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不懂土壤,你用再多肥再多药都是浪费!
财富
2025-01-05 12:55
河南
(一)土壤及其性状
1、土壤的概念
苏联土壤学家威廉斯指出:“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这个定义正确地表示了土壤的基本功能和特性。土壤之所以能生长绿色植物,是由于它具有一种独特的性质——肥力。土壤这种特殊本质,就是土壤区别于其它任何事物的依据。土壤肥力虽与土壤物质组成有联系,但主要受土壤性状的影响。
2、土壤的主要性状
(1)土壤质地:
土壤的泥砂比例称为土壤质地。直径小于0.01毫米的土粒称泥;直径为1—0.01毫米的土粒称砂;直径大于1毫米的土粒称砾石。根据土壤质地不同将土壤分为砂质土、粘质土和壤质土。
①砂土:
这类土壤含砂粒在80%以上,土粒间大孔隙多,土壤容积比重在1.4—1.7克/厘米3之间,因此,土壤昼夜温差大,通透性好,有机质矿质化快,易耕作,但保水保肥能力差,遇水易板结,肥力一般较低。种植作物要增施有机肥和少量多次地勤追化肥。
②粘土:
这种土壤含泥粒在60%以上,土壤比重在2.6—2.7克/厘米3之间。土壤硬度大,粘着性、粘结性和可塑性都强,故适耕性差。土壤保水保肥力强,潜在肥力较高。但土紧难耕,土温低,肥效不易发挥。因此,水田要注意管水,提高泥温,多施腐熟性有机肥和热性化肥。
③壤土:
这种土壤泥砂比例适中,一般砂粘占40—55%,粘(泥)粒占45—60%。土壤容重1.1—1.4克/厘米3之间。质地轻松,通气透水,保水保肥力强,耕作爽犁。因此,它是水、肥、气、热协调的优质土壤。
(2)土壤结构:
土壤形成团聚体的性能,称为土壤的结构性。凡土粒胶结成直径为1—10毫米的团粒状土壤结构,称为团粒结构。这是土壤结构中最好的一种。其形成条件有两个:
一是胶结物质。
土壤中的胶结物质最主要是粘粒,新形成的腐殖质和微生物的菌丝及分泌物。这些物质与钙胶结在一起,就形成了具有多孔性和养分丰富、不易被水泡散的水稳性团粒状土壤结构。因此,增施钙质肥料(石灰、石膏)有利团粒结构形成。
二是外力挤压作用。
凡是作物根系穿插、干湿交替、冻融交替和耕作都对粘聚起来的土粒产生一定的外力挤压作用,使之散碎成一定大小的团粒。深耕、免耕、滴灌、水旱轮作,都有利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
团粒结构优越性的具体表现:
其一,能协调土壤水分和空气的矛盾。
由于团粒间存在大孔隙,团粒内又有毛细管孔隙,这就有利于水分、养分、空气三者间的同时存在。从而土壤水、肥、气、热状况协调。
其二,具有良好的养分状况。
随着水、气矛盾的解决,也解决了水分与养分的矛盾。因团粒表面常为好气分解,团粒内部又为嫌气分解,前者有利于土壤养分释放给作物吸收,后者有利土壤腐殖质累积,养分保蓄。矛盾协调后的水分与养分就能同时而不断地供给作物需要。
其三,使土壤松软适度。
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疏松多孔,犁耕阻力小,耕作省力,耕翻质量好;土壤细碎而均匀,既不紧硬,又不起浆浮泥;干燥不开大坼,泡田渗漏损失也小。
(3)土壤吸收性能。
土壤有吸收固体、液体和气体的能力。其吸收方式分为五种。
①机械吸收作用:
这是指土壤将大于土壤孔隙而悬浮于溶液中(如骨粉、饼肥、磷矿粉及粪便残渣等)的微细颗粒机械地阻留下来,使之不随土壤中渗水而流走的一种作用。由于土壤颗粒愈小,排列愈紧密,土壤孔隙愈细,因此机械吸收作用就越强,则土壤保肥性能就好。这种作用对新改稻田、新水库、塘坝有利增强保水蓄水的功能。
②物理吸收作用:
它是指土壤胶体依靠其表面能将分子态养分吸附在表面上,而胶体与被吸附物不起任何化学反应的一种作用。这种作用,由于对分子态养分有保持能力,因此,土壤中的
氨气
、尿素、氨基酸等分子态氮就会减少挥发损失。平常在施用易挥发的
铵态氮肥
时要求复好土就是这个道理。
③化学吸收作用:
这是指土壤中可溶性养分(如某些离子与带不同电荷的离子发生化学作用),由纯化学作用产生不溶性沉淀而固定在土壤内的作用。这种作用,虽然有减少可溶性养分的流失,但被固定下来的养分就难以再被作物吸收利用,故降低了养分的利用率。因此,把磷肥集中施或与有机肥混和施,制成颗粒球肥施和根外喷施,就是避免化学吸收作用的发生,减少土壤对磷酸的固定。
④代换吸收作用:
