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美国想通过日韩等盟友,在军事和经济上封锁中国。他们以为,只要堵住中国,就能遏制其发展。然而,事情并没有按照美国的剧本发展。
早在2022年,美国知名智库“大西洋理事会”发表了一篇文章,承认中国正在下一盘“包围美国”的大棋。这盘棋的棋盘,不是东亚,而是全球。中国通过经济合作、军事合作和外交手段,正在团结越来越多的国家,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换句话说,美国原本的“围堵战略”,正在被中国巧妙地反转。
这个策略,和当年的“农村包围城市”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个关键数据可以说明问题。全球发达国家的总人口约10亿,这就是西方常说的“黄金10亿”。然而,全球总人口是80亿,其中有60亿人生活在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便是国际舞台上的“农村”。如果中国能联合这些国家,就能形成远超西方国家的力量。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为此而生。这不仅是修路建桥那么简单,更是一种影响力的扩展。通过投资基建、提供技术支持,甚至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产业链,中国正在成为这些国家最重要的合作伙伴。这种关系,是双赢的。对于这些国家来说,获得了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机会,而对于中国来说,团结起60亿人口的支持者,便是一股巨大的战略力量。
过去几十年,全球经济格局是美国说了算。美国掌握着高附加值的产业链核心环节,而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只能提供劳动力和原材料。例如,一部智能手机,美国负责芯片研发,日本提供摄像头,韩国制造屏幕,而中国负责组装。最终,美国赚走大头,而中国和其他国家只能拿到微薄的利润。
但现在,这一格局正在被打破。中国不再满足于做“世界工厂”,而是不断进行产业升级。从新能源汽车到高端芯片,中国正在逐步掌握产业链的高附加值部分。同时,中国将部分低端制造业转移到东南亚和非洲,这些国家也在经济上实现了“起飞”。更重要的是,这种转移让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这种变化,对美国和其盟友造成了很大冲击。比如,曾经汽车产业是日本的骄傲,但现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不仅技术领先,还在国际市场上抢占了大量份额。甚至连德国这样的工业强国,也感受到了中国制造的竞争压力。原本的“城市”(西方发达国家)开始退化为“农村”,而中国和其合作伙伴正在逐渐崛起。
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中国的策略不仅在强化自身,还在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升级。比如,随着低端制造业向东南亚转移,这些国家的经济能力显著提升,购买力也逐渐增强。这些国家既是中国产品的重要市场,也是中国发展的伙伴。
这就像当年的“农村包围城市”。当年的农村,不仅是资源的积累地,也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关键。而今天的第三世界国家,同样是国际战略中的重要棋子。通过帮助这些国家发展,中国不仅赢得了合作伙伴,还为全球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比之下,美国的策略显得过于传统和僵化。他们依然依赖军事力量,向日韩等盟友提供军援,试图用地缘对抗来遏制中国。然而,这种“冷战思维”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的国际竞争。与其说是封锁中国,不如说是束缚了自己。
“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其实是一种以小博大的智慧:集中力量做最重要的事,逐步积累优势,最终取得全面胜利。这一战略,在今天的国际博弈中同样适用。通过团结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正在塑造一个多极化的世界。这样的世界,不再是由美国单方面主导,而是更加平衡和多元。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策略温和而持久。与美国的“咄咄逼人”相比,中国更注重合作和共赢。这种方式不仅减少了反感和敌意,也为中国争取了更多的支持者。可以说,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