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文县:十年奋进路 今朝展新颜

政务   2024-11-22 10:24   甘肃  




























十年,在时光长河里仅是短暂一瞬,于文县而言,却是书写巨变华章的珍贵历程。新华社再“瞰”陇之南团队对文县县委和县政府主要领导展开专题采访,一同回溯文县十年发展轨迹,展望未来宏伟蓝图。

这是11月19日拍摄的甘肃省陇南市文县铁楼藏族乡草河坝村全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印象深刻的发展故事
调研组:请问文县过去十年发生的变化当中,让你们印象深刻的发展故事是什么?
文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彦平:过去的十年,文县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市党委、政府工作安排,围绕生态文县绿色崛起目标,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攻坚克难,2023年全县GDP75.19亿元,比2012年的17.4亿元增长332.13%,2023年全县人均GDP39000元,是2012年7212元的5.4倍,县域综合实力稳步增长量质齐升,改革发展各项事业取得重大成就。
变化较大、印象深刻的是:乡村蝶变向美而行。举全县之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2019年全县7.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2020年底全县17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序列,困扰文县千年的贫困问题得到解决。脱贫后,坚持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充分发挥“一键报贫”机制作用,累计消除致贫返贫风险3284户10265人;持续推进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畜牧养殖牵引行动,即墨农业产业园等一批现代农业园区和产业基地相继建成投产,茶叶、中药材、油橄榄、花椒、核桃等特色产业总产值达到14.07亿元,畜牧养殖业增加值突破1.74亿元;大力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着力实施“十改”工程,深入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建成乡村振兴示范村94个,持续打造各美其美、宜居宜游和美乡村,创建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工业经济增势强劲。坚持工业主导型定位,以“强工业”带动“强县域”,立足全县矿产资源优势,加快优势工业转型升级。修编完成了新材料产业园“一园三区”规划,政府投资3.13亿元完成了新材料产业园中庙园区“三通一平”和河堤、护坡等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企业投资21亿元的35万吨微碳微钛高纯硅铁项目建成投产,预计达产后年工业产值70亿元、税收4.5亿元,以硅矿石、重晶石为主的非金属精深加工百亿产业集群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全县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24户,比2012年增加16户,居全市第一;2023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2.54亿元,是2012年4.8亿元的8.9倍,对全县GDP的贡献率达到52.9%。绿色发展加速增效。牢固树立“两山”理念,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建成大熊猫国家公园白水江片区,新建生态林15万亩、生态廊道319.8公里、生态节点81处,森林覆盖率从2012年底的45%增加到2023年的50.8%。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和“十年禁渔”政策,连续多年全县空气优良天数占比、白龙江白水江水质优良率、水源地水质达标率都达到了100%。坚持生态功能型定位,立足生态人文优势和甘肃“南大门”区位优势,坚持把文旅康养作为支柱型产业来培育,以天池、白马河流域、碧口古镇为重点,加快构建“一心三组团”全域旅游新格局,创建国家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2个。文县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白马人民俗文化之乡”“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中国特色民俗风情旅游名县”,魅力文县知名度持续提升。城乡基础不断夯实。大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12年底的2.03平方公里增加到2023年的2.67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14%提高到37%。十年来,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0多亿元,加快推进城市品质提升和城乡融合发展,武九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余凡高速公路完成前期工作,县城第二水源地供水、县城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10个乡镇垃圾处理、11个乡镇垃圾焚烧站等一批项目建成投用,累计完成棚户区改造2042套、老旧小区改造1200户、农村房屋改造3.02万户、生态地灾搬迁1530户,实现了村村通硬化路、户户通安全饮水、建制村通电力、光纤全覆盖的目标。2024年文县被住建部确定为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发展环境优化提升。坚持改革创新驱动,推动落实各类改革任务1190项,机构改革、国企改革、农村集体产权改革、金融财政体制改革、“放管服”改革等一批改革措施有效落地实施,各领域体制机制更加科学顺畅,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扎实成效。加快补齐营商环境短板,数字政府建设加快推进,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要素环境、创新环境持续改善提升。特别是2023年,我们通过申报一般债,稳妥化解了“8·12”暴洪灾害灾后重建拖欠企业的12.4亿元账款,不仅消除了项目工程领域重大债务风险隐患,更让投资企业进一步坚定了在文县发展的信心决心。深入推进强科技行动,到2023年全县累计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9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建成科技示范点10个,创新主体逐步壮大,有效促进了科技成果向生产转化。持续深耕向南开放,主动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和长江经济带,深入开展“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近年来全县招商引资签约项目和到位资金屡创历史新高。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始终保持在80%以上。就业保障持续加力,累计发放创业贷款2.5亿元以上,开发公益性岗位8103个,每年劳务输转5万人以上。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完成学校标准化建设226所,高考本科上线率从2013年的27.12%增加到2024年的62.74%,文县一中创建为省级示范性高中,并被教育部命名为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文县二中被评为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城关中学等10所学校被评为省级德育示范学校。医疗水平持续提升,第一人民医院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每千常住人口基层卫生人员和公共卫生人员分别达到1.23人、0.8人,每千常住人口编制床位数9.5张,省级健康县建设通过终期评估。社会保障不断加力,城乡低保、残疾人补助等持续提标扩面,“一老一小”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深入开展结对关爱行动,帮助群众解决了一批急难愁盼问题,全县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持续提升。
