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第二位队员触动人心的小故事
此故事为第一人称
第二位队员信息
边巴次仁
1996年生,2019年参工
国网拉萨供电公司墨竹工卡县供电公司全能型一班副班长兼技术员
边巴次仁在救灾现场帐篷内工作
“亲眼见到她安全我才能安心”
1月7号9点05分,我正在单位食堂里吃饭,突然手机响起了地震的预警,因为前段时日我们这边也是一直小震不断,我就以为是我们这里没有太关注。
当我回到办公室才知道是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拉孜县也有波及,我当时一整个人都懵住了,潜意识拿起了手机打给琼达(尼玛琼达,边巴次仁的妻子,在日喀则拉孜县供电公司工作),第三次才接通电话,前两次电话没接的时候我都感觉整个人都空了,我甚至都不敢去想她是不是出事儿了。
边巴次仁的妻子尼玛琼达在救灾现场帐篷内工作
电话接通后,尽管她在电话那头,清晰地说着:“我没事儿,我真的没事儿。”语气平稳到甚至可以说是波澜不惊,可听筒里不时传来的嘈杂音和小孩的哭喊声,还是让我心底的不安肆意蔓延。
挂断电话后,我还是觉得仅仅听到她的声音远远不够,只有亲眼见到她,看到她安然无恙的模样,我的心才能真正落地,我也知道这种情况下,拉孜的电力保障工作有多重要,我迅速打开电脑准备向单位打申请,希望能够前往拉孜县进行支援,这时我接到了琼达的电话,“波,你在系统(营销2.0)里帮我查一下我们县用户数据,然后发我微信。我先带乡亲们挪到安全位置。”
边巴次仁在救灾现场帐篷内工作
还不等我多说,她就挂断了电话。我只能先稳住情绪,迅速开始进行琼达交给我的任务,同时我们单位也开始召集人手、准备电力抢修物资前往灾区支援,我也毅然决然报名了,但是由于我还得帮忙统计用户数据,我也就晚了三天(1月10号到拉孜县)出发。
经过六个半小时的车程,我终于到了拉孜县,好巧不巧我刚好看到了她在给一顶帐篷布线接电,我快步走上前,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她看到我的一瞬间懵了一会儿就红了眼眶。
尼玛琼达正在帐篷内贴安全用电海报
“你来这里干什么!谁让你来的啊!”
“这不是见不到某些人茶不思饭不想的嘛!”
后续用琼达的话来说就是“本来忙着抢修接电,都没时间去害怕,一看到你就忍不住想哭,那么多人看着丢死人了。”
我们都知道现在不是倾诉的时候,短暂的拥抱后,我也和她一样穿上共产党员服务队的红马甲,就迅速投入到了各自的工作中,我后续跟着我们单位的队伍对临时安置点、活动板房开展布线接电工作,抢修受灾群众家里的表计等,除了10号当天见了一面,后面我都没见到她,但是我最起码已经亲眼见到她是安全的,所以也就能安心的干我自己的工作。
边巴次仁在抢修受灾用户表计
1月14号,我们单位19个人都完成了救援任务,须返回拉萨,临走前特地去和她告别,她又哭了,我心里也是酸得很。我在车里看到她的身影一点点消失,再不舍我也知道我们自己的使命和任务,虽然暂时分开了,但是我们的心中都有着对彼此的爱和牵挂。
我想经历了这次的事情,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遇到使命困难,我们都能像这次一样,勇毅并肩,携手前行。
在抗震救灾的日子里,边巴次仁和尼玛琼达仅匆匆见过两面。一次是初到灾区,目光交汇的瞬间,千言万语尽在其中;另一次是任务结束,两人紧紧相拥诉说离别情。这两次拥抱,承载着他们对彼此的牵挂与并肩作战的默契。
他们是夫妻,更是并肩作战的战友。在灾区,他们用行动诠释爱的力量。这爱,支撑着他们在艰难中坚守,给予受灾群众生的希望。这份爱,如同一束光,不仅照亮了灾区的黑暗,更让人们相信,只要心中有爱,再大的困难都能战胜,再荒芜的废墟也能重燃生机。
来源:边巴次仁
责编:嘎玛玉珍
校核:强 久
审核:巴桑卓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