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厦门知青潘世墨:我的武平一中情结

民生   2024-10-11 17:04   福建  





我的武平一中情结

武平厦门知青 潘世墨
我是1969年上山下乡到武平的厦门知识青年,在武平劳动、工作八年,1977年恢复高考,迈进厦门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大学教师。我的人生轨迹,与武平息息相关,武平是我的第二个故乡,尽管离开武平50多年,但是我一直如歌所唱:“常回家看看”。
我家与武平有缘。60年代末,成千上万的厦门“老三届”,响应政府号召,奔赴闽西武平上山下乡,当时在厦门无人知晓,甚至没有听说过武平这个地名。我的父亲、厦门大学资深教授潘懋元老先生,他可以说出武平的地理方位、基本情况,因为1940年他徒步从汕头出发,经过梅县、进入闽西武平的岩前、十方,到达长汀厦门大学求学,他知道武平。2010年代,父亲在耄耋之年,三次带领我们大家庭走进武平,有一次专程到我们兄弟插队落户的大禾乡邓坑村,受到谢细忠、邓穗明等老领导和老乡的热烈欢迎。他很愿意到武平走走、看看,一是感谢武平人民在那个年代接纳、安顿城市的孩子,另一个是追寻当年途经的武平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他鼓励我们兄弟帮助邓坑乡村修路、盖校舍、颁发奖学金和学习用品。由于当年在长汀厦大读书期间,他在长汀县中兼课、兼职,他很关心山区的教育。今年大禾邓坑村有3位学生考上研究生,两位是华侨大学博士生、硕士生,一位是广西师范大学硕士生;还有10位学生考上大学本科生,其中一位考上华南理工大学,四位考上211大学,开创这个乡村的历史记录,老人家在天之灵回眸应慰笑。

2007年87岁的潘懋元老先生率大家庭走进邓坑村

2008年邓坑小学新建教学楼
我与武平一中有缘。作为一名教师,在学校工作,“在校言校”,我与武平一中的缘分,主要的表现有三件事。第一件事,2009年全省文、理科高考双状元,花落梁野山麓、平川河畔,引起全省、全国极大的反响。我和两位身处不同的区域、从事不同的职业,但有同样的武平劳动经历、厦大学习经历的杨锦麟、蓝伟光,同武平县电视台合作,以“成长 成才 成功” 为主题,在武平一中现场与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这个直播节目,在当时引起很大的轰动。
2009年厦大三校友在武平一中做电视访谈节目
第二件事,武平乡贤、新加坡著名企业家蓝伟光家族于2001年创办“蓝启林慈善教育基金会”,受蓝伟光博士邀请,2012年开始,我担任这个基金会的理事长,每年在武平一中举行隆重的奖教奖学金颁奖仪式。20多年来,这个慈善教育基金会捐资奖教、奖学、助学,以及支持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等公益事业,发放善款超过三千万元,惠及师生数千人。
2024年蓝启林慈善教育基金会颁发仪式
第一件事,当年学校的老师和那些年毕业的学生知道;第二件事,学校的师生、社会群众都知道。下面要说的第三件事,鲜为人知,包括我本人,也是到今年才知道底细。龙岩市委老干部局邓辉明副局长的老家,正是我当年上山下乡的村子 —— 大禾邓坑。当年他还是小孩子,50多年来我们之间没有交往,去年才相逢相认,建立联系。今年2月5日,春节前夕,邓辉明慰问97岁高龄的离休干部、武平一中的阙硕龄老校长。他当场给我打电话说,料想不到,在交谈之中阙校长听说潘世墨曾经是邓坑老家的知青时,立刻就说,我知道潘世墨,并且提起当年的一桩往事。闻讯令我万分激动,立马与老校长隔空交谈。1977年11月,我通过了恢复高考的第一次考试,但是,在体检时,由于情绪紧张,几次检测,血压、脉搏都不正常,县医院根据体检报告得出体检“不合格”的结论。这对于我不啻当头一棒。当时,我不服气,我在供销社工作七年,没请过一天病假,没报过医药费,怎么会是肺病呢?我跑遍有关部门,据理力争,都落空了。体检不正常,得出“不合格”结论,我不怪医生。问题是应该听取考生申诉,允许复查。有人说去找一中阙校长试试看,我鼓起勇气,找到时任县招生办公室主任阙校长,他认真听取我的申诉,并没有当场表态。我与阙校长第一次见面,素昧生平,也不敢抱有奢望。春节前夕,龙岩招办通知我到龙岩地区医院复检,还增加一个抽血查“血沉”的检查项目。节后返回单位,就接到厦门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虽然比别人迟报到两周。时至今日,阙校长才告诉我:“你那个体检,我们现在讲武平的一些老乡比较硬,不懂得通融人,你成绩好,但是把你体检当作不合格。我们在武平知道,以往高考的时候,如果在武平体检不合格,那你去梅县的黄塘医院再复检下,那边通过了就可以了。我跟我们县里的领导讲了这个事情,我说他的成绩很好的,如果因为身体有点问题,而不能录取,那太不应该了,将来我们武平还要不要人才啊?后来我跟卫生院讲,卫生院不理解,我又跟县里讲,县里也没有给予解决。后来我又跟地区教育局姓游的局长讲,我说这个事情很不公道。说一下就过去了,没有大问题的嘛。那个姓游的局长说,你让他到龙岩检查。就把你的材料送到龙岩,后来在龙岩通过了。”
由于“体检不合格”,我差一点被拒绝大学门外,这件事于我刻骨铭心,未曾忘怀。最令我感动的是,这件事,阙校长从来没有提起过。如果不是阙校长仗义执言,我的人生轨迹,可能是另一个样子了。1977年12月,我与阙校长第一次见面,时隔47年,今年8月19日,我“登门”看望阙校长,这是我们的第二次见面。我们促膝而谈,话题还是关于武平的教育事业、武平一中的发展。看到老校长虽然97岁高龄,精神矍铄,思维清晰,非常健谈,我真是由衷地高兴。我与阙老相约,三个月之后,值武平一中百年华诞之际,我们武平再相会。

