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奇迹!74 岁偏瘫3年老人,7天扔掉拐棍还能做25个蹲起

文摘   2025-02-06 07:04   黑龙江  

偏瘫患者的康复奇迹

从拄拐行走到做25个蹲起

【点击查看视频】


脑梗突发,留下后遗症


寒冷的冬季是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3年前,74岁的刘淑凤突发脑梗,在医生的全力救治下,她脱离了生命危险,却留下了偏瘫的脑梗后遗症。此后,刘淑凤接受了康复治疗,可效果并不明显,走路需要拄拐,说话含糊不清,连拿起筷子这样简单的动作都无法完成,这些后遗症时刻困扰着她。随着年龄的增长,刘淑凤的身体状况愈发不佳,儿女工作也日益繁忙,日常起居成了难题。刘淑凤的小儿子看着母亲艰难行走的背影,心中满是心疼,他说:“不管怎么样,都想治好老妈的病,看到母亲这么难受,我甚至愿意用自己的健康换母亲的健康。” 


偶然契机,燃起希望


一次偶然,刘女士的小儿子刷朋友圈,看到一位偏瘫卧床1年多的大爷在黑龙江远东心脑血管医院治疗后站了起来。这消息点燃了他治好母亲的希望,他立刻带着母亲前往医院,盼望能有转机。

黑龙江远东心脑血管医院神经内科(脑梗·脑出血后遗症)学科带头人孙峰教授介绍,患者脑梗已经3年了,入院时肌力评估为左侧肢体肌力5级,右侧肢体肌力4级,双下肢腱反射亢进。主要表现为:语言不清,右侧肢体不灵活,右侧肢体无力,需要拄拐行走。


制定方案,精准治疗


入院后,孙峰教授团队应用HE国际前沿治疗体系的“三位一体”疗法,对患者脑梗塞病灶进行功能定位,分析出患者功能障碍的真正原因,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奇迹显现,效果显著


经过1周的持续治疗,刘女士的病情逐渐好转。刘女士不仅成功摆脱拐杖,能够独立行走,自行上下楼梯,还在病房走廊轻松做了二十来个蹲起。在儿子的密切观察下,发现她的血压和血糖也有了明显改善。儿子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说道:“就在第七天,看到母亲能像正常人一样走路,我真的看到了希望。”


前沿疗法,核心揭秘


孙峰教授表示,谈到脑梗、脑出血后遗症的治疗,说明患者的危险期已经过去,恢复期的关键是丧失功能的恢复,需要的不仅仅是医生的指导,更要求患者及家属的紧密配合。医疗没有绝对,即使是做过康复治疗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患者,依然有恢复的希望。

神经不可再生,一旦坏死就无法复活,这是后遗症难以恢复的根本原因。康复训练后能恢复部分功能的患者,靠的是 “周围神经细胞的代偿”,就好比红绿灯突发故障后,交警迅速到现场手动指挥交通,以保障道路通行秩序。然而,交警手动指挥很难回到以往自动红绿灯精准调控下的正常状态

对于病史长、恢复难的患者,应该采取神经调控治疗模式,通过激活大脑的休眠细胞,来代替已经坏死的神经细胞,恢复丧失的功能,大家可以理解为:“换了个零件,红绿灯系统又正常工作了”。这正是 HE 国际前沿治疗体系的核心所在。

脑梗、脑出血后遗症确实严重,并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但并非“无药可救”,只要积极采取正确的治疗办法,大多数患者的后遗症都可以消失。

黑龙江远东心脑血管医院
黑龙江远东心脑血管医院是黑龙江省卫健委批准成立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三级医院。是黑龙江省市医保、新农合定点单位,哈尔滨市急救中心香坊第三分中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