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病毒性关节炎流行病学最新研究进展

民生   2025-01-05 09:22   河南  


禽病毒性关节炎流行病学研究

1.  国内外进展



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是一种在全球鸡群中普遍存在的病原,Fahey和Crawley于1954年首次从患有呼吸道疾病的鸡体内分离到(Fahey and Crawley, 1954)。我国于1985年首次报道,随后在我国各地蔓延开来(王锡堃等,1985)。ARV不仅抑制宿主的生长和免疫应答,还对经济造成重大影响。尽管已有商品化禽病毒性关节炎疫苗在临床中使用,但该病仍频繁发生。


1.1 流行情况

ARV根据σC基因分为六个基因型,不同基因型的毒株致病力和传播能力存在显著差异(Lu et al., 2015)。ARV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尤其是在美国、加拿大和巴西等禽养殖业发达国家或地区。近年来出现了新的变异毒株(Tang et al., 2016; Sharshov et al., 2023; Mosad et al., 2023),这些变异毒株对传统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有限,导致疾病在鸡群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在全球范围内,ARV的基因型分布存在显著差异,I、II、III和VI型是最常见的基因型,其中,I型和VI型检出频率最高(Rafique et al., 2024)。


对2019年至2020年中国不同省份的ARV进行研究发现分离株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σC基因的一致性较低,表明病毒在不断进化(Rafique et al., 2024)。


李彬等对2020年至2021年中国部分地区ARV阳性率进行调查,发现总阳性率为62.1%,各省检出率从44.4%到77.3%不等;共检测到6种基因型,其中I型占比最高,为38.85%,其次是2型,占比26.11%;此外,还发现I型中存在变异株,与S1133疫苗株差异较大,表明当前疫苗株已无法提供足够的保护,这提示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ARV的监测,评估其流行和变异情况,并调整免疫策略,加快新疫苗的研发。刘芮等对一株Ⅲ型ARV进行致病性研究发现,该毒株对鸡胚和SPF鸡均具有明显的致病性,可引起90%的接种鸡胚死亡,接种6周龄SPF鸡可引起100%发病(刘芮等,2024)。


1.2临床表现

临床中ARV感染主要导致三种疾病类型:1、只导致鸡群的消化系统障碍,造成暂时性消化功能紊乱(消化吸收不良综合征,矮小综合征);2、主要引起鸡群运动障碍,感染后造成明显的病毒性关节炎症状(图1);3、综合性,既能造成鸡群生长受阻也能导致鸡群运动障碍。另外,在临床眼观健康的鸡群中也经常能够检出ARV(刘润德,2023)。研究发现,与基因Ⅱ型毒株感染相关的病例通常表现为腱鞘炎、股骨头坏死和胃肠道异常(图2);基因Ⅲ型毒株与单侧股骨头坏死、轻度胫骨旋转和心包积液密切相关;基因Ⅵ型毒株与跛行、发育阻碍综合征和生长迟缓相关(Lu et al., 2015)。

病死鸡剖检可见足部腱鞘水肿、粘连、出血、 肌腱水肿或者全层肌腱断裂,肌腱与周围组织融合、钙化、不易剥离,关节腔内有淡黄色炎性渗出物,跗关节硬化、肿胀、变形、不能正常卷曲,皮下出血,常继发细菌感染(图3和图4)。

2.  ARV检测数据统计分析




2.1 时间分布 

对2023年至今ARV检出的场群数进行比较分析发现,2024年3~11月检出量和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去年同期。2024年6月,信得检测中心集中开展了ARV主动流调监测工作,发现ARV感染率在肉鸡养殖过程中每月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平均场群阳性率在50%以上,凸显ARV在肉鸡中流行的普遍性。

图5. ARV时间分布


2.2 空间分布 

2023年全国共有7个省份检出ARV,进入2024年,ARV的检出范围进一步扩大,目前已有17个省和自治区检出ARV。与2023年相比,2024年新增的十个省、市和自治区包括河北、河南、福建、甘肃、广西、黑龙江、重庆、湖南、新疆和江西(图6),表明ARV在我国鸡群中广泛流行。

山东共290多个场群检出ARV,场群阳性率高达49.4%,河北场群阳性率高达58.3%(图6),表明山东和河北地区ARV流行比较普遍,应予以重点关注。

图6. ARV空间分布


2.3 群间分布 

ARV具有广泛的宿主范围,能够感染鸡、鸭、鹅和麻雀等多种禽类。检测数据结果表明,我国肉鸡是ARV的主要宿主,检出占比在93%以上;其次是蛋鸡和种鸡,2024年检出占比分别为1.3%和5.5%(图7)。