这又叫物理化学吸收作用。它是指土壤胶体表面吸着许多与它带相反电荷离子的同时,其表面上又有等当量的同电荷的其它离子被代换出来的作用。其实质是一种离子(阳离子或阴离子)代换过程,是土壤胶体所吸收的离子和土壤溶液中的离子在相互代换。所以这种作用是可逆的,即胶体所吸收的离子,又能重新被其它离子代换到溶液中去。从而,这种作用在调节土壤中可溶性养分的保蓄和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⑤生物吸收作用:
这是指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及作物根系和动物等,吸收养分构成有机体而保留在土壤中的一种性能。由于生物是根据自身需要,从土壤溶液中选择吸收各种可溶性养分,形成有机体。当它们死亡后,有机残体又逐渐分解,把营养物质释放出来,供作物吸收利用。所以生物吸收作用,能保持养分,积累养分,提高土壤肥力。
(4)土壤酸碱度。
土壤酸碱度是指土壤溶液中存在的H+和OHˉ的量。通常用PH值表示。PH=7时是中性反应,这时溶液中H+和OHˉ数量相等;pH小于7表示是酸性反应,这时H+多于OHˉ;H大于7表示是碱性反应,这时H+少于OHˉ。土壤酸碱度按其PH值的大小分为七级:
PH<4.5 强酸性
PH4.5—5.5 酸性
PH5.5—6.5 微酸性
PH6.5—7.5 中性或近于中性
PH7.5—8.5 微碱性
PH8.5—9.5 碱性
PH>9.5 强碱性
①土壤酸碱性产生原因:土壤之所以有酸碱性,主要是土壤中存在酸碱物质。H+来源主要是土壤胶体上吸附的H+和Al+3;其次是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解离的结果:
H2CO3=H++HCO3ˉ, HCO3ˉ= H++CO3ˉ
除此之外,还有有机质转化过程中,分解产生的有机酸(丁酸、草酸、柠檬酸等)、岩石风化过程中,化学变化(如含硫矿物氧化)成的酸以及施用肥料加进的酸性物质[如(NH4)2SO4、NH4Cl],当NH4+被作物吸收后,常遗留在土壤中的酸根(SO4-2,Clˉ)都能使土壤酸性增加。
OHˉ的来源主要是土壤中碳酸钠、碳酸氢钠等盐类水解以及土壤胶体上含的代换性钠形成强碱转化结果。
例如:
Na2CO3
+2H2O 2NaOH+H2CO3,
NaHCO3
+H2O NaOH+H2CO3
②作物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能力:
强酸性与强碱性土壤都不利于作物生长。不同的作物要求土壤酸碱度不同。如茶树只适宜在酸性土壤上生长,像映山红、马尾松、杨梅、蒜盘子等,就是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而天竺、圆叶包柏、柏木又是石灰性土壤的指示植物。
此外,土壤酸碱度对营养元素的有效性及有益微生物的活动都有很大的影响,土壤过酸过碱还影响土壤良好结构的形成(现不作详细阐述),这些无疑的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5)土壤缓冲性能:
在土壤加入酸、碱物质后,土壤所具有的抵抗土壤溶液酸化或碱化的能力,称为土壤缓冲性能。土壤胶体上代换性阳离子存在,对酸碱有缓冲作用。
这是由于土壤胶体上代换性阳离子(盐基离子或H+)被代换到溶液中生成了中性盐或H2O,可以使土壤的酸碱度经常保持稳定,为作物和微生物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同时也为指导施肥提供依据。向土壤中施用有机肥料、泥土类(塘泥)肥料、石灰和种植绿肥等,都是提高土壤缓冲性能的有效措施。
(二)土壤肥力及其因素
1、土壤肥力种类:
土壤肥力就是指土壤能够满足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的能力而称之。土壤肥力分为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潜在肥力和有效肥力。所谓自然肥力,是指自然土壤在未开垦利用之前所具有的肥力;人为肥力是指人们对土壤进行耕种、施肥、灌溉等农业技术措施而创造出来新的肥力。
因此,任何土壤,耕作栽培作物愈久,可采用的农业技术措施愈完善,人为肥力所占比重就越大。
所以说,土壤是劳动的对象,又是劳动的产物。所谓有效肥力,是指栽培作物时,被当季作物吸收利用的那部份肥力;潜在肥力是指在土壤中存在,不能立即被当季作物利用的那些肥力。潜在肥力和有效肥力,在得当的农业技术措施实施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土壤肥力因素:
