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揭晓!
民生
科学
2024-08-16 23:00
云南
湖沼学说(huzhaoxueshuo)——聚焦湖沼,分享科研成果,碰撞学术火花,5000+科技工作者订阅的微信号。点击『湖沼学说』关注,我们将为你提供有价值、有思想的科研洞见。2024年8月16日上午,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在北京正式公布。这一奖项自2016年设立以来,已经走过了九个年头。作为中国最具声望的民间科学奖项,未来科学大奖不仅奖励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家,还意在鼓励科学的长期主义精神,推动更多年轻科学家投身于基础研究。此次获奖的科学家们,无一不是在各自领域中深耕多年、坚持不懈的研究者,他们的工作不仅在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为未来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科学大奖由民间发起,旨在奖励在基础科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科学家。奖项设立之初,其宗旨便是鼓励原创性研究,尤其是那些可能对人类未来产生深远影响的工作。与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不同,未来科学大奖更关注长期主义、原创性和科学精神。每年的获奖名单不仅代表了当下最前沿的科学进展,也为未来的科学研究指明了方向。未来科学大奖分为三个奖项: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每个奖项的奖金高达百万美元,远高于大多数国家级科学奖项,这不仅反映了社会各界对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视,也凸显了科学家们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核心地位。在中国,基础科学研究的挑战在于如何将长期的、纯粹的科学探索与应用实践相结合。未来科学大奖以其高度的社会关注度和丰富的资金支持,为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让他们可以更加专注于自己的研究,而不必为短期的应用回报所困扰。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数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孙斌勇因其在李群表示论上的突出贡献获得了2024年未来科学大奖的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他的研究不仅在数学领域具有深远影响,也为物理学、数论等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孙斌勇的研究领域包括李群表示论、自守形式和朗兰兹纲领,特别是在典型群无穷维表示论、L-函数及其相互联系的基本问题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朗兰兹纲领作为现代数学的一个宏大构想,被誉为“数学的大统一理论”,它将数论、群表示论和代数几何等领域紧密联系在一起。孙斌勇的研究正是围绕这一构想展开,尤其是在朗兰兹纲领中极具挑战性的部分:典型群无穷维表示论的突破性研究。李群表示论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李群与其表示之间的关系。李群作为一种抽象的代数结构,在物理学、几何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孙斌勇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尤其是他在典型群无穷维表示论中的突破性成果,为解决朗兰兹纲领中的关键问题奠定了基础。2008年,孙斌勇与合作者在阿基米德域情形下证明了关于典型群无穷维表示的重数一猜想。这一猜想在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科学院院士提出,是典型群无穷维表示论中的基本问题之一。重数一猜想的解决,不仅标志着这一难题的突破,也为典型群表示论及其相关的L-函数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L-函数是朗兰兹纲领中连接数论、表示论和几何学的关键纽带。孙斌勇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对Rankin-Selberg周期的深入分析,使得L-函数的研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他证明的非零假设,克服了L-函数特殊值研究中的一个重大障碍,为这一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孙斌勇的研究不仅体现了数学研究的深度和复杂性,也展示了基础科学研究的长期性和挑战性。他在数学领域的工作,为全球数学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为下一代数学家树立了榜样。获奖理由:表彰他开创的利用化学方法将体细胞重编成为多能干细胞,改变细胞命运和状态方面的杰出工作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主任邓宏魁因其在干细胞研究中的开创性工作,尤其是利用化学方法将体细胞重编成为多能干细胞的研究成果,荣获2024年未来科学大奖的生命科学奖。邓宏魁的研究不仅为再生医学开辟了新的路径,也为治疗多种难治性疾病提供了新的希望。干细胞,特别是多能干细胞,因其能够分化成多种人体细胞类型的能力,在医学研究中占据着核心地位。传统的干细胞研究依赖于胚胎干细胞,这不仅存在伦理问题,也面临技术上的挑战。邓宏魁的研究开创性地利用化学小分子,首次实现了不依赖卵母细胞和转录因子的体细胞重编程方法。2013年,邓宏魁课题组首次报道了完全通过小分子组合诱导小鼠体细胞重编程为多能干细胞的方法。这一突破标志着干细胞研究进入了全新的阶段。