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有空计划 | ⌈造声⌋最终场!让策划人带你感受不一样的钢琴声场

文摘   2024-12-10 22:53   广东  


⌈造声⌋系列前三场音乐会

带领着我们体验多元的当代音域世界

从海外到国内

从西洋管弦到民族乐器

从单种声音到多个声场

每次超越传统的听觉体验

唤起了人们对声音直观感受


12月14日

最后一场音乐会

策划人金卓晟

将带来属于他的钢琴独奏现场

回归当下,将心境融入环境

在寂静、细微甚至洪亮的声场中

感受并探讨钢琴独奏的别样可能



CC有空计划 

“造声”系列·第四场

花·寂⸺金卓晟钢琴独奏音乐会


【演出时间】

2024年12月14日

19:30-21:00


【演出地点】

龙城CC创意街区

CIC创新创意中心2F

CC空间


【面向群体】

8周岁及以上的儿童

以及喜爱音乐的广大市民朋友


【参与方式】

市民朋友可扫描以下二维码进行报名

活动免费,座位有限,先到先得

(本次报名设置防鸽费,现场核销后原路退回)





演出须知


请报名前,认真阅读报名须知~


向上滑动阅览


1、本次演出需实名预约入场,未预约将无法入场普通成年人1人1票;亲子家庭仅限1位大人带1名儿童,儿童可以由家长代为报名。预约成功后会在下方“票码”处显示,入场时请务必出示二维码,工作人员核销后即可入场。


2、声音剧场面向8岁及以上市民朋友开放。亲子家庭仅限一位大人带一名儿童,儿童由家长代为报名。


3、本次声音剧场为公益活动,请大家珍惜资源,报名成功后请安排好时间参加。如有特殊情况无法到场,请至少【提前3小时】在预约小程序上取消报名。无故不参加视为缺席,缺席将不另外通知,缺席三次,后续不开放活动名额。


4、演出现场一人一座,自由入座,各位观众可以提前15分钟到达演出现场。


5、演出期间,为确保最佳观剧体验,烦请将手机、闹钟等设备调至静音状态,家长需看管好小朋友,演出场所内禁止吸烟、饮食、大声喧哗、随意走动,共同维护演出秩序。


6、出行须知:

◆园区停车可导航“创投大厦”、“龙城工业园党群服务中心”或“城投商务中心”。

◆街区部分商户消费可提供3小时停车券(需询问商家是否提供)。

◆鼓励大家绿色出行,地铁16号线“黄阁坑”站C口步行300米即可抵达。


7、如遇台风、特大暴雨等恶劣天气影响出行和活动开展,为保障您的人身安全,我们将会调整活动日期并提前通知到报名人员,活动举行日期将另行通知。




节目单


——正式演出 Concert——


1、刘洋 Yang Liu(1987- )

雨之气 II Rain Air II(2017)


2、加丽娜•乌斯特沃尔斯卡娅

Galina Ustvolskaya(1919-2006)

第六钢琴奏鸣曲 Piano Sotana No. 6(1988)


3、约翰·凯奇 

John Cage(1912-1992)

4’33”(1952)

注:该作将在乌斯特沃尔斯卡娅的奏鸣曲曲间呈现


4、莫顿·费尔德曼 

Morton Feldman(1926-1987)

玛丽宫 Palais de Mari(1986)


5、金卓晟 Zhuosheng Jin(1991- )

梦扬州 A Dream doesn’t Exist(2020)


——演后谈 Post Concert Talk——


⌈造声⌋系列策划人、演奏者、作曲家——金卓晟


 

