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10个“全国心力衰竭日”。
据统计,我国成年人心力衰竭患病率达1.3%,约为1000万人。
01
心脏病最后的战场
02
药物治疗是基础
临床上,“新四联”疗法能够显著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
1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
这类药物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活性,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荷,从而改善心衰症状。
2
β受体阻滞剂
这类药物能够阻断交感神经对心脏的刺激作用,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从而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衰症状。
3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
这类药物通过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促进尿钠排泄,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荷,同时改善心脏能量代谢和心肌功能。
4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MRA)
这类药物能够抑制醛固酮的作用,减少水钠潴留,降低心脏负荷,同时抑制心肌纤维化和心室重构,延缓心衰进展。
此外,洋地黄类药物(如地高辛)等正性肌力药物、利尿剂、血管扩张剂也是心衰治疗中常用的药物。
PS:请遵医嘱服药。
03
病因治疗是根本
心力衰竭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通常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的基础上,这些疾病包括高血压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瓣膜病、冠心病、缺血性心脏病等。
急性心力衰竭往往有明确的诱因,如过度劳累、严重的感染、情绪激动、突发的恶性心律失常等。
在治疗心衰时,首先要进行基础病因治疗,并去除诱发心衰加重的诱因。
心力衰竭的病因治疗是多方面的,不仅包括针对基础病的药物治疗,还涉及生活方式的改变。
1
饮食方面
限制饮食中每日盐的摄入量,多食用粗纤维食物,以及易消化的食物。
2
生活习惯方面
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和肺部感染,尤其是有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
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增加心脏负担,心衰患者应戒烟限酒,以减少心脏负担。
3
运动方面
适当运动可以降低心力衰竭发生的风险,特别是某些高危人群。
对于心衰的管理,重在预防和规范治疗,尽早干预,以降低心衰的发病率和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