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平台商务服务电话&微信:18567267310 微信 抖音 影视 户外大屏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孟向东 司马连竹 通讯员 康帆 周勇
在湖北省荆门市钟祥市柴湖镇,生活着八万余名河南移民,为了配合丹江口水库工程建设,他们是20世纪五十年代末由南阳淅川搬迁而来的移民群众及后代。
在一望无际的芦苇荡和泥巴塘里排水、垫沟、建房,移民群众肩挑手拉,靠着战天斗地的精神和吃苦奉献的品质扎下了根,把他乡变成新家园。
“老罗,还记得我不?” 11月22日下午,柴湖镇罗城村村民罗朝鹏家中来了位“亲戚”——淅川县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张建伟。
看到张建伟身上的摄影马甲和相机,罗朝鹏马上反应过来,一张嘴就是正宗的淅川话:“咋不记得?上次你给俺们家拍的全家福我还挂着哩!这都快十年了吧?”
看到老家来了亲人,罗朝鹏激动万分,一边拉着张建伟往屋里让,一边拿出自己种的柑橘塞到他手里。看着老罗家的两层楼房,张建伟也十分感叹:上次你家还住着瓦房,现在又盖了洋楼喽!
“芦苇墙、泥巴搪,四根砖柱一间房。”今年75岁的罗朝鹏是第一代淅川移民,十多岁时随着父母迁居柴湖。他指着新房对面的三间瓦房说,当年刚到柴湖,乡亲们用芦苇秆做墙、和着泥巴糊成房屋,接下来的第二代房屋则是土坯房,后来生活稳定了,村里逐步建起了这样的砖瓦房。而最近十余年,村里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楼房,这种三代砖瓦平房也基本见不到了。
在新房楼下,张建伟为罗朝鹏和老伴拍下新的照片。老罗灿烂的笑容里也有遗憾,儿子女儿都已在广东工作,孙子孙女也在钟祥市上学,“孩子们外出去闯荡,柴湖是我们的第二故乡,我得给他们留下点记忆。”
四代房,是四代淅川移民的历史浓缩。如今的罗城村,正在经历又一批“升级换代”。
“2014年,咱们的淅川移民老乡李智慧创办了湖北农青园艺科技公司,在咱罗城和周边流转了4000多亩土地,经过十多年发展公司销售超过1.5亿,罗城也成了闻名远近的亿元村。”罗城村党支部书记罗琦告诉记者,农青园艺现在是国内最大的盆栽花卉单体企业,仅在罗城就流转了1000多亩土地,通过该公司每年发放的土地流转租金和务工工资带来的增收,该村1500余名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两万元。
在距离罗城村党群服务中心不足一公里处,正在建设中的沪渝蓉高铁柴湖站已拔地而起。罗琦说,为服务高铁建设,该村部分村民再次集中搬迁,美观实用的联排安置房就在高铁站背后,“以后俺们出门就能坐上高铁,回淅川探亲、外出务工可以说走就走!”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