金卓晟 

Zhuosheng Jin


向上滑动了解更多


作曲家,作家,博士,深圳市级人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助理教授,研究生导师。浙江宁波人。他的音乐被形容为“有说服力,难以忘怀的。”(《纽约时报》)7岁习琴,师从郑曙星教授。曾求学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欧柏林学院、波士顿大学和麦吉尔大学。他的作曲老师包括叶小纲、徐之彤, Philippe Leroux, Joshua Fineberg, Josh Levine, 和Alex Mincek 等。除此之外,他也活跃于Helmut Lachenmann, Brian Ferneyhough, Beat Furrer, 和Marco Stroppa 等人的私人课程和大师课。金氏的创作着眼于织体与音色的关系,通过不同织体间的变化和交错,达成音色上的多样性。他认为音乐创作应当有乐思与声响上的双重考虑,好的作品不但须要织体运用与曲式结构上的逻辑,更需要声响上有目的性的构建与音色上的华丽。他的创作亦多包含较深的文学背景。


荣获国际大奖二十余。他是大陆首位Matan Givol 作曲比赛和Salvatore Martirano 作曲奖金奖的获得者(均为2020 年)。其它荣誉包括2019 年武满彻作曲赏、2021 入野赏、2021 Novalis 作曲奖、2021 Luba Zuk 奖、2020 New Generation 作曲奖、2019 John Rea 奖、2017-18 Société de concerts de Montréal 新兴作曲家比赛,和2017 TURNmusic 学院作曲奖等。他同时也两次入围I/CREATION 作曲比赛终选(2018、2021),并入围2021 Appassionato Ensemble 作曲比赛,2019 Breaking Music 作曲比赛,2019 Lake George 作曲比赛和2018 Giovannini 作曲比赛的优胜名单。其交响乐《蜃景》被选入人民音乐出版社“新时代中国交响作品原创精粹”,其它作品亦多次入围各类甄选,获得瞩目成绩和业内外的好评。金氏同时也是多个乐团的驻团作曲家及数项奖学金的拥有者和候选人。


作品上演于四大洲二十五个国家。他参与的音乐节包括北京现代音乐节、广西东盟音乐周、杭州现代音乐节, IRCAM-Manifeste, Festival Archipel, Impuls Festival, Composit New Music Festival, Delian New Music Festival, outHear New Music Week, CEME Festival, ARCO Université, June in Buffalo New Music Festival和Festival IntAct等,并与北京交响乐团、贵阳交响乐团、浙江交响乐团、东京爱乐乐团, Klangforum Wien (soloists), Ensemble InterContemporain (soloists), Ensemble MusikFabrik (soloists), Divertimento Ensemble (soloists), Schallfeld Ensemble (soloists), Meitar Ensemble, Ensemble Itinéraire (soloists), Les Métaboles, Ensemble Multilatérale (soloists), AsianArt Ensemble, Barcelona Modern Ensemble, Tacet(i) Ensemble, Quatuor Béla, Ensemble Mdi, Syntax Ensemble, Mivos Quartet, 和JACK Quartet;指挥家张国勇、胡咏言、林大叶、廖元宏、阿部加奈子, Pierre-André Valade, Jean-Philippe Wurtz, Guillaume Bourgogne, 和Pasquale Corrado 等团体和个人合作。他的乐谱由法国出版社Babel Scores 代理发行,部分乐谱及音像也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和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他的文章发表于数个国际学术平台及《音乐周报》等文化期刊。


以巾城为笔名发表文字,作品涉及诗、小说、散文、戏剧等众多形式,并在多地发表。作为导演,由他编导的舞台短剧《绝期》(2008)及编导并主演的独立电影《亚当的葬礼》(2011)曾于中国西安和北京上映,获得反响。2015年,他以策展人身份参与了由深圳画院主办的《眼与心——中国当代联觉实验艺术展》。2022年春,他参与的跨界艺术项目“field | guide”于波士顿面世并出版发行。2024年十月,他的第一本诗集《花与孤独的舞者》在台湾出版发行。


金氏致力于当代音乐的推广和教育。他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MUS Talks”讲座系列和沙龙音乐会系列的发起人和策划人。他的讲座亦活跃于国内外各大院校及音乐节,包括奥地利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阿根廷拉普拉塔国立大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分校,及国内多所高等院校等。


