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劝你别打疫苗,就信了?看完这篇再决定!

健康   2024-11-25 07:02   北京  
总以为自己是老师带过最差的那届学生,直到毕业才发现原来每届如此;
总以为顶尖名校毕业的都是优秀学生,直到后来才发现普通人才是常态;
身边都是告诉我疫苗没用的人,怎么就没有说“好使”的人呢?
……



幸存者偏差

“幸存者偏差”来源于二战中一个著名的故事: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的战机在多次空战中损失严重,盟军总部秘密邀请了一些物理学家、数学家以及统计学家组成了一个小组,专门研究“如何减少空军被击落概率”的问题。
当时军方的高层统计了所有返回的飞机的中弹情况,发现飞机的机翼部分中弹较为密集,而机身和机尾部分则中弹较为稀疏,于是当时的建议是:加强机翼部分的防护
但这一建议被哥伦比亚大学的统计学教授沃德驳回了,并且提出了完全相反的观点——加强机身和机尾部分的防护,也就是弹孔比较少的部分
顺利返回飞机的中弹情况
沃德教授的基本出发点基于三个事实:
(1)统计的样本只是平安返回的战机
(2)被多次击中机翼的飞机,似乎还是能够安全返航;
(3)在机身机尾的位置,很少发现弹孔的原因并非真的不会中弹,而是一旦中弹,其安全返航的机率极小。
返回的飞机是幸存者,仅仅依靠幸存者做出判断是不科学的,那些被忽视了的非幸存者才是关键,他们根本没有回来!
军方采用了教授的建议,加强了机尾和机身的防护,并且后来证实该决策是无比正确的,盟军战机的击落率大大降低。




沉默的有效数据

每个人大脑的理性程度不一样,但在很多事情上,由于有些人将规避危险的系统人为地放大,就容易暂时性地丢失理性,像牛一样被牵着鼻子走,以至于完全感知不到正在掉入“幸存者偏差”的陷阱之中

一些特殊案例的强化就是让人忽略那些“沉默的有效数据”。幸存者偏差的统计中,人们总是关注自己看得到的事物的特征,但是忽略看不到的事物的特征亦或者是忽略了无法幸存下来的事物的特征,因此会看不到导致结果的实际原因,得出各种错误结论。

200多年前罗马,思想家西塞罗讲过一个故事:有人把一幅画给一位无神论者看,画上画着一群正在祈祷拜神的人,这些人在随后的沉船事故中都活了下来。无神论者淡淡地问:那些祈祷完被淹死的人的画像在哪儿?



实例分析

有记者在春运的候车厅里,采访买票情况,发现虽然春运票不好买,但大家都买到了票。但实际上能坐在候车厅里的当然是已经买到票了的;淘宝上卖降落伞的商家都没有差评,而想要给降落伞差评的人再也没有机会打开淘宝;大学里有个全校出勤率第一的老师,她的诀窍就是每次点名都说:“没来的同学举手”,而没来上课的同学不会举手。

这也说明了“幸运者偏差”在统计上的本质:其统计结果是经过筛选后的结果,并不是随机的,因此也不具备普适性,所以不要轻易相信那些直销者的话。

实际上,幸存者偏差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一些被掩藏的谬误:


 案例一 

地铁上每天人流量那么大,一定赚的很多

上班族和学生党之所以认为地铁总是人满为患,是因为每次他们都在客流量最大时,比如早、晚高峰期乘坐地铁。但地铁客流并不是稳定的,很多时候“空车”现象也并不少,只是那时候大多数人都在上班、上学,并不知情罢了。

有时我们观察得越仔细,体验得越多,其实得到的结果偏差越大。自己认为非常准确的数据都属于偏差数据,并不能得出一个理性结论。

 案例二 

你们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学生


老师会对自己的学生产生这样一种印象,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虽然上一届中也有几个调皮蛋,如果不是全班大多数人都调皮,那这个班级的学生就都有了一个“好班级”的标签。而调皮捣蛋同学的形象就会被掩埋在大多数不调皮的“好班级”形象中,老师依然会认为上一届班级还不错,并以此来和当下调皮蛋没被掩盖的现实情况作比较,从而得出现实差于记忆的结论。

也就说,在这个过程中,“贴标签”就是有这种神奇的作用,能大幅度简化思考所需的时间精力,但同时也造成了信息缺失,缺失就会导致偏差产生。

 案例三 

鸡汤式的成功

“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很多人经常用这句话时刻鞭策自己。但是努力的结果真的就一定是成功吗?