土壤水分、养分、空气和温度,称为土壤肥力四大因素。土壤肥力的高低,不只是受每个肥力因素数量适当与否的影响,而主要取决于水、肥、气、热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协调程度的左右。因此,必须研究掌握土壤各个肥力因素状况和它们的相互关系。
(1)土壤水分状况。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首先,作物的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水。这是因为:一般作物要获得一分产量,必须消耗500—1000分的水,这些水都是从土壤中供给;作物吸收的养分也需要溶于水后才能被利用;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以及土壤养分的分解和转化都需要水。
其次,水分直接对土壤空气与热量状况起着制约的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土壤的胀缩性、粘着性、粘结性和耕性等性质。这表明,
土壤水分不仅为作物生长发育之必需,而且还可以通过控制土壤水分状况来使肥、气、热关系协调。
①土壤水分类型:土壤水分按其受作用力的不同,一般分为三种:
A、束缚水:
这是在土粒表面引力作用下,紧紧地束缚在土粒周围的水分而称之。这种水在土壤中移动极慢,且有一部份在土粒表面不移动,所以很难被作物吸收利用。当土壤含水量达到仅有束缚水量时,作物就出现凋萎现象。由于土粒愈细,吸住的水分愈多,所以粘土的束缚水量大于砂土。
B、毛管水:
这是在土壤毛细管引力作用下,保持在曲折微细的土壤孔隙里的水而称之。这种水能沿着毛细管孔隙向上下左右的各个方向移动。其移动规律是从湿度大的土层移向湿度小的土层。它是土壤中最适于作物吸收利用的水分。由于水中溶有各种作物的养分,所以又为作物提供了营养物质。
油砂土、潮砂土,出现的“回潮”或“回润”现象,就是毛管水的上升运动,把地下水引到耕层的缘故。
但是毛管水运动会带来地表蒸发不断发生,造成土壤水分损失,所以生产中常采取中耕松土,这有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的作用。
C、重力水:
这是在土壤水分含量超过土壤毛管力的作用范围时,过多的水受重力的影响向下渗漏,这种渗漏水称为重力水。它是水稻最有效的水分。尽管渗漏作用有造成漏水漏肥的现象,但不论对水田还是旱土,适当的渗漏是必要的,它有利于土壤空气的更新及有害还原物质的向下移动和淋失。
②水稻土壤水分状况:
水稻土壤在淹水时期,耕作层水分呈现过饱和状态,由于重力作用,不断地垂直渗漏。根据水分的垂直渗漏特点,水稻土分成三个类型。
A、地下水型:
这类水稻土,地下水位高(地下水位距地表在60厘米以内),排水不良,灌溉水层和地下水相连,通透性能差,泥温低,如冷浸田、滂泥田和深脚鸭屎泥土属之。
B、地表水型:
这类水稻土,地下水位很深(超过150厘米),灌溉水下渗不能达到地下水层,排水虽良好,但不耐干旱。如高岸田、天水田和大部份梯田属之。
C、良水型:
这类水稻土,地下水位在60—150厘米之间,灌溉水层与地下水位不相连接,但土壤毛管水可以上下流通,这类田一般分布在垅田上面或一排、二排田属之。
三种类型水稻土,以良水型的土壤肥力最好,一般是高产稳产稻田。
适当渗漏对水稻土是必要的,它有助于土壤空气的更新和有毒物质的排除。当然也不可过大,以免造成养分淋失。一般在灌1寸水能保存三天为限,即渗漏量为0.5—1.0厘米/24小时最适当。
(2)土壤空气状况:土壤空气对土壤微生物活动和养分转化有密切关系,对作物根系发育亦有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各个时期对土壤空气都有一定的要求。
①土壤空气的成分:
土壤中的空气,一部份是由大气进入;一部份是由土壤中生物化学过程所产生。由于土壤中生物(作物根系和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和有机质的分解作用,不断地消耗氧气和产生二氧化碳及其它气体,致使土壤空气与大气的成分有显著的区别:土壤空气中氧气含量低于大气,而二氧化碳的含量则高于大气;另外土壤空气经常为水汽所饱和,大气湿度一般只达50—90%;土壤空气有时还含有少量的还原性气体,如甲烷、氢气、氨和硫化氢。
②水稻土空气状况的特点:
水稻土壤由于季节性或常年淹水,土壤空气与大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被水层隔绝,常处于还原状态。作物生命活动消耗的氧,只能靠作物茎叶的输氧组织将大气中的氧输入根部,由根再将氧分秘出来,造成根际微域氧化环境,防止稻根被周围还原性物质的毒害。这正是水稻能在缺氧环境中生长的秘密所在。
