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上 第四章 多种多样的运动 知识点提纲

文摘   2024-11-25 05:38   浙江  


第一节 机械运动

一、参照物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

3、参照物: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视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是假定不动的。

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4、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两物体相对静止的条件:方向相同、速度相同

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乙汽车有三种运动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二、运动的描述

5、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①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②比较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

6、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7 计算公式: 

变形公式:   

        

8、速度单位:第一种单位:v—速度—米每秒(m/s);s—路程—米(m);t—时间—秒(s)。

第二种单位:v—速度—千米每小时(km/h);s—路程—千米(km);t—时间—小时(h)。

1 m/s 3.6 km/h 1m/s的物理意义:物体运动的时间为1s,物体运动的距离为1m

三、速度的测量

(一)、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沿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

2、特点: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3、图像:

如图所示速度中v >  v乙                         

v  >   v

(特点:由v-t图像可以看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无关;由s-t图像可以看出路程随时间增大而增大,所以我们说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二)、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三)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它表示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或通过某段路程时)的平均快慢程度。所以在应用公式计算时,s表示一段路程、t则是对应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9、求平均速度的公式:

(求平均速度时必须指明是哪段路程或哪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在特殊情况下求平均速度:当t1t2时,

s1s2时,

五、运动与能

多种形式的能量:机械能、化学能、声能、电能、电磁能、太阳能、核能等等。

机械能:做机械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 

化学能:储存在食物或燃料中的能量;

声能:声音具有的能量; 

电能:电具有的能量;  

电磁能:电磁辐射具有的能量。



第二节  地球的转动

(一)地球绕地轴自转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 顺时针方向旋转。(南顺北逆)

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24小时

4、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出现昼夜半球

5、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一个圆圈),它由晨线(半圆)和昏线(半圆)构成。 

晨线:太阳升起的地方(由黑夜进入白天);②昏线:太阳落下的地方(由白天进入黑夜

6、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①日月星辰东升西落;②昼夜交替;③星星的视运动照片

:①晨昏线与太阳光垂直;②东边先过晨线,故东边先天亮(如:杭州天亮了,拉萨天黑还在睡觉)

7、时差的产生原因:由于地球的自转,偏东的地方先看到日出,偏西的地方后看到日出,不同经度的地方产生了不同的地方时,偏东的地方时间早,偏西的地方时间晚

8、时区:为了避免各地地方时的不同带来的麻烦,国际上规定全球划为24个时区,同一时区内使用一个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个小时。

9、区时的计算:已知甲时区的区时,则乙时区的区时=甲时区的区时+甲乙时区的序数差

(二)地球绕太阳公转

1、地球的公转特点: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地轴呈倾斜状态(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呈66.5°夹角)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 北极星附近 .

2、公转周期为365.2422天,即一年

3、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4、太阳直射点太阳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为90°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     ①、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  ②、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两次直射(包括赤道)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     ③、回归线上直射一次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   ④、其他地区无直射

(三)正午太阳高度

1、太阳在不同季节的运动轨迹并不相同。

2、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一天中太阳高度早中晚:先变大再变小,杆影先变短再变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由于地球自转

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夏季大,杆影短(夏至日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 杆影长(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小,杆影最长)。(由于地球公转

③同一时间,中高纬度地区,纬度越大,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

④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向两边递减,即: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离太阳直射点越远,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

(四)昼夜长短的变化

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②北半球其他地区:从春分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昼长夜短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内发生极昼现象(夏至日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都发生极昼);从秋分日到来年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昼短夜长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内发生极夜现象(冬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都发生极夜);南半球正好相反

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南北极圈内无极昼极夜现象

④太阳直射点北上: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太阳直射点南下: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

⑤纬度越高,昼夜变化越大

(五)二十四节气与地球运动

1、二分二至的规定:古代人们利用圭表、日晷测日影长度,将每年日影最长的一天定为冬至,将一年中日影最短的一天定为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昼夜时间长短相等,便定为春分和秋分

2、二十四节气的确定:在商朝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发展到八个,到了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太初历》中明确了二十四节气在历法中的地位。

3、二十四节气的划分

①划分依据:根据地球在黄道(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②划分规则:视地球从春分点(黄经0º,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º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年,合360º。因此,一年分为24个节气。

③24节气口决: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第三节  日地月的相对运动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如果介质不是同种或不均匀,光线也会发生弯曲。

例如,早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我们就看到了它,是因为大气层不均匀使光的传播路径变弯了。

【重要提醒】光能在真空中传播,还能在空气、水、玻璃等物质中传播。

2、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叫光线

3、光的直线传播对一些现象的解释: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小孔成像等。

4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①小孔成像

②步枪瞄准

③隧道掘进机的工作原理(激光准直)

④列队排整齐。

木工检查木板是否平直;

5、小孔成像的性质的实验:

u=v 等大的实像

uv缩小的实像

uv放大的实像

一定是倒立的实像;可以成放大、缩小、等大的像(像的大小由物距u和像距v决定)