演出作品

梦扬州 A Dream doesn’t Exist 


《梦扬州》原本写给一位故人,用于她自己在家自娱自乐。后来这位故人不知所踪,成了历史悬案,这首作品就被作曲家重新命名,公开发表了出来。


作品分为三个短乐章:《歌》、《舞》、《回声》,代表了三种不同的音乐形态,拥有不同的声响和意境。全曲大约5分钟,是一首精美的小品曲。

——金卓晟 


作曲家及作品简介


 

刘洋

Yang Liu


向上滑动了解更多


刘洋, 英国皇家音乐学院作曲博士,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在站博士后。曾先后就读于皇家伯明翰音乐学院(本科)、以及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硕士和博士),师承 Jonathan Cole, Joe Cutler, Michael Oliva (电子音乐) 以及 HarisKittos等作曲家,在此期间还荣获 Clifton Parker和 McFazdean Whyte Award等奖学金项目的赞助。毕业后先后受雇于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助理教师)以及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博士后),并在 2022 年被评选为“优秀博士后”,合作导师为贾国平教授。其曾多次接受委约为国内外众多知名乐团与机构创作作品并首演,例如英国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英国国家肖像馆(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Variable Geometry室内乐团、伯明翰当代室内乐团(BCMG)、美国国家歌剧中心(Mise-En室内乐团)、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德国达姆施塔特音乐节、贵阳交响乐团、意大利mdi、Art Percussion、以及MotoContrario室内乐团、奥地利Stump-Linshalm二重奏,以及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电影交响乐团等。其作品曾多次荣获国际比赛大奖,例如Alfred Schnittke国际当代音乐作曲比赛、Mauricio Kagel国际作曲大赛、英国Phillip Bates当代作曲大赛、Bruno Maderna国际当代音乐作曲比赛等,其中多首作品被意大利 Aldebaran Editions和德国Engram Recordings等出版社发行出版。除音乐创作外,其理论研究文章也发表在了英国皇家音乐学院、以及《音乐研究》等核心期刊。


演出作品

雨之气 II Rain Air II


《雨之气 II》作于2017年,是《雨之气》系列作品的第二首。系列第一首作品创作于2013年,由英国“21st Century Liszt”项目委约创作。《雨之气 II》则由英国“Contemporary Music in Action”项目委约并于2018年在英国首演。


此次演出为这首作品的中国首演。作曲家的灵感来源于英国十多年的生活。英国常年阴雨,尤其是冬天鲜少见到阳光。风雨的声音、以及雨后鲜甜的空气,成为作曲家音乐创作里丰富的音乐素材与灵感。作品中,作曲家将心境融入环境,标题似在描写自然,音乐本身诉说的却是作曲家的心绪。雨更像是一种空间,将丰富的情感容纳其中,再像空气一样交由聆听者尽情呼吸。作曲家希望创作的音乐更像是一粒种子,交给听众亲自种下,并在种子成长过程中融入他们自己的情感与故事。这首曲子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独特的雨声材料,时而清澈、 时而压抑,蕴含着不同的情绪表达。 

  ——刘洋



 

加丽娜•乌斯特沃尔斯卡娅 

Galina Ustvolskaya 


向上滑动了解更多


加利娜·伊万诺夫娜·乌斯特沃尔斯卡娅(Galina Ustvolskaya,1919-2006),常被称为“持锤女士”,是一位以独树一帜的风格著称的俄罗斯作曲家。乌斯特沃尔斯卡娅出生于彼得格勒(今圣彼得堡),自幼展现出非凡的音乐天赋,并在列宁格勒音乐学院跟随肖斯塔科维奇学习作曲,尽管她后来与其保持距离,称其音乐“干燥无趣”。在苏联时期,她一边为宣传创作符合国家要求的作品,一边秘密发展自己的风格,直至 1961年才首次公开演奏她的“真实”作品。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对现代主义音乐的宽容度提高,她的作品逐渐获得认可,尤其在 1989 年荷兰音乐节上演后声名鹊起。但她于1991年停止创作,过着隐居而清贫的生活,直至 2006年去世,留下了一份以独特原创性和深刻力量闻名于世的音乐遗产。


