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焦虑的大环境下,很多父母都以成绩、升学为导向培养孩子,很少有父母以“孩子的幸福”为教育目标。幸福是什么?怎么养育一个幸福的孩子?这篇文章,一起探讨。
来源 | 知子花教育
随着“空心病”“抑郁症”“焦虑症”这些现象泛滥在青少年群体中,为人父母者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越来越关注,也有了更多的疑惑:
为什么生活条件变好了,孩子却不幸福?
我们儿时也这么被养育的,为什么没有心理问题?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各种知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幸福。
幸福是一个人的终极目标。如果孩子内心感受不到幸福,那么外在的成功就是虚无,就像一个被操控的木偶人游荡在暗黑的世界。
我们常说“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幸福比成功更重要”,但在焦虑的环境下,又有多少父母真正以“孩子的幸福”为教育目标。
幸福这种能力,才是滋养孩子一生的最重要的东西。要想拥有幸福力,离不开父母和家庭。
给孩子犯错的权利:
让孩子像个孩子,不做懂事的小大人
让一个孩子变得胆小怕事,那就剥夺他的“试错权”吧。
家长:“你这样弄错了,别弄了!”
孩子:“我知道错了,下次不敢了……”
家长:“你看看你,笨手笨脚的!”
孩子:“哦,我已经很小心了……”
如果孩子一旦犯了错就遭受批评、打骂,那么他以后就会丧失探索的欲望,成为一个看大人脸色的“乖小孩”。
著名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教育法则——“自然惩罚”,大概理念就是“应该使他们(孩子)从经验中去取得教训”。
当孩子在行为上发生过失或者犯了错误时,父母不给予过多的批评,而是让孩子自己承受行为过失或者错误直接造成的后果,使孩子在承受后果的同时感受到不愉快甚至是痛苦的心理惩罚,从而引起孩子的自我悔恨,自觉弥补过失,纠正错误。
英国伦敦大学做过一项研究发现:儿童时期被父母过多限制行为、干涉隐私的人,长大后幸福指数较低。
孩子学会试错,人生才能走对。父母在安全范围内适当放手,不以“为你好”的名义操控孩子,这样孩子才能在一次次的探索中,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
给孩子无条件的支持:
让孩子专注于自己所爱
孩子从8岁开始就会为有价值、有意义的生活感到高兴。
比如找到喜欢做的事情,帮助朋友或同学,管理自己的时间,制定活动计划,加入喜欢的团队或组织。
如果孩子能够得到父母的支持,那他的快乐指数会翻倍。
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成为他自己。父母能为孩子的热爱高歌鼓掌,这对孩子来说是极大的鼓励。
给孩子乐观的心态:
让孩子处在逆境仍心怀希望
当儿子问及“为什么要坐公交”时,她没有哭穷,而是耐心地解释:
“很多孩子都是坐公交车上学的,这叫环保。你们老师不是经常说环保吗?环保就是要多利用交通工具。”
给孩子和谐的家庭氛围:
让孩子体会亲密关系的温度
教育家杜威曾说:“一切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形成性格,在每个人的生命成长中,没有比家长更重要的老师,最好的家教就是夫妻恩爱。”
夫妻关系始终高于亲子关系,决定一个家庭的温度。父母相爱,是给孩子最好的亲密关系的范本,这会影响未来他与伴侣的相处模式,更懂得爱自己、爱他人。
如果夫妻情感不和,恶语相向,或者长期冷暴力,这对孩子来说就是精神虐待,比离婚更伤害孩子。
因为有研究发现,与离婚相比,父母经常争吵更危险,与和谐家庭的孩子相比,这些孩子更容易成绩不佳、过早吸烟和饮酒、情绪不稳定。
总之,离异家庭的孩子不一定不幸福,只要夫妻双方保持应有的体面,有边界感,互相尊重,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就可以。
在《小王子》里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小王子来到一颗星上,发现有个人不停地做算术题,想算清他到底占有多少颗星星,所以夜以继日,长年累月,连停下喘气的时间也没有。
小王子问:你为什么不看看日落?
他说“没有时间”。
小王子叹了口气,说:“你简直不是个人,你是一只蘑菇。”
点击小程序👇
走之前记得点个“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