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表现——青年艺术家作品邀请展暨研究生学术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开幕

学术   2024-11-10 20:33   北京  


展览海报

近日,由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和美术学院主办的第二届研究生学术文化节系列活动“中国表现——青年艺术家作品邀请展暨研究生学术论坛”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开幕。展览共展出来自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九所高校的45位青年艺术家的60幅作品。

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助理、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吴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长聘教授顾黎明,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助理肖连奇,美术学院院长张晓凌,党委书记卢蓓蓉,副院长郑文、崔树强,党委副书记冯舸,教授王远、顾琴,副教授王曜、顾欣、马俊营,青年教师温熙超、曹丽平,以及30多位参展的青年艺术家和华东师大美术学院学生代表参加开幕式。开幕式由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崔树强主持。

吴健表示,人工智能已成为全球教育变革的关键驱动力,我们要积极响应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把握机遇,发挥自身优势,致力于回答“强国建设、教育何为”“教育强国、师大何为”的时代课题。现当代艺术教育应打破学校人才培养的界限,构建合作育人机制,紧密围绕国家艺术人才战略的整体需求,共同应对人工智能时代为艺术人才培养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顾黎明表示,现当代艺术教育不仅需要扎实的学术基础,还需要交流与宣传的平台。随着图像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一个开放的学术环境显得尤为重要。他认为,“中国表现”这一主题凸显了本土民族文化的特色,希望广大青年艺术家立足本土文化看待世界。

上海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院长曾成钢发来贺信。他表示,在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人才的成长路径以及青年艺术家的作品表现形式和内容都面临巨大的挑战。此次展览和论坛正是对这一挑战的积极回应与深入探索,希望吸引更多青年艺术家为新海派艺术高地的建设添砖加瓦。

张晓凌表示,院校间突破界限的交流对研究生的成长尤为有益,此次跨院校的展览与论坛是一次很好的尝试。青年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应勇于挑战并超越既有的成就与理念,勇于表达自己的理想主义,展现个人的生命激情与活力,创造出独具个人特色的“中国表现主义”。他期望,在新一轮的技术革命浪潮中,青年艺术家能够肩负起构建中国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及话语体系的重任,为中华民族的文艺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展青年艺术家代表、美术学院博士生吕乾圣认为,数字孪生、AI生成等人工智能技术为艺术创作带来了挑战和机遇,这不仅要求当代艺术工作者熟练掌握基本的技术技能,更要以现当代艺术的宏观视角,以批判性的眼光守正创新。


展览现场

开幕式结束后,召开了研究生学术论坛。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厦门大学艺术学院、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以及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硕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围绕“中国表现——专业研究生的成长与培养”主题进行汇报。点评专家结合教学实践,深入探讨当代艺术人才培养的模式,反思高校在专业硕士、专业博士培养中所面临的问题。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刘赦,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冯信群以线上方式参与了研究生学术论坛。论坛由崔树强主持。


研究生学术论坛现场

论坛上半场,清华大学绘画博士骆睿扬从网络图像和游戏图像中获取灵感,结合在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中的感受,试图在作品中展现数字时代下人类被异化的生存状态和所在处境。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专业博士孟祥龙从影像艺术的视角出发,主张利用AI来解决艺术创作中那些耗时且缺乏创造性的环节。福建师范大学漆画艺术专业硕士胡梓洋建议合理利用材料本身的纹理等特性,并尝试将不同画种的技法与材料相融合。华东师范大学书法专业硕士田野则认为,艺术应与其他学科相融合,跨学科的交流能帮助他创造出更好的艺术作品。评议专家冯信群、王远、顾琴和顾欣对几位青年艺术家的观点给予了肯定。同时,他们也强调,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应注重创作主体的独特性,从实际出发激发艺术思维,深入挖掘艺术本身的不可替代性和当代价值。

论坛下半场,清华大学公共艺术专业博士后闫坤认为,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雕塑家的角色更加多元,应在学科交叉融合中推动雕塑艺术的发展。南京艺术学院漆艺专业硕士李子豪认为,在大美术的视角下,应该不断探索画种之间乃至材料之间的界限,实现艺术的跨界融合。华东师范大学漆艺术与综合材料专业硕士孟维欣提出,应充分利用当代艺术理念与成果,打破漆画传统的规则束缚,构建一套全新的艺术语言体系。评议专家顾黎明和郑文对三位青年艺术家的陈述进行了点评,肯定了他们的艺术观念和创作实践。同时,他们提出了“艺与技的融合”“工艺性与观念性的平衡”“人文表达与工具手段的结合”等建议。