她的音乐以同音块的结构、非传统的乐器组合(如八把低音提琴与钢琴)以及极端的音量变化为特色,创造了独特的音簇,对演奏者的要求极高。尽管她的创作极具创新性,乌斯特沃尔斯卡娅的个人生活却极为低调,她一生仅批准了21部作品公开演出。乌斯特沃尔斯卡娅的创作深受宗教灵感的启发,她认为自己的音乐来自于与神的直接联系,并拒绝民族主义或世俗标签。


演出作品

第六钢琴奏鸣曲 Piano Sotana No. 6


《第六钢琴奏鸣曲》(1988)是一部充满身体暴力感的作品。通篇运用了厚重的音簇(cluster),正如音乐学家玛丽亚·奇兹米奇(Maria Cizmic)所解释的那样:“由于其极强音(ffff)的音簇,它创造了一种演奏空间,使钢琴演奏者感受到痛苦,将身体的具体行为和痛苦的感知凸显出来——这一切隐喻了发生在苏联历史中的一些特定的时期。”


第一段速度标记“极度富于表现力”是其超强表现力的体现之一。尽管作品充满不协和音,但仍能听到一些旋律,通常由每个音簇的最高音构成。在第一主题最终重现之前,一组六个和弦以尽可能柔和且像圣咏般的方式演奏,为整首曲子带来了一瞬的静谧。 



 

约翰·凯奇

John Cage


向上滑动了解更多


约翰·凯奇(John Cage, 1912–1992)是 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美国作曲家、理论家和艺术家之一,以其前卫的音乐理念和艺术实验著称。他被誉为偶然音乐(Chance Music)和无声音乐的先锋,其作品挑战了传统音乐的边界,对后现代音乐、表演艺术及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凯奇出生于美国洛杉矶,1930 年代师从勋伯格学习作曲,早年创作受到新古典主义和实验音乐的启发。1940年代,他开始探索打击乐和电子音乐领域,并创造出“准备钢琴”(Prepared Piano),通过在钢琴琴弦上放置物件产生独特音色。1952年的《4分 33秒》(4'33")是其最著名的作品,强调“无声”的存在,即聆听环境音。


凯奇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将偶然性引入音乐创作过程。他利用《易经》和随机操作技术,创作出非线性、开放形式的作品,如《音乐变化》(Music of Changes)。此外,他还在舞蹈艺术中与默斯·坎宁安(Merce Cunningham)长期合作,共同探索音乐与舞蹈的独立关系。


作为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凯奇涉足文学和视觉艺术,其作品集《寂静》(Silence, 1961)是现代音乐理论的重要文献。他的创作强调音与无音的平等,呼吁观众重新定义音乐的意义。


凯奇的创新理念对当代艺术、实验音乐和表演艺术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至今仍是艺术界的灵感源泉。他于 1992 年在纽约逝世,留下了丰富而多样的艺术遗产。


演出作品

4分33秒 4’33” 


《4分33秒》是美国作曲家约翰·凯奇于1952年创作的标志性作品,也是20世纪音乐史上最具争议和影响力的实验音乐之一。作品全长 4分33秒,由三个乐章组成,但演奏者在整个过程中并不发出任何预设的乐音,而是保持沉默。作品的核心思想是鼓励听众关注环境中的自然声音,将这些随机的声音视为音乐的一部分。该曲首演于1952年8月29日,由钢琴家大卫·都铎在纽约伍德斯托克的一场音乐会上演奏。


凯奇创作《4分33秒》的灵感来源于他对禅宗和默然的哲学思考,以及艺术家罗伯特·劳申伯格的“白画”,这些空白的画布通过反射环境光和阴影成为观众体验的一部分。同样,凯奇希望通过“无声”挑战传统音乐的定义,邀请听众重新审视声音、静默与音乐之间的关系。 


