桥为名,并报上级批准同意使用,天生桥村逐得名。

天生桥景区

坐落在天生桥村干河地域的天生桥,是一处尚未被杂沓脚步惊扰的自然境地。这里属石灰岩洞穴坍塌后残留洞段,桥高135米,跨度60米,顶拱厚15米,桥面长30米,原称“天仙桥”,亦有称誉。桥身高耸入云,宛若长虹,横跨危绝天堑。在桥上,观群山如海浪起伏。附近区域内多洞穴、伏流及喀斯特峡谷,谷底怪石嶙峋,树木葱绿,溪水潺潺。据中外岩溶地质学家考证,金盆天生桥属世界上最高的公路天生桥。桥两岸全系悬崖绝壁,东部为倮布大沟,西部为干河大沟,桥的四周分布着暗河和溶洞,与灰岩陡壁、深箐密林、构成了天生桥奇特的、高品位的喀斯特奇观,其下游还有数量众多、大小不一的自然桥组群。干河天生桥风光旖旎,尤其以雄、奇、险、峻而著名,不仅是一个休闲观光的游览胜地,也是一处攀援探险、洞穴技术训练的理想场所。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科学探险协会洞穴科学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就联合在干河天生桥举办了“首届国际洞穴单绳技术比赛”,接待了罗马尼亚、印度尼西亚、俄罗斯、西班牙等八个国家的体育健儿。2023年12月CCTV-9纪录频道刊播的《航拍中国贵州篇》纪录片中,金盆天生桥奇特的自然景观、喀斯特风貌让人无不称奇。

天生桥景区

天生桥石刻

天生桥景区矗立着一块石碑,为《天生桥赋》,内容如下:早闻天生桥,天下一奇观。乙酉年三月孟春,应友人之邀,乘车赴金盆,亲睹其颜。

天生桥石刻碑

金盆乡与纳雍、赫章相邻,地处偏远,山高谷深。山为拦路之虎,谷是行路天堑。春色似染,天低云淡;阳光如花,岩亮地鲜。群山巍峨,人如爬行之蚁;公路弯曲,车似滚动之丸。山与天一线,水共石几湾。曾闻干河一带,自然环境恶劣,人类生存艰难。今到干河,见牡丹花艳,听山歌润圆,感受时代之变迁。地不富有,不失可耕之田;天有怜意,造一桥赐人间。停车立看天生桥,横山腰上一洞穿。状如椭形镜,悬挂天地间。形似一珠帘,皆用光线编。是洞亦称奇,是桥更壮观。孔跨数十米,拱顶连两山。桥下深渊通地府,桥上道路达天边。世上桥无数,谁见桥是山?人折腰为奴,为人不齿;山折腰为桥,造福人间。攀藤扶岩,行至桥下,谷深且险,古木参天,杂花垂悬。草长林深,闻鸟语而不见其影;石乱苔鲜,见清泉而不闻其声。风来谷如鼓,发猛士之吟;雨落桥似琴,奏高山之音。两岸如刀,石壁斑驳,猿猱难攀。桥顶如悬,苍鹰不过,仰望目眩。一谷风景石水树,两壁图画花鸟虫;石抱树肝肠寸断,树抱石根如虬龙。溶洞密布,乃天造之宫;群峰朝天,是伸腰之翁。过桥下而回首,桥拱如帆。看万山如海,疑是桥是船。当借东风,驶出大山。

车从桥上过,人行到云霄。桥宽不须拦,山花分外娇。天公有意造天桥,人心有桥方可交。山为桥,天造化;人为桥,乃舜尧。

《天生桥赋》系六盘水市文联原主席金永福撰文、水城区书法家协会主席杜学铀书写,该石碑为2007年3月水城县文旅局立。

“钟山八景”之“天仙长虹”