所以水田土壤空气状况的特点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和微域性。
在耕作层表面数毫米至1厘米处为氧化层,因铁成高价化合物状况,土色呈黄褐或黄棕色。在氧化层以下的耕作层为还原层,铁成低价化合物状况,土色呈青灰或
兰灰色
。但在靠近根际周围的土壤,常因水稻根群的泌氧作用而出现锈斑和锈纹。
③土壤空气在土壤肥力中的地位:
土壤空气供给作物根系呼吸作用所需要的氧。如缺氧,根系发育受到影响,吸水吸肥机能减弱,甚至死亡。尤其种子发芽期及幼苗期更加如此。水稻虽具通气组织,土壤也应具有一定的通气性能,以利稻根生长。
另外,土壤空气状况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养分的转化。
缺氧微生物活动以嫌气性为主,使有机质分解缓慢,造成养分不足,甚至引起氮素损失,同时,还产生不利于作物营养的还原性有毒物质,如乙酸、丁酸、硫化氢等。此外,土壤通气不良,有利于病菌滋生,引起作物感染病害,影响作物生长,降低产量。因此,稻田常采用排水露田和晒田进行调节。
(3)土壤温热状况:
土壤温度对作物生育和土壤中微生物活动以及各种养分的转化、土壤水分蒸发和运动都有很大影响。作物从播种到成熟都需要一定的温度条件,如大麦、小麦在1—2℃时就能发芽,而水稻、棉花要在10—12℃时才发芽。所以不同作物的适时播种,就是由土壤温度来决定的。一般土壤微生物生活,以土温25℃—37℃为适宜,最低是5℃,最高不超过45℃—50℃。土温过低,微生物活动减弱,甚至完全停止,有机质难于分解,有效养分缺乏。冷浸田就是如此,所以要排除冷浸水,增施猪牛栏粪、石灰、草木灰和火土灰,以提高土温。
①影响土壤温度的因素:
温度是热的表现。土壤热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热,其次是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作用,放出一定的热量,使土温增高。
影响土壤温度变化的因素很多,有纬度、海拨高度、地形和坡向。但主要是土壤本身的土壤热特性,如土壤热容量、导热性、吸热性和散热性等。尤其是热容量和导热性是决定土温最重要的内因。
A、土壤热容量:
每1立方厘米的干土增温1℃时所需的热量卡数(卡/立方厘米/度),称为土壤热容量。水的热容量为1;空气为0.0003;土粒介于二者之间,约为0.5—0.6。由于土壤固体部分变化很小,因此,土壤热容量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土壤水分和空气的数量,凡水多气少的土壤,热容量就大,增温慢,冷却也慢,温度变化小;反之,土温变化就大。所以稻田管理,早春白天排水增温,夜间灌水保温;夏季运用深灌降温。
B、土壤导热性:
土壤导热是指从温度较高的土层向温度较低的土层传导热量的性能。其大小与土壤固、液、气三相组成比例有关。土壤矿物质的导热性为空气的100倍;水为空气的25倍;有机质为空气的5倍;空气几乎不传热。由此可知,土壤导热性的大小取决于空气和水分之间的相对比例。因此,中耕松土有减小土壤导热性,使表土温度不易向下传递,深土温度不易向上散失。
②土温变化的调节:
土壤温度随气象因子的影响而经常变化,为了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必须围绕早春增加土温,夏季降低土温,秋冬保持土温的目标,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A、合理灌溉:
早春寒潮期间多灌水、灌深水,避免土温骤然下降,增强幼苗抵御低温能力;一般天气期间采用浅水间灌,升温通气,促进作物生长。夏季以增强土壤散热性为主,采取短期灌深水和经常性的灌水露田相结合,达到散热、通气、供水的目的,促进作物生长发育。秋冬时节,一般结合施肥,推行霜前灌水,以减轻作物冻害。
B、合理施肥:
在保证施足肥的前提下,增施有机肥,如火土灰、腐熟的猪牛栏淤等等,来提高土壤温度。其一,加深土色,增加土壤吸热力;其二,有机肥料分解中放出热量;其三,土壤疏松,增加空气容量,降低土壤热容量。此外,还直接提高作物的营养。
C、实行覆盖:
早春和秋冬低温季节,运用草木灰、切碎的草子(紫云英)、干(湿)牛粪、苔藓、塑料薄膜等覆盖地面,能提高土壤吸热,减少散热,有保温防冻作用;夏秋高温干旱期间,采用稻草或其它作物秸秆覆盖地面,有遮荫防晒,降低土温的作用,同时,还能减少水分蒸发和消灭杂草。
D、中耕松土:
这有利于土壤空气容量增加,减少表土热量向下传导和下层土温上升的作用。因此,早春,对粘重紧实土壤进行中耕松土来提高土温,加快种子萌芽;夏季中耕松土,缓和根系活动层土温过高,促进作物根系生长。
此外,利用风障、防风林、熏烟及施用化学增温剂等,均可调节土壤温度,可以因地制宜进行应用。
(4)土壤养分状况:
作物需要的养分绝大部份来自土壤,但是,土壤里的养分绝大部份存在于难溶性的矿物质中和有机质中,为迟效性,作物难以吸收利用。而能被当季作物吸收利用的
离子态
速效养分,只占土重0.005—0.1%,存在于水溶液中和被吸附在土壤胶体表面上。不过,这种迟效养分和速效养分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①有机碳化合物的转化:
土壤中的纤维素、淀粉、双糖、单糖以及脂肪等有机物,都不含氮。它们在土壤中转化有两种情况:
一是通气良好时,受好气性细菌和真菌作用,迅速分解,最后产生CO2和H2O,并放出大量的热。
这种热是土壤生物化学作用的原动力和土壤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来源。CO2是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二是通气不良时,受嫌气性细菌作用,缓慢分解,只是放出少量的热和CO2,而累积大量的有机酸(乙酸、丁酸)、甲烷、氢等还原性物质,障碍作物生长发育。
如水稻“翻秋”或“溶蔸”现象,就是丁酸所害。因此,水田翻压绿肥,结合施石灰,就是为了中和有机酸,消除稻田毒害。
②土壤中氮素的转化:
土壤中有机态氮占99%以上,无机态氮不足1%;水田的全氮含量约为0.1—0.2%,无机态氮更少。作物从土壤中吸收的氮素,绝大部份由有机氮转化而来。其转化形成主要有四种:
A、氨化作用:
土壤中含氮的有机物,如蛋白质、尿素和壳糖(几丁质)等在氨化细菌作用下,逐渐分解释放出氨,称之氨化作用。不论通气好坏,此过程都能进行。氨与土壤中的酸根结合成铵盐,为作物吸收利用,或被土壤胶体吸附保存。
B、硝化作用:
氨或铵盐在通气良好的条件下,经
亚硝酸细菌
、硝酸细菌等的作用,转化成硝酸的过程,称为硝化作用。由于这种作用是在通气良好的情况下进行,所以NO3-N存在于旱土中,而水田中很少见。NO3-N是作物良好的有效态养分,但不能被土壤胶体吸附,易于随水流失,故深耕松土,保持土壤湿润,有利硝化作用和防止土壤中氨的散失。
C、反硝化作用:
当土壤通气不良,并含有大量新鲜有机质和硝酸盐的土壤中,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将硝酸盐还原成作物不能利用的氮气而损失,这个过程称为反硝化作用。这种作用对作物吸收养分和生长带来不利,务必加以阻止。稻田采用浅水间灌,露田通气和施用铵态氮肥,旱土雨后中耕松土,均可防止反硝化作用的发生。
D、生物夺氮作用:
土壤中的无机态氮(如铵盐、硝酸盐)部份被微生物、杂草、土壤动物吸收利用,合成生物机体,使土壤有效态氮减少,称生物夺氮作用。尤以微生物夺氮最突出,当土壤中施用大量新鲜的、含纤维素多的有机肥和其它环境条件又适宜,微生物就大量活动与繁殖,消耗掉土壤中有效氮素,从而导致作物氮素养分缺乏或严重不足。因此,凡秸秆还田或施用大量未腐熟的含纤维多的有机肥料,必须配合施用适当的速效氮肥,以补充土壤有效氮素,供作物吸收。
但是生物夺氮作用是暂时的,直到有机肥分解就会停止,同时,微生物死亡后,氮素仍就归还给土壤,让作物吸收利用。
所以这与反硝化作用造成的氮素损失是完全不同的。
③土壤中磷素的转化:
一般土壤中磷酸总量(以P2O5计算)约在0.05—0.2%之间。红黄壤仅为0.06%左右,就按此计算,这些磷也够供作物若干年丰收所需要。但是,土壤中能为作物很好吸收利用的水溶性磷(如Na、K、NH4等磷酸盐及磷酸一钙)和弱酸溶性磷(如磷酸二钙)很少;而多数为难溶性磷(磷酸二钙)和极难溶性磷(如磷酸铁、磷酸铝)以及有机态磷。它们需经各种转化,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
土壤无机磷的转化,主要受土壤反应的影响。
在强酸性土壤中,磷与铁、铝离子化合生成难溶性的磷酸铁、磷酸铝沉淀而被土壤固定;在石灰性土壤中,磷则成为磷酸三钙被土壤固定。只有当土壤反应处于中性或接近中性(PH值为6.5—7.5)的条件,磷的有效性才提高。
土壤有机磷的转化。
土壤中,有机磷化合物主要有核蛋白、核酸、卵磷脂、植素以及植物体内其他
含磷化合物
。它们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水解释放出磷酸。这种磷酸和水解性磷一样,在土壤中再进行着各种转化,变成有效磷酸盐供作物吸收利用。
