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出发,“愈”见
更好的自己
心理健康
科普小知识(四)
前言
为扎实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广大师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心理健康科普小知识专栏今日正式上线。本专栏将围绕心理健康、人际沟通、情绪管理、自我成长等多个方面,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案例,为广大师生带来一场场心灵盛宴。让我们携手共进,关注心理健康,共创美好未来!
如今
“化悲愤为食欲”
已成为很多人的口号
一言不合就“狂吃”
但这可能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
当我们紧张、焦虑、不开心时
有些人就会选择
“一吃解千愁”
食物对他们来说
只是为了填补情感需求
这种“借吃消愁”的行为
被心理学定义为“情绪化进食”
“情绪化进食”是如何产生的
负面情绪带来心理压力
当我们的负面情绪导致心理压力变大,会让皮质醇激素大量分泌,这种激素的升高会让大脑误以为我们需要补充更多能量,即使肚子不饿也会放出想要吃的信号。
吃带来快感和满足
吃真的能缓解我们的不安与压力,尤其是吃了高糖高脂的食物后,大脑除了会大量分泌多巴胺,还会释放类鸦片活性肽,很容易带来快感和满足感。
儿时习惯延续至今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婴儿是通过嘴来获得各种欲望的满足。在那时,就无意识的学会了用“吃手”来缓解不安;
而在成长过程中,每当孩子伤心难过,许多长辈们常常会拿零食来哄孩子,这些习惯在潜意识里延续至今,所以长大后会不自觉的总想吃点什么来缓解负面情绪。
如何摆脱“情绪化进食”
“情绪饥饿”一般来说都是突如其来的欲望,而“生理饥饿”是循序渐进的,饥饿感会随着时间增强。
如果确定是情绪在作祟,就要想办法转移注意力。给亲人打个电话或和朋友聊聊,放松一下身心,缓解一下压力,都可以得到缓解。
据统计,有超过75%的过度饮食都是由“情绪化进食”引起的,更有研究表明,从食物获得的安抚效果并不具备持久性,而且会扰乱脑内的平衡系统,时间长了就会形成依赖。一旦“借吃消愁”成了大脑应对情绪的首选方案,就会吃到根本停不下来。
△为什么心情不好就想吃?你被情绪绑架了食欲(央视频号:飞碟说)
在我们的生活中,健康化解情绪的方法有很多,千万别把“借吃消愁”当主流,你以为一口一口消灭了忧愁,却一口一口吃成了肉球。
转载:央视频
END
编辑/审核:王米雪/杨雪英
监制:罗凯丹
审核:王纬州
官方微信:bfmzdxsxxy
投稿邮箱:bfmzdxsxx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