水城八景”或曰“荷城八景”,是清代水城最为代表的名胜文化,由“珠喷灵泉、龙潜古洞、文笔插空、清溪消夏、光明削玉、万笏朝天、金钟扑地、古木浮山”组成。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古“荷城八景”理念下催生了钟山文艺界认可的“钟山八景”,即:荷城古镇、十里河滨、明湖秋望、梅花云海、天湖比翼、独山墨韵、天仙长虹、贵州屋脊。

“钟山八景”之“天仙长虹”

天生桥村的“天仙长虹”入选现“钟山八景”,足见其自然风光之优美和罕见。六盘水市诗词楹联学会会长杨丽萍在其《巫山一段云·天仙长虹》一词中有这样的描述:“一睹长虹艳,方知世界殊。天生桥路变通途,大道上凉都。  红土清风起,花坡春色出。苗家依旧用功夫,依旧种青梧。”

六盘水市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郭灵莉在《沁园春•世界最高公路桥天生桥》一词中这样写到:“这最高桥,在钟山区,金盆乡么?看两峰伸手,握成平坦;汽车向远,驶出巍峨。涧谷深深,芦笙隐隐,云外传来阵阵歌。问歌者,是哪家阿妹,哪个阿哥? 只须缓缓经过,休要管、芳菲何处多。爱此间幽静,可能真隐?尘中辽阔,不许蹉跎。我且迎风,风还掀翠,掀起心头无尽波。耽其美,得诗情画意,可以消磨。”

西南文学网主编吉庆菊在《浣溪沙·天仙长虹》一词中也有这样描述:“万丈鸿沟一念间,情丝飞架梦初圆。横空握住两重天。  脚下水声如乐奏,身旁山色若诗篇。金盆造化妙何言。”

苗族服饰文化

居住在这里的苗族同胞绝大多数人家都会蜡染、刺绣,尤其他们制作的苗族服饰在全市众多民族服饰中尤显特色。苗族服饰以种麻、织布到蜡染,到挑花刺绣技艺难度大,花纹形、音、义俱全,无不传承苗族悠久的文化特征和优越的民族精神。它以白色麻布衬底,以红色和黄色凸显,服饰图案主要以城池、山川、河流、房舍等为主题,装饰花纹有九曲黄河、长江、荷花、鱼花、火镰等十余种,在大气精美之中涵盖着丰富的苗族历史信息,被喻为苗族同胞“穿在身上的历史书”。因此,这里的苗族服饰文化已经进入贵州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根据《六盘水苗族志》整理)

“三月三”民俗活动

民俗民歌

民俗活动主要有“情人节(正月初三到十五、八月整个月、冬月)”“斗牛、斗马、斗鸡、斗羊、芦笙比赛、歌舞比赛、载花树(二月十五)、“三月三(辰月巳日)”“诺卜易即端午节要吃羊肉”。村里民歌内容丰富多彩,20世纪90代以前,大人小孩都会哼唱。高山坝下,农忙农闲,歌声如火。民歌的种类很多,有敬酒令、相约花山歌、相思歌、迎亲令、酒令等。

天生桥村民俗活动

“敬酒令”:郭喜只哟拉咦,贡喜只哟拉艺,诵啊阿乐嵩扒咋,仁座扎之酌,浊只耿哒赶碟地志己把岸嗄岚廉,东啊木吒喜粟了弥,珊诺v了弥吒哼隆阔捏。

郭喜只哟拉咦,贡喜只哟拉艺,诵啊阿乐嵩扒咋,仁座扎之酌,浊只耿哒赶碟地志己把岸嗄岚珑,东啊木吒喜粟了弥,珊诺v了弥吒哼弄阔贡。隆…呀…隆…意!隆…呀…隆…意…!