2024年47年后的第二次见面
在钟兆云主编《永远的映山红 —— 阙硕龄和他的教育世界》的封面,有这么一句题词:“你是武平人吗?你知道那里有个人人尊敬的阙校长吗?武平人说,假如不知道,那就不是武平人。”的确如此,人们说起武平一中,不可能不说到阙校长。阙硕龄校长在武平一干就是36个年头,曾经有多次上调、离开武平山区的机会,其中一次是调往厦大刚复办的法律系回归本行,一次是调到龙岩一所升格的学校任职。但是阙校长不为所动,他认为武平地处偏僻,又“没有什么”资源,如果教育再不上去,难以改变面貌。他担任武平一中校长的十一年期间,学校先后15次被评为省、地、县先进教育单位,他本人3次荣获省政府授予的“劳动模范”“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往昔,我知道武平有一位毕生奉献教育事业的阙校长;现在,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阙校长是一位品德高尚、有仁爱之心的杰出的教育家。为此,按照钟兆云先生的说法,我可以是武平人。我不曾在武平一中学习、工作,但是我关注她、热爱她,更得到过阙硕龄老校长的关怀,因此,我认同武平一中,有武平一中的校友情结。
武平一中,百年黉门,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数以万计的校友遍布海内外,在各行各业施展才干,为国家、为家乡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这是武平一中的荣耀,更是武平人民的骄傲。在庆祝武平一中建校100周年之际,衷心祝愿武平一中在新的百年征途上,不负韶华,再创辉煌!


作者简介

潘世墨 ,男 ,1969年9月上山下乡到武平县大禾公社(乡)邓坑大队(村)插队 ,1970年10月选调武东供销社任营业员。1978年2月考入厦门大学哲学系学习,1982年2月毕业留校任教 , 2008年12月退休,曾任厦门大学常务副校长、 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丨福建省武平县第一中学


大美WU平
走进武平的每一个村庄,拍下村中每一处有价值的图片和视频是武平热线(大美武平)不变的初衷,让我们一起看武平风光,品武平味道,听武平故事。我们将用镜头讲述老百姓的故事。风中雨中希望有你的关心与帮助。公益摄影联系15860112198(非官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