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口述实录|形色火候都在心里,我九十岁了,能多画一幅是一幅

时事   2025-02-01 07:02   天津  

非遗贺新春

春节已至,年味正浓。


在迎来第一个“非遗版春节”之际,本报推出特别策划——“非遗贺新春”系列报道。从除夕到大年初七以八项最具天津春节特色的非遗技艺,精彩呈现天津非遗的美轮美奂与深厚底蕴。


这八项非遗技艺分别为:缸鱼年画、杨柳青剪纸、刘上道盒子花灯、东丰台木板年画、满汉双文福字、静花缘绒花、津派花丝制作和大郑剪纸,这些非遗项目所展示的吊钱、福字、红绒花、窗花、年画、灯笼、首饰等,都是天津人最熟悉的“春节标识”。


以此,与广大读者共度新春,共品年味。


缸鱼年画制作技艺 

天津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缸鱼”是杨柳青木版年画的一种,老例儿中过年时都要把象征“连年有余(鱼)”的年画贴在水缸上方。相对杨柳青年画中精致的“细活儿”,旧年间百姓家中贴的年画大多是“粗活儿”,而缸鱼年画就是“粗活儿”的代表,是天津杨柳青地区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


缸鱼年画的制作工艺复杂而精细,需要经过雕版、拓印、绘制等多道工序。农民出身的王学勤,作为缸鱼年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70多年来坚持亲手绘制,他创作的缸鱼年画色彩鲜明,画风粗犷,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缸鱼年画如今不仅是年俗用品,更成为艺术品收藏,承载着天津人的春节记忆。

形色火候 都在心里

在一张木案子上,用蘸子往版上涂色,盖上画纸,均匀地一压,版上的回就拓在了纸上,一个“坯子”就完成了。“以前我们就一百张、两百张地往上压,刷完一层再翻过来刷另一层,一张张年画就这么印出来,然后放在门扇上,经过精细绘制和上色,以及最后的调整修改,一张‘缸鱼’就成了。”正在为年画上色的王学勤,虽然已经九十高龄,但依旧登上凳子,身手利落。
王学勤老人绘制缸鱼年画70余载,是中国唯一以“粗活儿”形式绘制杨柳青年画的民间艺人,被誉为“年画活化石”。虽然早已搬进新房,王学勤家里的布局还是和以前平房一样,专门留出一面墙来摆门扇,这一扇扇的门上挂着一幅幅印刷好轮廓的毛坯画。他在这些门扇前绘制上色和修改。每一条缸鱼都要上十几道甚至几十道颜色。“现在年纪大了,刻不了多少样子了。王学勤说,自己手头有十几种版样,有一些木案子是从祖辈那传下来的。
说到年画的制作,王学勤指着自己的调色盘说:“缸鱼年画的颜色很关键,怎么调,要靠几十年的经验,年画的形状、颜色、火候都在心里了。”
代表性传承人王学勤口述实录


“缸鱼年画”是杨柳青年画的一个分支,它的用笔粗糙,色彩艳丽,画面风格写意,具有浓厚的乡土气质,上世纪40年代我就跟着家里和周围大人学“缸鱼”了,学东西就要“勤”,很多时候你不问别人也不告诉你,我就是爱学爱问,慢慢地,从画到上色都有模有样。


在我十三四岁的时候,家里人就嘱咐我:“去吧,卖画去吧!卖的钱自己用。”我就把画往肩膀上一搁,这么背着年画满胡同吆喝:“买画贴嘞,买画贴嘞……缸鱼嘞!”


那个时候,我们的“粗活儿”年画就是卖给老百姓的,家里有水缸的通常会买一张贴上,以示吉兆。每年一到腊月十五,我就天天凌晨两三点起床出门赶集,骑行几十里路,去静海和青县,卖一天能赚个两三块的,有时候还能吃顿热乎饺子,大部分就是贴补家用。那时候,我们全家除了种地,闲下来的时间就是画年画,一个月可以画上千张。


我做缸鱼年画曾经中断了几十年,后来生活水平也好了,其实可以不用继续画年画、卖年画。但又有老人到了过年的时候想要贴“缸鱼”,我就又拿起画笔,为了自己的念想,也想给老朋友带去一些过年的吉意。我的年画是从太爷爷那辈开始传承的,画笔和颜料都是长辈传下来的。我感觉自己的特点是在上色上,因为我从不偷工减料,每一条缸鱼要上12道色——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尤其现在很多来买画的人都说,这些画不为贴,而是要收藏,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粗活儿"就变成了“细活儿”,上色效果不好就多上几遍,直到这些颜色足够鲜艳了,才算完工。 


我的学生会用一些现成的颜料,有时他们会说“您用那些老的材料太麻烦了”但我还是坚持用最老的东西,可以说这是对工艺的坚持,还有一方面就是,我们小时候吃过苦,喜欢自己动手,也不喜欢浪费。现在我是缸鱼年画唯一的传承人,感觉责任重大。我之前曾参加过一些美术院校的培训,学习如何配色和其他的美术知识。


后来我被邀请到美术学校去培训、讲课,也去中小学给孩子们讲杨柳青年画的历史文化。


有人愿意学缸鱼年画,我都很乐意传授这些技艺,为的就是把这项手艺传下去。现在我的女儿也在做年画的工作,她经过专业的学习,致力于将我们的手艺继承发展下去,这也是为杨柳青年画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告诉我的徒弟们,要想画好缸鱼,就得下地干活,这样才能表现出缸鱼淳朴的乡土气息。在挂年画毛坯的门扇两侧,挂着的是玉米棒子,这是农村丰收的特有寓意。对于勤奋的学生,他们学完手艺,我还会把年画的坯子、画画的工具和颜料送给他们,说到底,这是我对缸鱼年画的一份心意。


我已经90岁了,现在还在坚持画年画。有时画的时间长了就头晕,我就躺下睡一会儿,睡到半夜起来再画,尽我的力量,能多画一幅是一幅。


口述:王学勤

采写:本报记者 王轶斐  

摄影:本报记者 潘立峰

编辑:徐丹



今晚报
天津《今晚报》于1984年7月1日创刊,邓小平题写报头。日发行量70多万份,是天津市发行量最大、覆盖面最广、最有影响力的综合类日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