这部作品最初引发了极大的争议,有人批评它为“反音乐”,也有人称赞它为音乐史上的革命性创举。《4分33秒》不仅扩展了音乐的边界,也对后来的偶然音乐、环境音乐和观念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凯奇认为,这部作品并非关于沉默,而是关于“聆听”,它提醒人们,音乐无处不在,取决于我们的感知和关注。 



 

莫顿·费尔德曼 

Morton Feldman 


向上滑动了解更多


莫顿·费尔德曼(Morton Feldman, 1926–1987)是20世纪最重要的美国作曲家之一,以其独特的极简主义风格和对时间、音色的探索著称。他的音乐以静谧、延展和微妙的变化为特点,常被描述为“声音的冥想”。 


 费尔德曼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早年学习钢琴和作曲,深受斯克里亚宾和韦伯恩的影响。1949年,他在纽约遇到约翰·凯奇(John Cage),两人一见如故,凯奇的观念主义哲学对费尔德曼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凯奇的启发下,费尔德曼开始探索偶然性音乐,同时发展出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


他的早期作品常采用图示记谱法(Graphic Notation),让演奏者根据图形符号自由决定音高和时值。例如,《Projection》系列就体现了这一点。20世纪60年代后,他逐渐回归传统记谱法,但作品的风格更加细腻。


费尔德曼的音乐以细微的音色变化和极慢的节奏著称,常使用长时间的重复和不对称的节拍,营造出一种超越时间的氛围。他的代表作品包括《三重奏》(Trio)、《钢琴与弦乐四重奏》(Piano and String Quartet)以及长达6小时的《弦乐四重奏第二号》(String Quartet No. 2)。这些作品以其极简的织体和冗长的结构闻名,要求听众在一种放松但专注的状态下体验时间的流逝。费尔德曼还与艺术家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等抽象表现主义画家交往密切,受到视觉艺术的启发,将音色视为音乐的核心。作品《罗斯科礼拜堂》(Rothko Chapel)是其与视觉艺术融合的典范。 


 莫顿·费尔德曼一生致力于重新定义音乐的听觉体验,其作品深刻影响了当代音乐,尤其是在极简主义和环境音乐领域。他于1987年因胰腺癌去世,但他的音乐遗产仍然是现代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演出作品
玛丽宫 Palais de Mari

《玛丽宫》是费尔德曼于1986年创作的最后一部钢琴独奏作品,灵感源自叙利亚古城Mari的遗址。

全曲时长约20至30分钟,以极简主义风格和细腻的音色变化著称。这部作品通过静态和弦和重复音型,营造出沉思的氛围。费尔德曼强调音符间的微妙关系,轻柔的动态和不对称节奏让音乐展现出一种时间静止的感觉。

与费尔德曼的早期作品相比,《玛丽宫》更为内省和抒情,展现了他对音色和时间的深度思考。作为费尔德曼晚期创作的代表作,《玛丽宫》体现了他的极简美学和对永恒与瞬间的独特理解,深受钢琴家与听众的喜爱,常被视为其最个人化、最内省的作品之一。






项目团队


音乐会策划:金卓晟


统筹:田颖

物料设计:岿里文化传媒

录音、录像、摄影、后期:时鸣文化传媒

乐器、调率:深艺音乐、精艺琴行

现场执行:陈晓国、温海涛

媒体宣发:温海涛

舞台技术组:郑佳永、张伟杰

音乐会学生团队:

伍圣康、陈冀川、任泰霖、黄芷琪


特别鸣谢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此在艺集


CC有空 计划












有空计划持续招募中

(点击LOGO查看更多)








龙城CC创意街区,是一座嵌入城市街巷的立体绿洲。它的存在是为了探索新世代生活方式与社区商业结合的人文邻里范式。在这里,我们聚焦数字创意与艺文生活;在这里,我们营造社群、场景与公共空间;我们将灵感种在绿洲之上,浇灌有艺术气息、生活温度、有社区归属感的城市文化有机体,让街区在共创中持续生长。

龙城CC创意街区
小而精致的美好生活场,数字艺文的创意集聚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