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口述实录|逢年过节,喜寿嫁娶,特别能添彩儿……谁想学我都教

时事   2025-01-31 06:22   天津  

非遗贺新春

春节已至,年味正浓。


在迎来第一个“非遗版春节”之际,本报推出特别策划——“非遗贺新春”系列报道。从除夕到大年初七以八项最具天津春节特色的非遗技艺,精彩呈现天津非遗的美轮美奂与深厚底蕴。


这八项非遗技艺分别为:缸鱼年画、杨柳青剪纸、刘上道盒子花灯、东丰台木板年画、满汉双文福字、静花缘绒花、津派花丝制作和大郑剪纸,这些非遗项目所展示的吊钱、福字、红绒花、窗花、年画、灯笼、首饰等,都是天津人最熟悉的“春节标识”。


以此,与广大读者共度新春,共品年味。

杨柳青剪纸 

天津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杨柳青剪纸已有300多年历史,它受了杨柳青年画的影响,造型优美、刻制细腻。起初是人们为了装饰自己房子而剪出好看的图案,家家户户在平日及过年期间贴在窗户、门柱上。


后来随着杨柳青人口增多、商业发展,剪纸艺术逐步由个人行为转变为商业行为。清末民初进入兴盛时期,杨柳青剪纸题材十分广泛,花鸟虫鱼、吉祥图案、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戏曲人物等无所不包,剪纸线条流畅、玲珑剔透、秀美可观,受人喜爱,杨柳青剪纸更是被收录进天津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它就如同这座民俗风情强烈的城镇一样,虽然历史悠久,特色鲜明,每逢春节到来,杨柳青镇上无论大街上的商铺,还是小巷居民,人们都喜欢把图案精致的窗花贴上门窗,以示庆祝。

裁折剪刻 纸上飞歌

裁纸、折纸、构思图案、剪刀、刻刀灵活地划出一道道弧线……剪纸高手就像一个魔术大师,手里好像藏着什么“机关”,漂亮的花样子随手而出……萌态十足的人物、活灵活现的动物、似乎闻到香气的花卉、展翅高飞的仙鸟……当它们组合在一起,是动人的神话传说,是甜蜜的生活场景,是龙腾虎跃的盛世繁华,是美满幸福的真诚祝福……

杨柳青剪纸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郝桂芬的剪纸技艺日益精湛。她说,剪纸线条是造型的基础,根据实践经验,她将剪纸的线条归纳为“圆、尖、方、缺、线”五个字——“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青砖、缺如锯齿、线如胡须”。

她强调形体要突出,形成朴实、大方的美感;物象姿态要夸张,给人以天马行空的想象空间。这些理念贯穿了她的整个剪纸生涯,也让她的作品充满了独特的韵味和生命力。

杨柳青剪纸有窗花、刺绣花样子、喜花、吊钱等四大类。

春节时用到最多的就是窗花了。窗花内容相当广泛,主要就是寓意家庭幸福,生活美满,吉祥喜庆、心愿得偿这些主题。

喜花是专供结婚人家用的,象征着团圆美好,一般都用大红纸,每套二十四对,分放于陪嫁的妆奁上,作为点缀观赏,“喜花”的内容也都是吉祥题材的,如:龙凤呈祥、状元及第、福寿双喜、万代流传等。

郝桂芬的的店铺位于杨柳青古镇如意大街上,跨过店门,仿佛穿越时空隧道,进入一个被传统文化浸润的天地。四周墙壁、柜台上下,挂满、铺满了各式各样的剪纸作品,从细腻繁复的窗花到寓意深远的福字图、寿字图;从红纸为底、象征喜庆与祥和的节庆类剪纸,到双色、多色叠加,立体而不失雅致的装饰性剪纸,每一处都传递着剪纸技艺的精妙以及主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代表性传承人郝桂芬口述实录


逢年过节,喜寿嫁娶,喜庆的窗花儿特别能给家里添彩儿。好看的花样吉祥的祝福,贴上了就好看。


我就是土生土长的杨柳青人,只是从小身子骨就不行,有严重的脊柱侧弯,又体弱多病。别人家孩子能满处玩,我只能坐在家里发呆。可是,就因为这身体却让我与剪纸结了缘。在奶奶悉心教导下,我拿起了剪刀,开始学艺。可能奶奶是希望让我有门能赚钱养活自己的手艺,但是,对我来说,这成了一种心灵的安慰。


我看着奶奶和老一辈儿的民间艺术家一张纸、一把剪刀,就能剪刀花鸟虫鱼、吉祥图案、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戏曲人物……觉得他们真的了不起。于是,我就认真地学,在我6岁的时候,已经可以有模有样地剪出一些窗花之类的作品了。越长大,越喜欢,越觉得我们一代代传承的这门艺术是那么美,剪出的人物不说话,却能“讲历史”;剪出的花草、飞鸟、动物虽然不能动,却带着人们看遍了人间美景。随着年龄增长,我更爱仔细地琢磨、研究前辈们剪出的花样,学习其他地方的剪纸技艺。我的手艺也不断长进,这可能是有天赋,当然更多的是我心里就爱这种美丽的,能“讲故事”的艺术。那些花样不断在我手里“变”出来,越剪我的脑海里出现的新样子越多,手里的剪刀也越灵活,后来,我可以做到“盲剪”不需要先画图样,拿起剪刀和纸就能剪出花样。从最初的单色剪纸,到后来的衬色剪纸、染色剪纸,不断尝试创新。


染色剪纸是我结合年画儿摸索出来的技法——先在白纸上剪出式样再结合杨柳青年画的技法上色。这样一来,不仅更好看,也更立体生动、鲜艳活泼。就这样一年又一年,一张张纸在剪刀之下化作世间万物,化作流传了很多年的动人故事,化作最好的祝福“飞”到一户户人家……大家夸我手巧,其实这就是老辈儿传下来的好东西,再加上自己心眼儿活一些,脑子多想一想,手也勤一点,花样子就越出越多。


每当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会贴各式各样的窗花,也是我一年中最忙的时候,看到大家喜欢我剪的图案,都把最美的窗花贴到家里,我特别高兴。为了能丰富剪纸的花样,我借鉴南方剪纸的技艺,有剪也有刻,这样花样就更细致。为了让我们这门传统艺术在内容和形式上更丰富,人们提起来,不只是窗花儿呀、喜花呀、都是“小欢喜”。我就特别“大胆”地创作大型作品。先后剪成了《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水浒英雄 108将》……大家看了可惊讶了,这些作品还获得了多个大奖。其中,《清明上河图》剪纸被选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友人,结合剪影艺术创作的作品《童趣》还被比尔·盖茨收藏。


因为我不断地剪出出人意料的作品,有人叫我剪纸艺术大师,有人说我剪出的东西是杨柳青文化名片。真的太夸奖了,我就是个民间艺人,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把咱们老辈儿留下的“宝贝”不仅继承下来,弄得更好,还得传下去,谁想学我都教,我还总是参加各种“非遗”的宣传活动,为了让更多年轻人喜爱我们杨柳青剪纸,了解它背后的故事,藏着的文化,我虽然是身体不太好,但是一直坚持参加“非遗进校园”活动,我给孩子们准备好自己动手剪纸的材料,教他们怎么剪,看到越来越多的孩子喜欢上剪纸,我就很开心。


口述:郝桂芬

采写:本报记者 任悦

编辑:徐丹



今晚报
天津《今晚报》于1984年7月1日创刊,邓小平题写报头。日发行量70多万份,是天津市发行量最大、覆盖面最广、最有影响力的综合类日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