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消费券”抵工资?岂有此理!

时事   2025-01-08 06:01   安徽  



企业“以券抵薪”应及时纠偏

评论 潘子璇


近日,吉林长春一位网友发视频称,自己辛苦3个月工作,换来一堆被限定使用的消费券。该网友表示,发的是工资代金券,并非年终额外福利。
企业用“消费券”抵工资,于法于理都讲不通。“以券抵薪”,或许是企业缓解现金流压力的权宜之计,但这种做法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反而侵害了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引发劳动纠纷。
工资和消费券不能划等号。我国劳动法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发放给劳动者。《工资支付暂行规定》也规定,工资不得以实物或有价证券替代货币支付。然而,该公司发放的消费券不仅有使用时间限制,还只能在特定的商场内消费。诚如一些网友所言,“消费券能给孩子上学吗?能交水电费吗?能还房贷吗?”消费券并不具备普遍的购买能力,对于依靠薪水维持生活的员工来说,消费券并不能解决生活难题。

企业不能仅凭想当然,一厢情愿作出“霸王”决定,践踏法律底线。劳动者要勇于向企业违法行为“说不”,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劳动监察部门也要加大监管力度,对违法行为加强惩戒,也要了解诊断、及时疏解企业所面临的难题,确保劳动者劳有应得,安心过年。


“zoo walk”不能少了文明和敬畏

评论 袁芳


1月6日,重庆市动物园管理处通报,向该园大熊猫“兰香”投掷可乐瓶的游客,因涉嫌扰乱公共秩序,已被公安机关依法行政处罚。
无论该游客的初衷如何,其将可乐瓶投向动物园里的动物,都是极其不恰当和不负责任的行为。更何况大熊猫是世界珍稀动物的代表,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游客向大熊猫投掷可乐瓶的行为,不仅会导致动物受到惊吓或伤害,也刺痛了众多关心动物的人们的心。
游客故意伤害动物的行为,折射出当下社会中一些人对于动物权益和公共秩序的漠视。为了满足自己的一时之快或是炫耀心理,做出伤害动物的行为,是对生命的不尊重。而当动物被激怒,还有可能威胁到游客自身和其他游客的安全。

一段时间以来,“zoo walk”(逛动物园)兴起,究其原因,离不开动物园“治愈”的特性。当我们走进动物园,应该怀着一颗敬畏之心,遵守园内的各项规定,文明观赏,为动物们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园,也让每一次的动物园之旅都成为一次传递爱与尊重的旅程。


请给国产水果脱去“洋马甲”

评论 潘子璇


从秋月梨到柑橘,从葡萄到芒果,原本物美价廉的国产水果悄然变身——在商家的精心策划下,不少水果被层层包装,披上了各式“洋马甲”。据报道,近日,多地水果市场曝出国产水果披上“洋马甲”后价格飙升的现象。
国产水果换上“洋马甲”,误导消费者高价购买,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广告法的相关规定,农产品包装物或标识上应标明产品的品名、产地、生产者、联系方式等内容,消费者有权知悉其购买商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情况。
给国产水果换上“洋马甲”,折射出营销者诚信缺失和管理部门监管不力等问题。对此,相关部门应不断完善监管协同和配套机制,常态化监管进口水果手续,加大对相关违法行为的监管力度,倒逼商家诚信经营。
营销者要诚信经营,凭的是良心、赢的是口碑。对于经营者来说,同样的水果,换个包装,贴个标签,既不用承担进口水果的运输、关税等费用,又能从“论斤称”变“论个卖”,看似能“小赚一笔”,实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种做法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营秩序,容易引发买卖双方的信任危机,经营者自身也终将会为失信和违规承担代价。
为国产水果脱下“洋马甲”,还需要经营者、监管部门和消费者多方努力,尽快让水果市场回归诚信与公平。

微短剧也要有大担当

评论 袁芳


微短剧是近年来影视行业风口之一,但也存在内容低俗、价值导向不良等违规情况。近日,2025年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其中提到,今年要全面提升网络视听领域治理能力,完善节目类视听内容管理,制定《微短剧管理办法》,在繁荣发展和规范管理并举上下功夫。
从萌芽初始到高速成长,微短剧在较短时间内成为网络视听领域的“流量高地”。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已达10.74亿,占网民使用率的98.3%,其中经常观看微短剧的达39.9%。网民的喜爱、技术的飞速发展,都为微短剧的创作和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微短剧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比如情节低俗、制作粗糙、内容同质化。还有一部分作品,因价值导向不良等原因,被列入违规剧目。低俗劣质的微短剧不仅毒害观众,也对健康的创作生态和商业循环造成伤害。文化产品不是普通的商品,娱乐创意更要有底线。越线狂飙的恶俗微短剧不是发展的正道。想要长远发展,微短剧应该在吸引流量的同时更注重质量。
切实提升文化产品的内涵和质量,关键在于坚持人民主体价值理念,坚持内容为王,通过作品传递积极向上的思想力量。微短剧创作应端正价值观,用镜头和故事向观众传递世间真情与人文精神,用更多温暖人心的作品引导人、感染人、塑造人,做到“短”而不浅。

微短剧也要有大担当,小屏幕也要有大“视界”。期待微短剧能够持续绽放新光彩,不断丰盈百姓精神文化生活,引领时代新风尚。



组稿 | 全媒体记者 潘子璇
文字 | 全媒体记者 潘子璇 袁芳
编发 | 全媒体编辑 吴青培
出品 | 巢湖观澜融媒体工作室
一审 | 吴青培;二审 | 束芳;三审 | 周军


合肥日报
《合肥日报》是中共合肥市委机关报,2009年11月8日创刊,坚持“主流、责任、权威”的办报理念。(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70003)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