①物距u:物体到缝的距离。

②像距v:缝到光屏的距离。

③小孔成像是实像——特点:有实际光线透过,光线能够在光屏上成像。

④像的亮暗程度由像距决定,像越远越暗——因为光线发散。

⑤只要像距足够大,无论孔的形状如何,对所成像的清晰程度和孔的形状都没有太大的影响

6、光速

光速:单位时间内光传播的距离。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物理学中用字母c表示,c=3×108m/s3.0×105千米/

②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光在空气中的速度比真空中的速度稍慢,也可视为c=3×108m/s,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c,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约为c(即VVV

③由于光的速度声音的速度(340 m/s)大得多,打雷下雨时,雷声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是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④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3×108/秒×365×24×3600秒=9.4608×1015米。

二、月球的运动

月球始终以同一个面对着地球,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的背面(原因:月球的自转与公转周期相同

三、日食


日食

概念

太阳表面全部和部分被遮掩的现象

原理

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且者正好或接近排成一条直线时,月球挡住了太阳光形成月影(光的直线传播),从地球上月影所在区域看太阳部分或全部被月球遮挡

三者的位置

月亮位于太阳、地球的中间

发生时间

农历初一(白天)

类   型

日全食、日环食、日偏食(黑)

过程

亏损于西(右)面,复圆于东(左)面

持续时间

几分钟

可见区域

地球昼半球处于月影区的地方(部分可见),且不同地方所见类型不同

日全食过程图像

四、月食


月食

概念

月球表面全部和部分变暗的现象

原理

当日、地、月三者正好或接近排成一条直线时,且地球位于中间,月球进入地球的阴影区(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

三者的位置

地球位于月亮、太阳的中间

发生时间

农历十五(晚上)

类   型

月全食、月偏食(古铜色)

过程

亏损于东(左)面,复圆于西(右)面

持续时间

一般1-2小时

可见区域

夜半球都可见,且一样

1、日食与月食不是每个月都会发生的原因:月球绕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与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轨道有一个5° 左右的夹角。

2、月球始终以同一面孔对着地球的原因:月球的自转周期(或速度)与绕地球公转周期(或速度)是相同的

3、月全食过程图像

:①看天空(站在地球上向天看)方向:上北下南左东右西;看地图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发生日全食、日环食时,过程中伴随是日偏食;发生月全食时,过程中伴随着月偏食

没有月环食:地球的阴影面积远大于月球,故不会产生环食

④日食:证明月球是圆的;月食:证明地球是圆的



第四节  地球板块的缓慢运动

一、从大陆漂移说到海底扩张说

(一)大陆漂移假说-----魏格纳

1、支持的证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

2、主要观点和内容:地球的陆地在2亿年前还是彼此相连的一个整体,后来,由于受到力的作用,才不断分离并漂移到现在的位置。

(二)海底扩张假说

1、主要观点和内容:在大洋中部形成一个地壳裂缝(称洋中脊),那里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在洋壳上方的大陆地块,像在输送带上一样被推着一起向两边移动。

2、主要证据: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

3、海底扩张说支持了大陆漂移说,解决了大陆漂移的动力来源

二、板块构造学说

1、主要内容:①全球由6大板块组成。它们是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的。②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③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④所以板块交界处多发生火山和地震

(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

2、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3、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板块的碰撞和张裂

板块碰撞:形成山脉(陆陆碰撞)。形成海沟、岛岛弧、山脉(洋陆碰撞)

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海洋、海岭(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三、火山活动

火山和地震:地球内部能量强烈释放的形式,也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1、火山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构成(注意:能对应图指认)

2、火山喷发物:固态(火山灰、火山尘等);液态(熔岩流);气态(水蒸气、二氧化硫等)

3、火山类型: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活火山:正在喷发或周期性喷发的火山,如:日本富士山、台湾的七星山

死火山:曾经喷发过,但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如:乞力马扎罗山、山西大同火山群

休眠火山:史前曾经喷发,现处平静,仍能复苏,如:长白山天池、东北五大连池

4、火山活动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危害):污染环境。毁坏交通,破坏房子,引起火

灾,埋没农田。甚至危及人类生命

5、火山活动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有利影响:地热资源、产生丰富的矿产、丰富旅游资源、形成肥沃的土壤。

6、全球火山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一带

四、地震

1、地震:地震是地壳岩石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

2、地震的要素:(能对图指认)

震源

地震的发源地(一般位于地表以下0~300km处)

震中

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处(一般受地震影响最大)

震中距

地表某地距震中的距离

震源深度

震中到震源的深度

3、地震的频次:世界各地每年发生的地震多达500万余次。这些地震中绝大部分都是极其轻微的,而能造成极大破坏的地震,平均每年不到20次

4、全球地震主要分布: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一带

(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分布相似,主要分布区是基本重合的)

5、地震的前兆和预报

民间流传着许多预报地震的方法,如:马不进圈、鸡飞狗叫、猪不吃食、井水喷涌、出现地光、蜜蜂群迁等

6、地震自救的防范措施

、在户外怎样避震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跑向人多的地方;避开悬挂物、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

、在教室怎样避震

来不及逃离,伏而待定,就近选择墙角或坚固的桌子、排椅旁蹲下后闭眼,将书包或提包放在头顶等。

、在家里怎样避震       

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躲在桌子底下。


余杭科学
遇到余杭科学,一下子爱上了科学,怨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