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街上有大连最古老的建筑,孤独地矗立在街头一角,默默守望大连这座城市的发展与变迁。
这条街可以追溯大连最早的历史,130年前车水马龙,如今依旧人流不息。
这条街就是大连俄罗斯风情街。
提到俄罗斯风情街,在大连应该是无人不知。俄罗斯风情街原本并不是一条街。1899年,当时沙俄通过了大连湾南部大连商港和新城市的设计方案后,宣布建市,将城市命名为“Dalny”(达里尼),意为遥远的城市。
当时的市政府就建在这条街上,叫达里尼市政厅,现在依然可以看到原貌,就在这条街的最西侧,是这条街的地标性建筑,一座巨大的白色建筑,虽然经过百年的风雨洗礼,但依然矗立在这里。这也是这条街上唯一没有修缮保留原貌的建筑。
后期围绕政府前面的道路两侧建设了一些俄式建筑,作为政府官员的府邸,才有了如今的俄罗斯风情街。它们见证了大连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历程。
这条街上的建筑是在1999年重新翻新的。当时大连正值建市百年,市政府重新翻建这条街的所有建筑,使其成为集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俄式风格一条街。
俄罗斯风情街长500米,是一条一字型的街道,两侧由38余栋俄式、欧式建筑组成。这条街最大的特点就是每座建筑的造型都不一样,充分体现了古典复兴式建筑艺术特点,与中山广场一圈的建筑群相比,这里的建筑年代更加久远,因此历史感更足。
建成初期,大概2000年左右,我经常来这条街。
当时这条街的俄罗斯韵味特别浓厚,俄罗斯购物、餐饮、酒吧等一应俱全,颇具现代化气息,甚至总能看到俄罗斯人。不仅是外地游客,很多大连本地人也会过来休闲消遣一下。
每当夜幕降临,街旁两侧的欧式路灯就被点亮了,人们三三两两来到街上散步,老人拿着大毛笔蘸着水在方砖上悠闲地练字,孩子们你追我赶,嬉戏打闹,好不热闹。记得当时这条街上还装有直饮水的水龙头,渴了可以直接拿嘴接着喝。
那时的俄罗斯风情街,白天是一种人声鼎沸的状态,到了晚上又散发着淡然优雅的文艺气息。夜深人静,本地年轻人会到这条街的教堂下弹吉他、吹萨克斯,伴随着清凉的夏风,悠扬的乐声传到街角的每个角落……
那时这条街更多代表的是一种文化,一种情怀,不是刻意打造,一切都顺其自然,恰到好处。
再后来这种情景越来越少见了。除了外地游客越来越多外,这条街对本地人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小。街道还是这条街道,楼宇还是那些楼宇,名字也没有换,但已物是人非,貌似这条街除了购物,再也很难发现其它保留下来的东西。
没有长期的规划,很多建筑也出租成了宾馆,如家、汉庭、锦江之星,汽车、电动车可以任意穿行,没有了格调,与期待也是渐行渐远,走在这条街上,再也找不到当初的感觉。
不过好在近两年,大连的街区文化开始疯狂卷起来,隔壁的天津街也在马不停蹄,远点的七七街南山路——被称为大连最浪漫的街区,港东五街……东关街马上也要对外开放了。
在这种氛围下,俄罗斯风情街涅槃重生,逐渐出圈,随着知名度越来越大,对街区的升级改造也是马不停蹄,基本一年一小变样,三年一大变样。能看得出来,相关部门对俄罗斯风情街的重视,从俄街的定位、打造、亮化及美化,是史无前例的。
如今再走在这条街上,流失已久的人气回来了,精心布置的打卡拍照的地方随处可见,几个巨大的拱门整齐排列,为街区提升了不少色彩。
除了俄罗斯工艺品外,还有本地小吃,手办等,街边一个个小亭子的设计也很时尚,与整条街区融为一体,如果赶上主题活动,还会有歌舞表演。
作为大连人,我们都希望这条街能够秉承大连历史文化底蕴,守住大连的历史文化IP,为大连建成一座独具东北魅力与韵味的城市而添砖加瓦。
今年的俄罗斯风情街改造已经基本完工,我们看到了焕然一新的街区,相比以前更加宏大、更加开放、也更加时尚。个人觉得,如果能在以下几个方面改进一下,这条街的人气会更加旺盛:
一是削弱商业气息,浓重的商业氛围是一种短视行为,不能只看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发展,应对商业网点重新理顺,确保一店一景,风格各异,突出艺术性、观赏性;
二是丰富特色组团街道,将烟台街、民乐街、海洋街等纳入整体改造,增加接地气的小吃街、酒吧咖啡一条街、城市水吧、俄罗斯特色餐饮等,形成风情街综合体和特色矩阵,增加旅客粘合度;
三是类似于现在的城市书房,在主街街口城市美术馆附近改造一座城市书房,作为风情街的 IP,实行24小时营业,充分展示大连城市公民的文明素养。
其它可参照规划局设计的文化艺术街、绿色休闲街等,从保护城市轴线、历史肌理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提升胜利桥北整体区域的历史文化价值。
如果你还没来过俄罗斯风情街,真的建议你走一趟,毕竟这里是这座城市的原点,也是大连晚上还比较热闹的地方,同时周边的这几栋老建筑还可以看一看,(这个我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到大连俄罗斯风情街,如果不逛旁边这几条小街,算是白来一趟)
融入这座城,这个地方值得慢慢走一趟。
我是达叔,
只要您不嫌弃,
我愿意一直写下去,
把最真实的大连献给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