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生态环境部举行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宣教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裴晓菲主持发布会。以下是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最新情况通报。新闻发布会现场
生态环境部宣教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裴晓菲
一、《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印发实施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近日,《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实施意见》《美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三个文件相继印发实施,美丽中国建设“1+1+N”的实施体系不断完善。
下面我先介绍一下”1+1+N“的美丽中国建设实施体系。第一个“1”,是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这是统揽美丽中国建设各项举措的纲领性文件。第二个“1”,是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工作的重要抓手和关键支撑。“N”是指分领域行动,既包括城乡建设领域的美丽城市、美丽乡村,也包括清洁能源、环境治理、绿色制造、绿色交通、绿色金融、科技创新等其他重点领域。 《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实施意见》聚焦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中心任务,以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增进民生福祉为着力点,坚持改革创新、重点突破、示范带动,在区域、省域、城市、县域各层级,分级分类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力争到2027年底前形成一批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成果,久久为功建成若干各美其美、群众满意的示范样板,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积累经验、树立标杆。 《美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聚焦引导各城市在绿色低碳、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等5个方面,因地制宜开展美丽城市建设,打造美丽城市示范标杆,建设高品质生态社区,引导建设各类美丽细胞,争取到2027年,城市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明显,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城区环境明显改善、生态宜居更加凸显、治理效能有效提升,推动50个左右美丽城市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到2035年,城市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生态环境实现根本好转,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显著提升,形成智慧高效、多元共治的城市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美丽城市建设实现全覆盖。同时,方案还提出了《美丽城市建设参考指标体系(试行)》。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聚焦农业农村生态环保领域农民群众关心的痛点难点问题,提出4项重点任务、18项重要举措,努力建设村庄干净整洁、农业绿色低碳、生态环境优美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力争到2027年,美丽乡村整县建成比例达到40%;重点区域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遏制,新增完成6万个行政村环境整治,有条件的设区的市或者县(市、区)率先全域基本消除较大面积农村劣V类水体。到2035年,美丽乡村基本建成。农村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乡政府驻地、中心村等重点村庄全面完成环境整治,基本消除较大面积农村劣V类水体,有条件的设区的市或者县(市、区)率先重现乡村“河里游泳、溪里捉鱼”的亲水记忆。方案同时提出了整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指标体系。 生态环境部近日召开2025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总结2024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分析当前面临形势,安排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 过去一年,全国生态环境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美丽中国建设为统领,持续攻坚克难、改革创新,扎实有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保护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大气环境质量方面,2024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29.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7%,连续5年稳定达标。全国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7.2%,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比例为0.9%,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其中,北京市PM2.5浓度为30.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2%,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9.2%,同比上升5.0个百分点。 水环境质量方面,2024年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到90.4%,首次超过90%,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为83.7%,提前达到“十四五”规划目标。长江干流连续5年、黄河干流连续3年全线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 土壤环境质量方面,2024年全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预计达到92%,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新增完成2.5万个行政村环境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5%以上。 2025年,我们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准确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工作方针,在发现问题、结合实际、制度建设上用力,着重树牢大局观念、增强法治意识、提升科学思维、践行实干精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生态环境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聚焦“三个明显改善、三个基本消除、三个有效保障”集中攻坚,确保高质量完成“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三个明显改善”是指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三个基本消除”是指重污染天气基本消除、劣Ⅴ类断面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基本消除。“三个有效保障”是指生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环境健康得到有效保障、核与辐射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会议确定,2025年要抓好八项重点工作:落实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重要举措、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着力强化生态环境督察执法、推进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与监测体系建设、加快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三、生态环境部提交气候变化双年透明度报告和两年更新报告
2024年12月31日,我国如期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一次双年透明度报告》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四次两年更新报告》,首次报告了我国2020—2021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并对国家自主贡献基年(2005年)以及历次履约中已提交过的清单结果进行了回算。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的透明性、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可比性和时效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本次提交的报告内容包括国家温室气体清单,国家自主贡献进展,减缓政策行动及其减排效果,气候变化影响和适应,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需求及获得的支持等信息,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应对气候变化基本信息。 两份报告全面阐述了我国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实施进展。2021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50.9%;全国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新增64.93亿立方米。截至2023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17.9%。截至2024年10月,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约12.8亿千瓦。各项目标实施进度符合预期,其中森林蓄积量和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已提前实现目标。为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近日,生态环境部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炼焦化学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171.1-2024),替代2012年发布的《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171—2012),进一步满足当前行业生产实际和环境管理需要,提升行业综合治理水平,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焦化行业是大气污染防治重点,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焦国,2023年全国焦炭产量达4.9亿吨,占世界总产量70%以上。新标准聚焦行业重点和亟需解决的问题,主要从有组织排放控制、无组织排放控制、旁路和应急排放口控制以及监测和达标判定等4个方面进行了修订。举几个例子,比如,在有组织排放控制方面,新标准增加了脱硫制酸装置、焦油和粗苯装载设施、生产废水处理设施等排放环节和相应污染物排放限值。同时,还新增了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要求,填补了焦化行业无组织管控的空白。 预计标准实施后,焦化行业排放的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可分别减排50%、40%、70%、50%。按照要求,新建企业三个月后开始执行标准各项要求,现有企业给予两年过渡期,自2027年1月1日起实施。目前,标准的每项限值和措施要求都有成熟的可行技术,全国约80%焦炭产能已执行现行标准特别排放限值或更严格的地方标准,修订后大部分企业工程改造量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