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10月份举行的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机械学院金奖项目团队负责人周颖博士作为学生代表之一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并收到重要回信,引发热烈反响。日前,人民日报记者回访2024年收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的4名科技工作者代表,听他们感受创新中国的勃勃生机。12月25日,《人民日报》要闻版《一步一个脚印 迈向科技强国》中讲述周颖立足岗位、奋力创新的新故事、新进展。
原文内容如下:
在创新实践中增长才干
周 颖
“希望你们弘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科技创新,为促进中外科技交流、推动科技进步贡献青春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回信
8年前读本科时,我作为志愿者参与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坐在台下,目睹一支支参赛队伍各展其才。那时,一粒参赛的种子在我心中默默生根。8年后,我带着团队自主研发的产品“全球领先的创新结构优化设计软件平台”,以项目负责人的新身份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并获得了金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就读硕士期间,在参与某型号国产大飞机雷达天线罩的部分零件优化设计时,我发现,结构设计需要在多个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间反复切换,迭代修改结构设计模型耗时长、效率低、易出错。一个想法在我脑海中浮现:能否研发一款软件,像桥梁一样把所有软件连接起来,只要输入设计标准和要求,就能自动生成最优的设计方案?为此,我们联合几名同学,开展了相关研究。
为了解实际需求,团队走访了30多个城市的50多家应用单位,详细记录每款软件系统的使用特点,并进行自主创新,逐步攻克复杂特征建模难、高精高效拓扑描述难、减重增效突破难等瓶颈,于2020年推出第一版设计软件平台。
但第一版平台界面粗糙,只能实现一些相对简单的功能,我们马上投入平台的更新迭代中。我们从优化运维上入手,与企业合作收集实际工况数据,优化算法;利用云计算简化软件运行维护工作;在本地版软件基础上开发网页版,让软件使用更便捷。截至目前,平台已经与28家单位合作,同时承接我国航天工业领域的部分设计工作,让世界看到了结构优化设计软件领域的新探索。
科技创新不仅仅是理论的推演,更重要的是将科学理论转化为实际的技术应用。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也是一名创业者,我要继续在创新实践中见世面、长才干,努力研发出更好用的国产工业软件。
(作者为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人民日报记者闫伊乔整理)
来源 | 机械学院
编辑 | 陈治金
审核 | 加吾哈、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