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体育精神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
中华体育精神,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逐步形成并发扬光大的。它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内涵丰富,意蕴深远,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彰显,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励精图治、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生动写照。可以说,中华体育精神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向而行、同频共振。
首先,中华体育精神中的“为国争光、无私奉献”彰显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当五星红旗一次次在国际赛场上升起,当《义勇军进行曲》一次次在颁奖仪式上奏响,所有中华儿女都为之振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极大地激发了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中华民族凝聚力。
其次,中华体育精神倡导的“科学求实、遵纪守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调的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旨归相近。国际赛场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坚持拿道德的金牌、风格的金牌、干净的金牌,弘扬了体育道德风尚,赢得了广泛尊重认可,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形象。赛场上,大家遵守规则、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尊重观众,保持良好的赛风赛纪和文明礼仪,胜不骄、败不馁,在竞技上、道德上、风格上都拿到了金牌。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强调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保证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参与国家事务管理,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二者都体现了对公平正义的维护,对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11月19日,海南三亚,海南代表队同河南代表队一同训练珍珠球,互相交流学习。海报集团全媒体记者 李天平 摄
第三,中华体育精神强调的“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倡导的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高度契合。在体育运动尤其是团体类项目中,队员们必须紧密配合、相互信任才能赢得比赛。中国队之所以能够在各类世界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离不开各地各民族体育健儿的艰苦付出与通力合作。如,中国女排团结战斗、顽强拼搏,多次在逆境中绝地反击,转败为胜,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优良传统。
中华体育精神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中华体育精神作为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属性和育人资源,能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源源不断的典型素材和生动案例。
榜样引领。讲述我国优秀运动员不畏挫折、克服困难、为国争光的励志故事,鼓舞各族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自觉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做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者。
观赛激励。组织观看世界杯、奥运会等重要的国际体育赛事,引导各族群众在观赛过程中深刻体会中华体育精神内涵,感受各族运动健儿祖国至上、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必胜信念,团结协作、并肩作战的宝贵品质,自信乐观、热情友好的阳光气质。如,中国运动员在短道速滑、乒乓球、羽毛球、跳水等团队比赛中默契配合、全力以赴,中国女子曲棍球队走下领奖台、从零开始,以老带新、奋发有为,这些事迹都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生动教材。
实践体验。举办主题赛事和文化活动,如,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体育文化节等,引导各族群众共同参与板鞋竞速、押加、射弩等运动项目,通过亲身体验,增进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了解,深化对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认识。
发挥中华体育精神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的独特价值
创新传播方式。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根据受众认知和行为特点,制作体育纪录片、体育微电影、体育明星访谈节目等,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体育文化传播品牌,让中华体育精神以更加生动、直观的形式融入日常生活。
构建体育育人长效机制。将中华体育精神作为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国民教育、社会教育体系。深入挖掘体育名人故事、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重大体育事件等育人资源,有机融入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受众深入了解中华体育精神的历史渊源、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举办中华体育文化节、体育知识竞赛等活动,拓展育人场域,引导各族群众近距离感受中华体育精神的魅力,深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和实践。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我们要充分认识中华体育精神的重要价值,把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转载:国家民委
编辑/审核:彭崇义/杨雪英
监制:罗凯丹
审核:王纬州
官方微信:bfmzdxsxxy
投稿邮箱:bfmzdxsxx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