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画创作论坛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

学术   2024-11-10 20:33   北京  


活动海报

近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美术观察》杂志社、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培训中心协办的“新时代中国画创作论坛”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多功能厅举办。

论坛现场

论坛开幕式上,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周庆富表示:“新时代中国画创作论坛”以中国画创作为观察焦点,汇聚画坛重量级艺术家,纷呈创作前沿精粹思考,凝聚中国艺术创新力量,它是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科研实力在中国画领域的集中展示,也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学术立院’建院理念的具体体现。论坛嘉宾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创研机构,他们长期在中国画的创作实践中,探索中国画在时代精神铸造下的新思维、新理念及新的语言形态,努力践行艺术为人民的创作宗旨,用画笔讴歌时代,创作出不愧于时代的艺术佳作。同时,他们以艺术家的敏锐、理论家的哲思关注新时代中国画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其观察与思考都集中沉积在创作实践中,创作成为他们作品的生成方式,更是他们新时代中国画理念的结晶形式。这也是本次论坛以艺术家为主体、以‘创作’为关键词的理由之一。

开幕式嘉宾合影

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成员、秘书长王平表示,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10周年,亦是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举办之年,是一个创作的大年。当此之际,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举办“新时代中国画创作论坛”,邀集业内的创作及理论方面的专家共同来探讨中国画的时代发展问题,具有鲜明的理论应对性和现实性。此次论坛的议题提出了中国画创作、教学问题,文人画传统、写意问题,当代水墨画的发展问题。这些都是攸关当代中国画创作的基础性、关键性、前沿性的问题。其中,围绕着中国画的名称及其延伸的概念与内涵的梳理研究,是我们目前非常基础性和重要的工作,需要我们去进一步开展。
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画学会会长田黎明表示,此次论坛分为五场,每场的主题都是当前画界重要的课题,关系着中国画创作在今天、在当下的使命、思考、体验与践行。五个论题正是契合着国画院创作队伍所具有的创作实践成果,也回应着新时代中国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田黎明认为,本次论坛所具有的实际学术功能是以点带面的,理论与实践共同为今天的整个中国画坛、为中国画的整体观,提供了学术成果与理论的可操作性和学术论证,这是一种有机的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中国画创作实践上,为中国画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总结与发展的前沿。

活动现场

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院长、《美术观察》主编牛克诚表示,作品是立身之本,而作品来自创作,进入关于创作的论坛,让我们从艺者得到自我确证。新时代中国画面临各种机遇与挑战,应对的方略无不通过创作来实现。高原由经典作品筑就,创作生产力决定了中国画的群体力量及作品的经典性。对于创作的关注便不止于立意、构思、制作完成的过程本身,也不止于作品的技艺与语言,而是直面新时代中国画的创作现状,探究中国画的生产机制,观照中国画创作的生态环境,探明中国画的生长方式及生长可能,明确中国画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使命担当。据牛克诚介绍,论坛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五位一级美术师担当主持人,每场论坛的主题都由他们基于自身的创作有感而发地提出,凝结着他们的实践思考。同样,论坛嘉宾在邀约了见地独到的理论家的同时,广泛汇聚全国各地创研机构的艺术家,他们对于每场主题同样具有切身的实践感悟。从事创作而思考创作,将使本论坛产生更具实质性的理论结晶。这是我们对本论坛抱以期待的理由。

活动现场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负责人、《美术观察》杂志社社长杭春晓在发言中首先回顾了后印象派理论奠基人罗杰·弗莱对中国画现代性的认识,指出中国画早在20世纪初就融入了世界,与西方现代主义运动密切相关。他表示,在新时代背景下,应以现代性眼光发现中国画的“可能性”。面对人工智能等科技带来的变革,大家应以开放方式思考问题,拥抱更开放的时代,并思考传统媒介如何进入当下问题情境。中国画应以开放视野积极探寻拥抱新时代的方式,而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此次五连场的讨论,将为中国画在新时代的发展开拓更广阔的道路。通过学术交流与探讨,相信能够推动中国画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论坛历时5天,来自全国各地艺术创研机构的70余位学者、艺术家出席并发表讲话。5场论坛主题为:“中国画主题性创作的跨界视野”“文脉·画法——中国画教学思想与方法”“诗书画印——中国画的文人精神传统”“时代语境下的写意绘画实践”“精神重塑与图像再造——当代水墨方式探究”,从中国画精神本质到时代新变形态,从中国画创作本体到其教学传承,从中国画自身生长到其跨界融合,对中国画创作进行多层次、多向度的讨论。以“创作”为中心词、以国画艺术家为研讨主体,并邀请电影、音乐、摄影、新闻等领域艺术家广泛参与的本届论坛,既是2022年“新时代中国画创作论坛”的延续,也是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10周年之际,对于有高原缺高峰等中国画现状的理论反思。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 | 刘   晶

制作 | 闫天蒙

校对 | 蔡培新

二审 | 贺   玮

三审 | 马子雷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王会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8611300565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5年出版44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64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13071178285
新闻热线
电话:010-68469146
邮箱:zgmsbvip@163.com

中国美术报
《中国美术报》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中国国家画院主办的美术专业报。本报将通过“专业化、人文化、国际化、市场化、网络化”手段,力求服务中国美术家,推动中国当代美术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