相比之前依赖于生物大分子的重编程方法,化学小分子的方法不仅效率更高,而且更易于控制和标准化,为未来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邓宏魁的科学之路始于免疫学研究,但他在看到克隆羊多莉和人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成果后,决定转向再生医学。这一转变体现了邓宏魁对科学前沿问题的敏锐洞察力,以及他对推动人类健康事业的深刻责任感。邓宏魁的研究不仅停留在实验室层面,他积极推动干细胞技术的应用,致力于将科学研究转化为实际的临床治疗手段。通过他的努力,干细胞技术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组织修复等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邓宏魁的化学重编程技术不仅是干细胞研究的重大突破,也为未来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随着这一技术的不断成熟,它有望在组织再生、疾病治疗、药物筛选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邓宏魁的研究不仅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也为全球的医疗科技创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获奖理由:表彰他们在单原子催化剂研究和应用中的开创性贡献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涛和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李亚栋因其在单原子催化剂研究中的开创性贡献,共同获得了2024年未来科学大奖的物质科学奖。他们的研究不仅大大提高了贵金属的催化利用效率,还为新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科技进步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催化剂是化学反应中不可或缺的组分,其作用在于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提高反应速率和效率。在传统的催化剂中,贵金属由于其独特的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过程。然而,由于其昂贵且稀有,如何提高贵金属的利用效率一直是化学家们面临的重大挑战。张涛提出并发展了单原子催化的概念,即将贵金属分散成单原子状态以最大化其活性位点的利用率。这一突破性研究大大减少了贵金属的使用量,提高了催化效率,并在环保催化、新能源催化等领域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张涛提出单原子催化概念的基础上,李亚栋进一步优化了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技术。他开发的单原子催化剂制备方法,不仅显著提高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和活性,还为单原子催化剂的大规模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李亚栋的研究重点在于如何通过合理设计和精确控制合成条件,制备出具有高稳定性和高活性的单原子催化剂。他的工作不仅解决了单原子催化剂在实际应用中的关键问题,也为未来的催化剂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单原子催化剂在许多工业过程中展现出巨大潜力,尤其是在能源转换和环境保护领域。通过高效的催化反应,可以将废气中的有害成分转化为无害物质,或者将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高效转化为化学能或电能。张涛和李亚栋的研究不仅为未来的绿色化学和新能源技术提供了新工具,也展示了如何通过基础科学研究推动工业应用。他们的工作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催化剂设计思路,也为实现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未来科学大奖的设立,标志着中国基础科学研究的崛起。这一奖项不仅是对获奖科学家个人成就的肯定,更是对中国科学界整体水平的认可。通过奖励那些在基础研究中取得卓越成就的科学家,未来科学大奖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基础科学研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好奇心,它更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善人类生活的关键力量。在未来科学大奖的推动下,中国的基础科学研究正在加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年科学家开始关注那些“冷门”的基础研究领域,他们认识到,正是这些看似遥远的研究,才有可能在未来带来意想不到的重大突破。未来科学大奖的评选标准注重科学家的长期贡献和原创性,这一导向正是现代科学发展所需要的。通过鼓励长期主义和原创性,未来科学大奖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当前科研领域中短期利益至上的风气,促进了科学研究的健康发展。2024年的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无论是在数学、生命科学还是物质科学领域,都展现了他们在各自领域中的卓越贡献。他们的工作不仅代表了当前科学研究的最高水平,也为未来的科学探索指明了方向。未来科学大奖不仅是对科学家们辛勤努力的褒奖,更是对科学精神的弘扬。通过这一奖项,我们看到了基础科学研究的无限可能,也看到了科学为人类未来带来的光明前景。在这些科学家的引领下,未来的科学世界将更加璀璨夺目。看更多湖沼科技论文
若有启发,点赞点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