ARV在1周龄雏鸡中就可检出,场群阳性率2.3%,3周龄达到最高,场群阳性率28.3%,4和5周龄均维持在较高的检出水平,场群阳性率分别为22%和25.6%。这也与母源抗体的消长呈现较强的负相关,3周龄肉鸡禽病毒性关节炎母源抗体水平降低到最低点,为ARV感染提供了机会。从感染日龄来看,个别鸡群可能存在垂直感染的可能,但垂传率很低,更多的是以现场感染为主。3~5周龄肉鸡是ARV感染最为严重的时期,感染的场群阳性率达到75.6%。 

  

图7. ARV宿主分布


2.4 混合感染统计分析

ARV可与其它病毒或细菌混合或继发感染,导致更为严重的病情,并表现出复杂的临床症状。2024年的检测数据显示,ARV混感的情况比较复杂,也比较严重。单重混感的分析结果表明ARV与IBV的混感率达到95.5%,与IBDV或RA的混感率均在50%以上,同时,ARV与H9、MG、MS、CAV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等病原也存在10%以上的混感率。


这些病原中不乏免疫抑制性病原,如IBDV和CAV等,ARV本身就是一种免疫抑制性病原,混感进一步削弱了鸡的免疫系统功能,导致更严重的疾病表现。尤其是RA,也是导致肉鸡关节腿病的主要病原之一,与ARV混合感染后,造成更为严重的腿关节损伤(图8)。


除了单重感染,临床上频繁观察到ARV与其他病原的多重混合感染现象。例如,ARV、IBV与IBDV的三重混合感染病例达到173例。而且还存在更为复杂的多病原混感情况。这些多重混合感染不仅增加了疾病的复杂性,还可能导致更严重的临床后果和更高的死亡率。

图8. ARV单重混感情况


2.5 抗体消长规律 

肉鸡禽病毒性关节炎抗体水平监测数据显示,母源抗体在1周龄时维持在1:5000左右,在3周龄时降到最低,这也与ARV在3周龄检出阳性率最高呈现较强的负相关。3周龄后,随着病毒感染,病毒诱导产生的抗体水平开始逐渐提升,感染后2~3周,抗体水平一般能够达到1:2500左右(图9)。由于肉鸡并不进行ARV的免疫,因此抗体的数据也印证了病毒感染的普遍性。

图9. 临床肉鸡抗ARV抗体消长规律


3.  遗传进化及抗原性分析



3.1 ARV遗传进化分析及时空分布

随着环境气候的变化,养殖品种和养殖方式的改变,以及免疫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加上病毒基因组为多节段RNA,ARV也在不断地进行基因突变,让自己适应各种压力,提升生存几率。根据文献报道,全球各个主要的肉鸡养殖大国和各大洲都存在着多种基因型广泛流行的情况,进一步的研究也表明,不同基因型之间的交叉保护不完全或很弱。


对我国ARV部分分离株的σC基因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发现存在I~Ⅵ六个基因型(图10),这六个基因型毒株之间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在59.4%~78.4%之间,特别是基因Ⅱ~Ⅵ型毒株与AV2311疫苗株的一致性在54.6%~63.4%之间。进一步分析发现,基因I型毒株又进一步分化为3个独立的亚型:Ia,Ib和Ic,三个亚型毒株之间的一致性在75.1%~85.2%之间,而他们与AV2311疫苗株的一致性在72.4%~99.1%之间。


AV2311疫苗株属于基因Ic亚型,基因Ic亚型分离株与AV2311疫苗株的一致性为99.1%;Ia和Ib亚型毒株与AV2311疫苗株的一致性在72.4%~77.4%之间。当前Ic分离株仅检出1株。除了Ic亚型,其他(亚)型毒株与AV2311疫苗株的遗传差异较大,σC基因核苷酸序列一致性均在77.4%以下,最低达到54.6%,表明抗原性可能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理论上不能够提供有效的交叉保护,这可能是当前腿病多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IBV和CAV检出较多。IBV检出数量为去年同期的4倍以上,阳性率增加9.0%,主要分布在辽宁和山东。CAV检出数量为去年同期的9倍以上,阳性率增加26.5%,山东地区检出最多。ARV、IBDV和H9检出数量有所增加,需重视蛋(种)鸡的免疫防控。

图10. 2023至今ARV σC基因型遗传进化树


我国地域广阔,肉鸡养殖主要集中在北部和中东部地区,这些地区的ARV流行情况也比较复杂,多个省份(山东、河北、江苏和河南等)存在不同基因型毒株共流行的情况(图11)。自2023年以来,基因II型成为流行的优势基因型,2023年分布区域为吉林、河北、山东、江苏和安徽,到2024年扩散至辽宁、山西、福建以及广东。