④土壤中钾素的转化:
土壤中钾的含量与成土母质、土壤质地和有机肥料的施用关系极大。据有关资料记载,发育于紫色土、花岗岩的土壤,全钾量为2.5—5.0%;发育于第四纪红色粘土的红壤,全钾量为0.8—1.8%;而发育于石灰岩的土壤,全钾量仅0.68—1.12%。粘质土壤含钾量比砂质土壤高。
土壤中的钾,根据对作物有效性的高低,分为四大类:
一、水溶性钾。
如KNO3、KCl、KHCO3等,可以被作物直接吸收,但土壤中的含量却极少;
二、代换性钾。
系土壤胶体上吸附的钾,作物亦可以直接利用,但土壤中含量也少,仅占土壤全钾量的0.15—0.5%。通常说的有效钾,是指水溶性钾与代换性钾的总和。但它只占土壤总钾量的1—2%;
三、微生物活体钾。
这类钾存在微生物活体内,但在微生物死亡分解后,可被作物吸收利用;
四、矿物钾。
系指矿石(钾云母、正长石)中含的钾,是矿物在钾细菌和各种酸的作用下,释放出的水溶性钾。这类钾在土壤中含量最多,占土壤含钾总量98%以上。不过,土壤中的钾和氮、磷一样,并不能满足作物生活的需要,亦须依靠施肥来补充。
土壤中各种类型的钾,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相互转化。难溶性含钾矿物,在各种酸类或钾细菌的作用下,可以释放出水溶性钾。
但在含粘粒多的土壤中,由于粘土具有湿胀干缩的特性,在土壤干湿交替频繁中,土壤中的水溶性钾或代换性钾被粘土矿物固定起来,成为一种不能移动的钾,使作物根系无法吸收。
水是万物之源,笔者则认为土壤同样是万物生存的根本,它就像一个人,无论它是一个健康者还是一个病患,我们都需要去认识它,了解它,然后治愈它,保护它。
都知道,中国农业属于高强度的种植,复种指数很高,随之而来的土壤问题越来越严重,作物产能逼近极限,再多的化肥农药也已不能够带来产量的提升,农产品品质相对在下降,土壤各种土传病害相继发生,农户也很迷茫,土地怎么了?
所以,土壤管理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果园来说尤其重要。土壤质地、土壤结构等的改良可使根系生长更旺盛,新根发生更容易,土壤保肥保水性能提高,透气性增强,土壤上下层水、肥、气、热的交换加强,使水肥利用率提高,对高温、干旱、霜冻等逆境的抗性增强等。
那么,
健康的土壤如同人体一样,需要健康的骨骼,强有力的呼吸,干净的血液,稳定的血压,血糖,血脂,清洁的肠胃,均衡营养。
1、健康的骨骼
对于土壤来说,团粒结构是它的骨骼,团粒多是土壤健康的标志,良好的土壤结构利于通气,保水,保肥,促进有益微生物繁殖,保证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强大的碳汇能力,所以,稳定的团粒结构是根本。
而往往因为过度消耗,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土壤已经千疮百孔,晴不耐旱,雨不耐涝,对作物生长造成了严重影响,没有稳定的土壤结构,浇再多水,补再多肥都是徒劳,因此,重新建立稳定的土壤结构也就成了重中之重。
2、强有力的呼吸
不仅仅只有人,动物,植物,微生物要呼吸,土壤也要呼吸,土壤也需要氧气,也需要二氧化碳,我们独立设计的田间试验表明,团粒结构稳定的土壤呼吸强度明显大于板结土壤和盐碱地土壤,由此可知,土壤呼吸强度与稳定的土壤结构间有密切的关系。
3、稳定的血压
土壤的容重和孔隙度就像人体的血压,容重越小,则孔隙度越小,随之土壤结构稳定性丧失,接下来就是土壤板结,土壤盐渍化严重,土壤各种病害也就接种而至。较大的土壤的容重和较高的土壤孔隙度是衡量土壤结构稳定性的标准。
4、均衡营养
我们每天都要摄入适量的钙铁锌硒维生素等,既要全面还要适量,土壤也一样,它需要适量的大量元素(氮、磷、钾、钙、镁、硫),中微量元素(铁、锰、硼、锌等),足够的有机质含量,
一旦你给土壤“喂食”过量,它也会“消化不良”,引起土壤“肠胃疾病”,
而这所有的营养元素只有在稳定的土壤结构中放能被分解,转运,利用,从而创造价值。
5、干净的血液
我们的血液怎么才算洁净,没有细菌滋生,没有病毒侵染,我们自然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土壤也一样,它需要各种有益微生物为它消化“食物”,为它清楚病毒,病菌,分泌有益物质,使土壤越发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稳定的土壤结构是有益微生物生存繁殖分泌有益物质必须的环境条件。
果园土壤问题如何解决?