相约花山歌 :鸿……咯哟,蛊娆啊念…利,茂氡勒咚咏叨,斫蝈咚皆贾啯氡,末咚勒氡咏叨,斫啯咚啯呐介甲啯氡啯呏。  啊唠挪介唠地,唠哅哟哒嘞叨,啊唠只贾婼只嘛即了叨只呢,蛊娆啊念…利。

“三月三”祭山习俗

每年农历“三月三”,是金盆乡及周边苗族和彝族同胞在天生桥景区开展祭山传统习俗的日子,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活动主要有“金手指”绣娘争霸赛、苗族特色长桌宴、迎宾酒及“神州无二景·天生第一桥”文艺演出等系列趣味民俗活动,表达出苗族和彝族同胞对劳动致富的热情、对平安和谐的期盼,以及对幸福生活的喜悦和粮食丰收的美好愿景。

三月三活动

黄心夜合古树

黄心夜合是木兰科含笑属常绿乔木,天然分布稀少,被列入国务院1999年批准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Ⅱ级。因其花黄色,有芳香,白天盛开晚上闭合,故得名“黄心夜合”。在天生桥景区有一棵树龄200年的黄心夜合,由钟山区自然资源局(区林业局)于2022年挂牌保护。此树历经两百年依然生机勃勃,郁郁葱葱。每年三四月花开时节,满树黄花,香气迷人,在数十米外便能闻到花香。

天生桥村黄心夜合古树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天生桥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位于天生桥村21组,2016年建成后,43户208名苗族群众搬迁至天生桥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这里有安置点门面52间,资产面积800㎡。2019年,金盆乡政府多方跑项目、找资金、寻能人,在这里建设天生桥村苗族服饰加工厂,加工厂于2020年3月正式投入生产,首批务工的21名苗族女同胞均为该安置点的搬迁群众。

目前,苗族服饰加工厂占地使用面积600多平方米,制作车间7个,设置有画蜡操作室、绣花操作室、缝纽操作室、织布操作室、烘干室、展览室等。作为该安置点的首个服饰加工产业,不仅带动了安置点内的苗族女同胞就业,让她们在家门口就拥有了一份工作、增加了收入,同时也传承和发扬了苗族文化。

2021年11月,金盆乡政府对天生桥安置点门面按照“一资源一方案”,将天生桥村干河集市搬迁至天生桥村易扶安置社区内正式开放集市,遵循市场与群众需求、市场与资源配置、市场与区位规划“三结合”规律,形成以服装、餐饮、农特产品三大业态为主,农具、电器、日化用品等中小业态为辅的市场结构。

2022年4月,天生桥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被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评为省级易地扶贫搬迁综合性文化服务示范点。

村落人物

(一)寨老李兴才:生于1942年8月5日,2023年9月21日在家病逝。自小一直喜爱芦笙、直到81岁还活跃在各大芦笙舞点。特别是在1996年4月2日由中科院地质研究所与六盘水市政府在天生桥村成功地举办的“96南开苗族跳花节暨首届国际洞穴技术比赛”中被中外媒体关注。

(二)寨老杨文祥:1965年5月7日出生,初中文化,1989年参加工作,时任大寨村团支部书记,2011年入党。2008年带队参加六盘水市水城县苗学会活动,2009-2013年带队参加六盘水市三月三跳花节,2009年4月10日在青林乡苗族芦笙艺术节荣获团体赛获第二名,2011年9月2日荣获贵州赫章苗族韭菜花节芦笙舞第三等奖。

(三)寨老李伟:1965年5月4日出生,系大寨村第一个高中生,1991年毕业于纳雍县维新镇维新高中,1996年被中共金盆苗族彝族乡委员会金盆乡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教师”,2007年被中共金盆苗族彝族乡委员会金盆乡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教师”,2008年被中共金盆苗族彝族乡委员会金盆乡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教师”,2009年被中共金盆苗族彝族乡委员会金盆乡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教师”,2011年被中共金盆苗族彝族乡委员会金盆乡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村支书”,2011年被中共水城县委员会县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四)芦笙传承人李权:1983年4月6日出生,小学文化,2009年4月10日在青林乡苗族芦笙艺术节荣获团体赛第二名,2011年4月17日荣获青林乡苗族芦笙艺术节双人赛第二名,2011年3月19日荣获南开苗族跳花节暨中华文化旅游年水城县启动仪式单人舞第三名,2011年3月19日荣获南开苗族跳花节暨中华文化旅游年水城县启动仪式双人舞第二名,2011年9月2日荣获贵州赫章苗族韭菜花节芦笙舞三等奖。