——十年如一日的发展经验
调研组:请问你们觉得有什么发展经验,哪些发展是你们十年如一日坚持带来的?
文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彦平: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总结过去十年的发展经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首要前提。十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重要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省市党委工作要求上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坚定“四个自信”、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始终做到“两个维护”,有效促进了全县党员干部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行动上的一致,形成了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坚持新发展理念是根本路径。十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立足工业主导型、生态功能型县域高质量发展定位,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把主要精力集中到解决各种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上,加快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经济结构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有效确保了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是基本原则。本届县委、县政府延续历届县委、政府谋划,聚焦省上“四强行动”和市上“三城五地”“四抓四提”目标任务,锚定了“生态文县绿色崛起”蓝图,提出了抓巩固、促振兴,抓项目、强支撑,抓产业、强集群,抓城乡、促融合,抓改革、促招商,抓党建、强保障的“六抓三强三促”思路举措,咬定青山不放松,铆足干劲加油干,在敢想敢干中收获了发展信心,在埋头苦干中积累了工作经验,在勤勉实干中换得了春华秋实。坚持勇于担当、真抓实干是坚强保障。文县地质环境脆弱,自然灾害多发频发,过去十年,先后经历了2017年“8·7”、2018年“6·30”“7·11”、2020年“8·12”、2022年“7·11”、2023年“8·11”、2024年“7·22”等暴洪泥石流灾害,全县干部群众在长期与自然灾害的斗争中,锤炼出了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勇于担当、无私奉献、自强不息的“文县精神”,让我们在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新冠肺炎疫情、暴洪灾害多发频发等诸多困难和挑战时,始终做到咬住不松劲、挺住不松气、扛住不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佳绩。
这是11月19日拍摄的文县天池国家森林公园雪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未来十年的文县展望
调研组:请您畅想一下,从现在开始,未来十年后的文县将会是什么样的?请用几个关键字或者几个场景来描绘一下。
文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彦平:当前的文县,正面临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可以想象,未来的十年,文县将会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快、越走越好、越走越远。经济发展上,新材料“一园三区”全面建成投产,硅矿、重晶石矿、金矿产业链不断延链补链强链,发展成为支撑县域经济的三大百亿集群;文旅康养产业成为县域支柱型产业,天池、白马河流域、碧口古镇创建为国家5A级景区,石龙沟、让水河、巴巴沟、尹家坝等乡村旅游环线全面贯通,医疗保健和康养设施更加健全,文县成为大九寨旅游圈中不可或缺的旅游节点和康养胜地。经济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完成绿色矿山、绿色工厂改造,绿色制造业、生态农业不断培育壮大,文县创建成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加快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进程。城乡发展上,随着脱贫五年过渡期结束,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特色山地农业持续提质增效,全县305个村全部完成和美乡村建设,更多农民工回归农业、回归农村,全面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足富裕的目标。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加快推进,县城完成旧城改造和贾昌、西园新区开发,街道整洁美观,居住环境品质提升,居民幸福感获得感持续增强;碧口、中庙、范坝、玉垒、刘家坪一体化和临江、尖山、桥头、天池一体化完成建设,特色小镇品质持续提升,以县城为中心、多镇支撑、优势互补、发展共融的现代化新型城镇体系全面形成。社会事业上,就业服务保障不断完善,教育更加优质公平,医疗水平大幅提升,“一老一小”等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取得新进展,全县群众共同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生活更加美好富足,人皆笑容满面。
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省市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县人民共同奋斗和努力下,未来十年的文县,必将实现生态绿色崛起、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目标。
文县碧口镇马家山村茶产业园。

(来源:新华社)


监制:靳淑敏 责编:王 芳

编辑:姚   琴 校审:黄娅琦

陇南发布
陇南市官方微信,发布陇南消息、传播陇南声音、讲述陇南故事、展示陇南风光、推介陇南产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