水田果园土壤
下面就来探讨几个关于土壤改良的问题。
一、
为什么如此注重土壤改良
01
果园土壤质地、结构不理想
果园绝大部分由山地、水田等改造而来,南方的山地、水田等土壤大部分属于黏土(水田土黏性更重),颗粒细,结构呈片状。土壤保肥保水性、透气性等较不理想,不适合柑橘根系的生长、营养的吸收、土壤养分有效性的保持等,土壤湿度或过低或过高。
故土壤未经改良的果园常见根系生长不良、肥水利用率低、对高温、干旱等逆境抗性低。
水田果园
山地果园
02 根系营养吸收差
影响根系吸收养分的几个重要因素分别为:根系情况(分布及数量)、环境条件(氧气、温度等)、养分情况(含量、有效性)。
良好的土壤颗粒中等,呈团粒结构,土壤氧气含量充足,温度适宜且稳定、上下层温差小,保肥保水、供肥供水性能优异。根系分布广、扎根较深、发生量多,树势生长良好,养分吸收好、利用率高。
土
壤根系少,营养吸收差
03
养分流失严重
为什么南方土壤普遍偏瘦、黏重,北方土壤较肥、黏性弱?
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南方高温多雨,淋溶作用、冲刷作用强,土壤养分流失严重。山地土壤贫瘠、养分易淋失,水田土壤颗粒细、黏性强、易板结。
良好的土壤能有效的减弱雨水的冲刷作用、淋溶作用,加强土壤对养分的保持,缓解土壤板结。
淋溶作用
土壤板结
二、
为什么主要在冬季进行土壤改良
01
对根系生长及树势影响小
冬季气温较低,根系进入相对休眠阶段,此时断根一则影响小,也可利于树体花芽分化,二则此时断根果树基本无挂果,对树势影响较小。
02 有利土壤结构形成
土壤改良过程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机理:
干湿交替、冻融交替
。周期性的湿润和干燥,以及土壤一冻一化过程的进行辅以其他过程(腐殖质、多糖等的胶结,微生物、根系等的活动,人为耕作等)可以有效的促进土壤优良结构的形成。
而干湿和冻融交替两过程只有在冬季才能发生。过湿、过干等则不利于土壤结构形成,故在春夏则不建议动土,秋季可浅耕,冬季深耕。
冻融交替而碎裂
过湿改土易板结
三、
如何有效改良土壤
01
土壤结构的形成过程
首先
:原有土壤通过耕作、干湿交替、冻融交替等作用破坏成为松散的颗粒(原土壤过黏、过砂可添加其他土壤改变土质);
其次
:通过添加土壤
粘结剂
(腐殖质、多糖等)并在一定的外力作用(耕作、微生物作用、土壤动物作用等)情况下形成新的土壤结构。
02
选择好有机肥
有机肥除提供营养外,主要是土壤团粒中粘结剂的来源,可选择腐殖质、多糖含量较高的肥。
施用量可土壤情况而定,土壤结构不理想可选择高性价比肥,增大施用量;土壤结构较好可选择高品质肥,适当减少施用量。选择的肥含有益活菌则更利于土壤改良。
03
改良过程
1.选适当时间:
一般在采果后,气温较低(13℃左右),天气晴朗,土壤干燥的时候;
2.挖弧形沟
:选根系较为茂盛处(滴水线附近,依树势不同而异),挖弧形沟(长:尽量长,宽:30-40cm左右,深:较根系茂盛处深10-20cm左右)把挖出的泥土尽量捣碎。
注意
:若树的列距较窄,从人工与效果上来考虑可在行距间挖条沟,行距间挖弧形沟。
注:
蓝色、黄色表示逐年开沟位
3.加肥混肥
:加入有机肥,
充分混合泥土
后(原土壤过黏、过砂可添加其他土壤改变土质)填回沟中。
注意
:部分果园有机肥未混合泥土就填回,如此肥效差,根系不生长,未完全腐熟肥还会有烧根危险,不但达不到改良土壤结构目的还会使土壤结构更差,应注意。
肥土未充分混合
4.后期管理:
往后
逐年向外改土
(挖沟方位每年调整,尽量扩大根系生长范围),已改土处无需再动,上面可进行
生草栽培
巩固土壤结构,平时
淋施含腐殖质
等的有机水肥即可。
良好的土壤结构如同一个身强体壮的人,对营养的利用,对逆境的抵抗力都较身体差的人强。土壤结构的改良是一个细心的工作,改良后对树势的增强效果、对果实品质的提升效果也非常理想。
来源:网络
温馨提示
:
因微信公众号推送规则改变,
请您
在右下角
点赞
和点击
在看,关注
农技植保信息网
公众号并设置为
星标
,这样就不会错过每天的
最新消息了。
关注农技植保信息网↓↓↓
农技植保信息网
扎根为农,为全国农业服务者提供种植技术服务!更好地服务为农!
