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这是抗美援朝和平万岁纪念章,这个是抗美援朝纪念章……”91岁高龄的肖静声,用他那双布满皱纹的手,颤颤巍巍地打开装有纪念章的盒子,拿出纪念章细细摩挲,眯缝着眼睛回忆自己在战场上奋勇厮杀的那些年。
1949年11月,新中国的曙光初现,16岁的肖静声在成都光荣入伍,成为了一名战士。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刚刚入伍不久的肖静声跟随所在部队一路北上,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
……
这一年,朝鲜地区遭遇了数十年一遇的极寒天气,气温降到零下三四十摄氏度。“冷”,是刚到朝鲜时肖静声最深的印象。
“当时,我是20军59师177团重炮连的炮兵观测员。”已过鲐背之年,但这段经历彷佛如烙印般刻在了肖静声的脑海之中,始终清晰如初。
肖静声告诉记者,炮兵观测员在战场上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制高点上观测敌情,为战友指明敌方重要目标方位,并在我方火力打击过后判断目标毁伤情况。
“那时候,为了找到合适的观测点,我们经常要深入到战场的边缘,一趴就是一整天。”肖静声说道。
冬天的朝鲜,白雪皑皑,寒风呼啸。肖静声和战友们常常卧雪眠霜,他们的脸被冻得通红,眉毛和睫毛上挂满了冰霜,双手也被冻得几乎失去知觉。然而,他们的目光却始终坚定如炬,双手稳稳地握着望远镜,紧盯着敌人的动向。在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为身后的炮兵团提供精准无误的信息,把敌人的防线彻底粉碎。
战争的进程紧张而激烈,部队的行军也充满了危险与挑战。
“我们炮团行军目标比较大,为了隐蔽,只能夜间行军。”肖静声说,但即便是这样,部队还是随时会遭遇敌机的空袭。
飞机的轰鸣声、大炮的怒吼声、机枪的哒哒声、地雷的爆炸声……在这里,不分前方和后方,到处都是战场。
肖静声在讲述74年前的战争经历时,一切险象环生和刀光剑影在他口中都已显得云淡风轻,唯独说到战友时心情变得激动,眼角泛着泪光,“很多战友牺牲在战场上,和他们相比我很幸运……”
在肖静声的回忆中,一个关于“一双鞋” 的故事,让他多年不能释怀。
“我们班有一位来自四川的杨姓战友,每每休息的时候,就把给我们发放的行军鞋,反反复复地从自己的背囊中拿出来放进去。”肖静声说,刚开始自己对他这样的行为很是不解,直到那位战友用浓浓的四川口音,喃喃地说道:“等打完仗,我要把这双鞋带回去给孩子穿,他肯定会喜欢。” 话语间,战友的眼眸里满是温柔,那是对胜利的渴望,更是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牵挂。
但是,在一次部队紧急转移的途中,他被美军的子弹打中,永远地留在了战场。而那双鞋,也被留在了那片异国土地,成为了他未尽的父爱与英勇牺牲的永恒见证。
在肖静声的记忆里,这双行军鞋的故事永远不会落幕。每当看到后辈们脚上频频出现花样繁多的鞋子时,总会触发他的记忆开关,战友们在战场上的枪林弹雨中无畏地冲锋陷阵的场面,犹如5倍速的电影画面闪过肖静声的脑海。
“这不止是一双鞋,更是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为了我们能过上安稳日子的伟大付出。”说到情动之时,肖静声的眼尾有泪珠轻轻滑落。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从战场归来后,肖静声转业回到了家乡,步入了新的工作岗位。尽管离开了硝烟弥漫的前线,但那段经历所铸就的精神,却成为了他工作与生活的力量源泉。
肖静声时刻叮嘱子孙后代:“胜利来之不易,要珍惜幸福生活。”
采访渐近尾声,肖静声再次唱起了那首熟悉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推荐阅读
监制:靳淑敏 责编:王 芳
编辑:马丽红 校审:黄娅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