张晓凌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同学们的发言和老师的点评都很精彩,对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他认为,当代艺术创作需要具备创造力,并在教学上实现突破。跨学科学习是破解当前困局的重要方法和路径;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手段,但人工智能不能成为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创作应深入社会生活,强调艺术本体的力量。本次论坛探讨了高校艺术教育的培养方法、手段以及终极目标,有助于青年艺术家成长,并推动中国式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当代建构。


青年艺术家作品邀请展暨研究生学术论坛嘉宾合影


部分参展作品欣赏

王富强(上海师范大学) 模糊的黑色背心 布面油 100cm×80cm 2023年

陈玲(上海师范大学) 42街的礼拜列行 布面油画  92cm×167cm 2019年

张升化(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西海大荒 综合材料70cm×45cm×96cm  2023年

马雨欣(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 弦影 综合材料 50cm×50cm×130cm 2024年

胡文丹(中央美术学院) 海的女儿 布面油画 120cm×100cm 2017年

骆睿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魍魉之匣 布面油画 110cm×150cm 2023年

孟祥龙(中国美术学院)《雙生源》截屏 影像 2021-2024年

胡梓洋(福建师范大学) 拥抱 综合材料 90cm×65cm×30cm×2 2024年

施宇婷(厦门大学) 望长城 漆画 160cm×140cm×3cm 2024年

李子豪(南京艺术学院)日暖 漆画 120cm×120cm 2022年

舒悦(华东师范大学) 晚宴 中国画  60cm×90cm 2023年

邢思怡(华东师范大学) 申·夜·深 中国画 178cm×90cm 2024年

薛宇静(华东师范大学) 新生 中国画 69cm×55cm×3  2024年

殷亚茹(华东师范大学) 穿梭 中国画 70cm×35cm 2023年

安雪(华东师范大学) 幻物私语 中国画 33×33cm×9 2024年

陈扬志(华东师范大学) 静之舞 布面油画 70cm×50cm 2021年

于翔(华东师范大学) 洪炉之门 综合材料 30cm×30cm×90cm 2021年

陈麒文(华东师范大学) 纵 综合材料 120cm×120cm 2021年

伍泓安(华东师范大学) 魔女秋刀鱼 综合材料 90cm×60cm 2024年

杨钰涵(华东师范大学) 周日晚餐 油画 60cm×50cm 2024年

顾熙芃(华东师范大学) 封狼居胥 大漆雕 50cm×30cm×80cm 2024年

马蓓蓓(华东师范大学) 创生之柱 综合材料 130cm×220cm 2024年

孟维欣(华东师范大学) 从山中看见山 漆画 120cm×90cm 2024年

张紫千(华东师范大学) 第一房间 雕塑 100cm×30cm 2024年

王旭(华东师范大学)觅 数字艺术 尺寸可变 2024年

李星醒(华东师范大学) 观·照 雕塑  50cm×40cm×20cm 2024年

张若东(华东师范大学) 同门 雕塑 27cm×27cm×61cm  2024年(左)
朱宇昂(华东师范大学)记忆同窗 雕塑 26cm×25cm×47cm 2024年(右)


杜家航(华东师范大学) 欧阳修《醉翁亭记》节录 篆书 197cmx35cmx3 2024年

李沐阳(华东师范大学 ) 东坡论书选抄 行书 40cmx27cmx10 2024年

吕明姝(华东师范大学)赵子昂诗文选抄 行书 185cm×95cm 2022年

彭绮梦(华东师范大学)黄陵诗 篆书 179cmx97cm  2024年

田野(华东师范大学) 黄庭坚论书选抄 行书 34cm×45cm×10 2024年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 | 殷   铄

制作 | 闫天蒙

校对 | 蔡培新

二审 | 贺   玮

三审 | 马子雷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王会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8611300565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5年出版44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64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13071178285
新闻热线
电话:010-68469146
邮箱:zgmsbvip@163.com

中国美术报
《中国美术报》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中国国家画院主办的美术专业报。本报将通过“专业化、人文化、国际化、市场化、网络化”手段,力求服务中国美术家,推动中国当代美术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