最新文章
注意!超范围经营限制使用农药将造成“多输”的局面
建议收藏《小麦遇“倒春寒”后的补救管理措施》
大棚放风怎么做
最好的膨果配方,膨果快、着色好,还不会出现畸形
不懂土壤,你用再多肥再多药都是浪费!
"施肥的15个原则,让20元的肥料有100元的效果,科学施肥很重要"
防治根结线虫、枯萎病、根腐病,超好用的用药配方
肥料之间有“相生”关系,也有“相克”矛盾→
植保行业入门农药基本知识学习
为什么要打叶面肥?90%的人都不知道!
啶虫脒杀虫剂有什么作用?使用方法有哪些?
关于肥料助剂你了解多少?
大葱+洋葱田间病害图谱实拍
三种处理鸡粪的方法全知晓,第一种最为常用,后两种却被众多人所忽略
必看!大蒜追肥有诀窍,这几种肥料是关键,叶子黑亮,蒜头增产 40% 稳稳的
快收藏!食醋红糖自制氨基酸水溶肥,一亩成本几块钱,增产增质效果佳!
农药乳油、微乳、水乳、悬浮剂的区别
技术手册∣生姜病虫害的发生及生物防治技术(干货收藏)
除草剂知识大全,仅此一篇!(收藏)
农药不懂混配?有这35个配方,高效打药不求人
害虫打不死,就用这个药,打一遍顶三遍,卵虫通杀,干净彻底
枯草芽孢杆菌,它有12种功效!就是这么厉害
大葱上经典14种病虫害(附防治方法)
地膜种类真不少,使用有讲究!
生姜病虫害防治技术汇总
小麦生长过程中常发生的8种病害+6种虫害图谱及防治措施!
植物病害的7大症状,10种类型,6个诊断方式,学会了你就是专家!
蔬菜轮作速查表
别不信,杀虫剂的这些使用错误你肯定犯过
一分钟学会杀虫剂注意事项!
蚜虫、白粉虱、烟粉虱这样治,比喷药高几十倍,持效期达120天
这个新型杀虫剂,具有双向内吸传导,防治白粉虱、蓟马、蚜虫特效
噻虫嗪别单用,配上这个杀虫剂,蚜虫、蓟马、飞虱一打一个准!
药物选对,杀虫不累!防治害虫的25种常用杀虫剂!
肥料”36忌“,99%的人第一个就”中招儿“!信不信?
“肥害”知识,只发一次!抓紧看!
杀虫又杀卵!12个药效翻倍的混配杀虫“药方”
菌肥购买使用前,这些你一定要知道!
现有主要杀螨剂品种详解
腐植酸到底是什么呢?有哪些作用?
植物所需16种元素的最全详解
土壤板结的“元凶”竟然是它!你绝对想不到
磷酸二氢钾可不是乱用的!这三大禁忌、三大搭配是关键,你掌握了吗?
宁南霉素:除了防治病毒病,原来还有这么多“隐藏”技能!
种菜有奇招,红糖、葡萄糖来助力!多年实践证实,增产防病两不误!
【注意】复硝酚钠这个小配方,生根又壮苗,保花又保果,推荐收藏
超实用:农药、化肥混用禁忌大汇总,果断收藏!
菌肥,到底是5亿好还是1亿的好?
全是假的:复合肥,水溶肥,菌肥骗局曝光!90%的人都上当了!
种菜巧用小苏打:防虫治病还增产,神奇功效大揭秘!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