答案是:“不一定。”   

近几年很火的“网红经济”,李佳琪、薇娅、小杨哥......,这些网络红人利用直播平台好像一夜之间就暴富了,直播吃饭、睡觉、聊天、卖东西就能月收入数十万、数百万,很多人就觉得网络主播都很能赚钱。大多数人没有看到的是,全国有一千多万的主播,真正被大家认识熟知的万分之一都不到,大多数默默无名的主播收入非常有限甚至没有收入。

人们经常只能看到经过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无法得出正确的信息。   




思维启发

获取结论的过程都是人自己切身参与的,明明自己是不会骗自己的,但为什么会陷入误区呢?而且越是时间长久,越是深入体会,反而越容易陷入误区,这就是幸存者效应包含的认知陷阱。

即便是特效药,也只是对某一部分群体有效,不可能对所有人都奏效。

即便是成功的商业模式,也是经过不断历练修正建立的,而不能一味盲目照搬。

道理其实每个人都懂,只是人们倾向于从主观上选择让自己轻信“幸存者”的经验、教训,而不愿意听“死亡者”说话,毕竟,他们也不能说话。

有的时候“幸存者偏差”心理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身认知水平确实有限,只知道某些表面的信息,根本不知道那些关键信息的存在,最后导致判断失误。
所以我们首先要意识到了“沉默证据”的存在,我们才有机会获得更全面的认知。看惯了朋友圈、抖音的朋友总是容易产生一种想法:买名牌包、吃豪餐、国外旅游已经是中国常态。但拼多多的崛起让“沉默证据”发力:原来购买廉价产品,为了几毛钱动员砍价的人,才是中国人口最广的群体。
耳听不一定是真,眼见也不一定为实。需要打破惯性思维,躲开显性证据,看到背后的隐形证据。换个角度讲,就是当你想要做某件事或者做出某种决定之前,一定要尽量全面的了解相关的信息,从正面和方面两个角度去思考事情的发展。

 学好数学,学好统计学 
举个例子,基金行业会对外宣布,过去10年,基金行业的整体收益率超100%,你是不是觉得买基金肯定赚翻了?
实际上,如果你懂数学,你就能发现有问题:基金行业统计的,全是现在市场上活着的基金,那些不赚钱死掉的,都没算进去。如果把死掉的那些也考虑进去,那基金的整体收益率其实很一般。

那些疫苗有用的证据,都去哪儿了呢?
如果还有人告诉你,疫苗不好使,就把这条推文转发给他,battle一下!

— 健康无处不在 —


来源:湖南大学、学习的学

审核:网络管理中心 都乐 金钰 何玲钧


  精选推荐
○北京部分地区周末或将迎来今年首场雪,别学这样“打招呼”!
晚上吃苹果等于吃毒药?这4类水果才不能碰,部分可致癌!
“补肾”最好的方法,就是改掉这4个坏习惯
○心脏最怕的10件事!你可能至少占3条……
男子跑步摔一跤,竟失去一器官!
○加拿大确认首例人感染H5N1型禽流感病毒病例
○血栓形成全过程曝光!最爱找上这 7 类人,你占几条?
○儿科门诊还在拥挤排队?124家儿科门诊、急诊医疗机构名单!收藏!转发!
○痛心!3分钟39人遇难,完整视频公布!
○紧急提醒!事故目前已导致四人遇难!
○吃下去的布洛芬,到底是怎么找到身体哪儿疼的?
○美国43只雌猴逃出实验室,或携带对人致命病毒!
○一种新型果蝠痘病毒感染人类并出现传播
○北京近期呼吸道疾病高发,老人、儿童扎堆就诊!这类抗生素完全无效!
○那些食品包装上合法的“0添加”,可能是在误导你!
○老年人为什么有必要每年接种流感疫苗?


海淀疾控
防控疾病,呵护健康。 健康是人类不懈的追求,也是文明赓续绵延的基础。健康无处不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