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电故事】山峰何惧高,征途何惧遥

企业   2024-11-20 17:24   西藏  

近期,我国首套电网侧带超容构网型SVG项目在西藏拉萨市110千伏当雄变电站建成投运。这一喜讯的背后,是国网拉萨供电公司建设管理团队的不懈努力和顽强拼搏。

图为当雄构网型SVG项目设备(点击图片查看相关视频)

“拉萨市110千伏当雄变电站加装动态功率支撑装置是2024年度国网西藏电力重要保供项目,项目面临世界级技术难点包括:高海拔环境下的设备可靠性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极端条件应用以及超级电容器和高海拔IGBT元器件的集成创新这个项目是我岗位成长路上遇到的难得的磨刀石。” 这句话,不仅是对他个人的写照,也是对他们团队奋斗历程的总结。

他叫罗洪君,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电力人。

图为罗洪君在办公室内整理项目台账

“记得当初接到担任这个项目负责人的通知时,我深知所要面临的挑战,时间紧、任务重,每个节点都环环相扣。我需要统筹好现场的施工人员、工程进度,还要跟进物资,确保土建和电气工作无缝衔接。”

面对这个棘手的项目,他做足了心理建设,选择驻点项目施工现场,全天候监控项目进展。“伴随着项目建设一步步进行,我发现,设计、厂家、施工的各个衔接部分都需要压实责任,一旦出现问题,就容易出现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

“山峰何惧高,征途何惧遥。”这十个字,是他铭记于心的座右铭。

图为罗洪君在项目现场讲解

为更好地统筹管理施工现场的安全和质量,给施工一线人员提供后勤服务保障,稳步有序地推进项目建设,他每天都会组织业主、监理、施工项目部、厂家、设计等人员召开例会,梳理当天的进度,安排第二天的工作,确保责任到人,为打赢今冬明春电力保供攻坚战增添新的动力。

在西藏常说“老西藏精神”(即: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作为这个保供项目的一员,他对“老西藏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相信,只要我们肯学、肯干,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时间所记,处处都有他和他的团队奋斗的足迹;钢筋线缆,层层累积着电力人携手敢闯的拼搏。从检修到基建,从与设备打交道到统筹协调,他的工作跨度确实很大。但他始终相信,“不怕慢,只怕站。每一步虽小,却步步靠近梦想。坚持走下去,终会到达心中的彼岸。”

图为罗洪君在项目现场主控室内查看后台数据上传情况

这次项目的成功投运,不仅提升了西藏那曲电网约2.9万千瓦的新能源接纳能力,满足了冬季居民生活和取暖用电需求,助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也标志着中国电力行业技术装备的突破,填补了有功惯量支撑这一电力补偿装置的技术空白。

“终于不负所托,为今年迎峰度冬工作交出了最满意的答卷。”罗洪君感慨地说,此次项目的顺利竣工,对他来说是个阶段的胜利,也是对他个人工作以来的一种褒奖。但这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罗洪君不仅是一个优秀的项目管理者,更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他身上的老西藏精神,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罗哥以身作则,带领着我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最终圆满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同事们的这些话,让他深感荣幸,也更明白他肩头所负的责任重大。

图为罗洪君在项目现场检查施工工艺

“不想认命,就去拼命。”他坚信,付出就会有收获,或大或小,或迟或早,始终不会辜负自己的努力。“我愿意承受委屈,承受挫折,因为我相信,吃够了当下的苦,未来的甜才会顺理章地来,才能心安理得地享受。很多事情都是水到渠成的,急不得,躁不得。”

“我更要向我的团队致敬,我们每个人,微光成炬、初心为笔,用实际行动诠释‘老西藏精神’,为西藏电力事业的发展不负韶华!”

征途漫漫,为光明护航。在雪域高原的辽阔土地上,西藏电力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无数电力建设者和科研工作者的辛勤奉献,他们是电力天路上的筑梦者,雪域高原上的光明使者,以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点亮更多的希望之光。

责编丨嘎玛玉珍

校核丨强     久

审核丨巴桑卓嘎、冶忠

国网拉萨供电公司
传播企业文化、供电服务介绍、安全用电常识宣传等,你用电·我用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