(五)市人大代表李老二:1992年7月出生,2017年7月毕业于贵州省铜仁市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2021年12月当选为六盘水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天生桥传说故事

天生桥曾叫“天星桥”“天阴桥”。当地民间流传最为深远和广泛的叫“天仙桥”,认为是天上仙家修建的桥。据《水城地名故事》一书记载,“天仙桥”这个名字来源于当地的一个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故事。

相传这个地方,盘古开天辟地时,嫌这里的石头太硬。于是盘古王一气之下,就抡起手中的开山大斧一阵乱砍,把这里的大石山砍得个横七竖八、深沟陡峭。尤其是东面的倮布大沟和西面的干河大沟,更是又深又陡且水流汹涌奔腾。倮布大沟这边喊话干河大沟那边应,干河大沟那边唱歌倮布大沟这边听,但在两条大沟的人要想见面,从天亮走到晚上,从月亮升起走到太阳西沉,都还不能相会。这真是“难于上青天”啊!太艰难啦!

天生桥景观

终于有一天,人们的抱怨惊动了天上的神仙兄妹。神仙兄妹年长日久,生活在大沟两边的人们,在不断地艰辛攀援的同时,看到当地人们艰辛的生活,便商量为人们做点好事,在东面和西面各建一座石桥。神仙兄妹来到凡间,妹妹提出兄妹一起动手修桥,可哥哥小看妹妹法力远远不如自己,建议兄妹还是各自修建一座石桥。妹妹一赌气便应承了下来。哥哥修东面倮布大沟的石桥,妹妹修西面大沟的石桥天黑动手,天亮完工,鸡叫为限,到时互相检验,看谁修的石桥既美观又牢固。

哥哥来到倮布大沟,用手劈砍大石,不到一顿饭工夫就备齐了修桥所需的石料。他十分得意,到山顶上去看妹妹如何备料,过了好久,才见妹妹吆着一匹仙马驮来几块石头。他暗地里一算,妹妹起码半夜过后才能备足石料,时间多的是,哥哥笑了笑,就跑到东海找龙王喝酒玩去了。到了半夜,哥哥醉醺醺地来到倮布大沟边,觉得头重脚轻心想离天亮还早,干脆好好睡上一觉,天亮之前也能把桥修好,于是便倒头呼呼大睡。

妹妹却一点不敢松懈,一刻不停地搬运石料修桥,还没等到天亮。一座既高大又宽阔,且特别牢固的石桥就横跨在大沟上。妹妹修好桥后,放开仙马,坐下来休息,仙马站在桥上,把头伸到河中喝水,这一喝不打紧,且把水差不多喝完了,仅剩下一股细细的溪流。如今,桥面上还留有仙马几个大大的马蹄印。“干河”和“天仙桥”由此而得名。

天亮了,哥哥醒过来一看,西面的大沟上已经架起了一座平平稳稳的大石桥,妹妹正牵着仙马朝倮布大沟这边走来,哥哥一看自己误了大事,羞愧难堪,纵身飞回天上,留下一大堆石料。这堆石料,现在还乱七八糟地放在倮布大沟旁的半山腰上。



来源:动静贵州


总监制 | 张丽
监制 | 丁毅
编审 | 彭玉曦
责编 | 甘婷
编辑 | 岳阳

往期推荐

六盘水近期将开展这些活动快进来看看!

2024-11-14

在六盘水,震撼我一整年的生活体验出现了

2024-11-14

六盘水两地将启用移动抓拍系统的公告

2024-11-14

六盘水市钟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徐德刚等同志任免职的通知

2024-11-13


微钟山
负责钟山区各类政务宣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