Ia亚型毒株在2023年4月首次检出,经过一段时间沉寂,24年3月后陆续有较多数量检出,从山东、山西和辽宁扩散至江苏和吉林等地,流行区域基本与基因II型一致。Ib亚型毒株在2023年检出较多,但在2024年后仅零星检出,主要分布在河北、山东和福建。


Ic亚型毒株仅在2024年3月于山东检出1株。Ⅲ型毒株在2024也有较多检出,在多地流行,并呈扩散趋势,从山东逐渐扩散至江苏、安徽和福建等地。Ⅳ型毒株在2023年未有检出,但在2024年3月后开始零星检出,分布在山东、江苏、河南和河北。


V型毒株自2023年以来零星检出,最初分布在山东和吉林,到2024年扩散至河北和辽宁。Ⅵ型毒株在2023年未有检出,但在2024年3月后开始零星检出,分布在山东、辽宁和河北等地(图11和图12)。以上监测数据表明,不同型或亚型毒株的流行时间和区域存在显著差异,而且,自2024年以来,I~Ⅵ六个型毒株的流行时间和区域均有所增加。

图11. 2023至今不同基因型ARV的空间分布


图12. 2023至今不同基因型ARV的时间分布


3.2 基因型——宿主分布

从ARV不同基因型毒株的宿主分布来看,肉鸡I~Ⅵ型毒株均有检出,且以Ⅱ型毒株为主,I型和Ⅲ型毒株数量相当,紧随I型之后,其他基因型毒株也有检出,表明ARV在肉鸡群中流行具有普遍性和基因多样性。肉种鸡检出Ia和Ib亚型以及V型,蛋鸡Ib亚型、Ⅱ型和Ⅲ型毒株各检出1株(图13)。

图13. 2023年至今ARV不同基因型毒株宿主分布

4.  总结



ARV感染鸡可导致发育迟缓,关节炎和腱鞘炎等症状。ARV感染的宿主广泛,在我国,肉鸡是ARV感染的最主要宿主,从预防的角度来说,由于本病具有明显的年龄抵抗力,因此,主要靠母源抗体提供早期保护,对型的抗体产生的保护会更好,肉鸡的流调数据为肉种鸡的免疫提供了很好的毒株选择参考。


2024年6~11月的检测数据表明半数以上的送检场群存在ARV感染,主要表现为瘫痪,腿部关节肿胀,以及生长发育迟滞,严重影响肉鸡生产性能和养殖的经济效益。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我国鸡群中存在多个基因型毒株的共流行的情况,I~Ⅵ型毒株均有检出,II型毒株为最主要的流行株,I型和Ⅲ型毒株为次要流行毒株。不同地区流行的基因型有所差异,个别地区,甚至个别养殖场内部存在六个基因型共流行的情况。


商品化疫苗株与当前流行株之间的遗传差异较大,从现有研究数据来看,疫苗株对流行株不能够提供完全有效的保护。ARV与其他病原体的单重或多重混感在临床中非常常见,也已成为当前家禽健康养殖的重要影响因素。鉴于上述客观现实情况,对于当前如何做好禽病毒性关节炎的防控提出以下建议:


1、尽管当前只有Ic亚型禽病毒性关节炎的商品化疫苗,种禽企业也应加强疫苗的免疫,减少种鸡的感染,同时提高商品雏鸡的母源抗体,为养殖初期的雏鸡提供一定的交叉保护;


2、商品雏鸡养殖场应加强ARV的防控意识,尽量避免从ARV阳性种禽场引种,引进具有较高抗ARV母源抗体水平的雏鸡,有条件的建议自繁自养,严防ARV的传入;


3、动保企业应加强多价禽病毒性关节炎疫苗和抗体等相关生物制品的开发,进行预防和治疗;


4、提高生物安全意识,加强生物安全防控在整个养殖管理中至关重要,同时也要重视多种疾病的综合防控,减少其他病原混合或继发感染;


5、此外,开展ARV的持续监测,跟踪ARV的流行趋势和遗传变异情况,对于制定有效的精准防控策略也至关重要;


6、我们的综合防控方案和监测数据结果显示,对于受ARV影响较大的肉鸡场,在感染早期使用提升机体免疫力的产品和特异性高免卵黄抗体可显著降低ARV带来的生产成绩的损失。


来源:养殖有信

鸡病专业网
鸡病专业网成立于2005年,是中国领先的养鸡与鸡病防治网络信息服务商,提供肉毛鸡价格、鸡苗价格、鸡蛋价格、淘汰鸡价格查询和鸡病防治技术,致力于服务养鸡业和行业食品安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