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在于,这场秀到底是美国实力的象征,还是一次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效果的“政治姿态”?美军的这一调动,真的能帮助它挽回在亚太的颓势吗?
控制海洋,就是控制全球贸易和经济主导权——这一直是美国的核心战略。早在19世纪末,美国战略家马汉就提出了“海权论”,强调海军力量是决定一个国家能否称霸全球的关键。正是凭借强大的海军,美国从二战到冷战后,成为世界第一大国。
但时移世易,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过去那些美国轻松应对的对手。中国不仅在经济上崛起,军事力量特别是海军建设的速度也让美国倍感压力。美国之所以把亚太当作“主战场”,正是想通过其强大的海军存在来遏制中国的发展。
不过,这张“海权牌”还管用吗?连美国国内的专家都心存疑虑。美国海军战争学院的学者詹姆斯·霍尔姆斯就直言,美国已经犯下与19世纪末英国类似的错误:长期缺乏对手让美国的海军建设显露疲态,而中国却在加速追赶。
美国今天面对的局面,不禁让人想起它自身的历史。1812年的“第二次独立战争”是美国海军发展的一个关键时刻。当时,美国海军以弱胜强,击败了英国舰队,甚至俘获了大量敌舰。这场胜利让美国获得了国际上的认可。
但战争后期,美国选择避战保全主力舰队,这一策略虽然保住了船只,却丧失了战场主动权。后来,这种保守策略逐渐演变成了美国海军的“传统智慧”,导致其在很长时间里忽视了海军建设的长期投入。
直到19世纪末,美国战略家马汉批评了这种“避战传统”,指出要想真正掌控海洋,一个国家必须不断投入资源,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马汉的理论不仅推动了美国的海军现代化,还让美国最终超越英国,成为全球新的海洋霸主。
今天的美国,却在无意中重蹈了当年英国的覆辙。霍尔姆斯认为,中国如今正处于“苦练内功”的阶段,而美国的战略调整却显得疲软。如果美国不能尽快醒悟,很可能被中国后来居上。
虽然美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没那么简单。首先,国内政治斗争就是复兴海军的最大障碍。
拜登政府在其任期内试图加强海军部署,特别是在亚太地区,但其政策能否延续,完全取决于下一任总统的态度。特朗普一贯强调“美国优先”,他的重心是解决国内问题,而不是加剧国际对抗。为了让资源向国内制造业倾斜,他甚至可能削减部分军费预算。
更何况,美国当前的国防预算已经是“捉襟见肘”。美国军舰建造与维护的成本居高不下,而国内巨大的财政赤字让扩军计划变得更加困难。
与此同时,中国的造船能力却在不断刷新纪录。截至2023年,中国连续14年蝉联全球造船业市场份额第一,不仅在商船领域称霸全球,其军舰建造速度也远超美国。
目前,中国拥有八大军工造船厂,其中至少两家可以建造航母。以福建舰为代表,中国的造舰能力已经跻身世界顶尖水平。而美国的军舰建造,主要依赖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和通用动力公司,但这些船厂因产能有限,导致舰艇更新速度严重滞后。
从目前的情况看,美国海洋霸权的根基已经动摇。内部的政治斗争和外部的竞争压力,正让美国难以重现过去那种“所向披靡”的状态。尽管航母驶回亚太的行动让美国看似重回舞台中心,但中国的造船速度和军事发展,已经让美国逐渐失去优势。
对美国来说,是继续用老套路在大洋上与中国“死磕”,还是改变思路,通过务实合作谋求新的国际秩序?答案并不难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