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湟源县波航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关于民族工作的决策部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提高政治站位,突出创建主题,按照“党建引领聚合力、宣传教育汇民心、主题创建润人心、心系民生促发展、综合治理保平安”的工作思路,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党建引领聚合力,共筑组织领导体系。波航乡始终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全过程,加强党建引领,不断增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力、组织力和号召力。强化组织领导,严格落实党组织书记“一把手”责任,形成主要领导全面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主办干事具体抓的工作格局,精准分解工作任务,定期召开分析研判会,有效压实工作责任制。建立目标考核体系,始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纳入乡、村两级年终党建综合目标考核体系,列入村党支部书记述职内容。不定期开展工作督查,及时反馈整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宣传教育汇民心,共创共有精神家园。以打造“同心湟源”宣传品牌为抓手,始终将宣传教育工作放在首位,通过教育引导群众汇聚民心、凝聚力量,共同创造共有精神家园。夯实思想根基。利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专题研讨、干部培训等契机,依托文明实践站“巷道小院”“板凳会”、文艺宣讲等形式,组织乡村两级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等重点学习内容,深刻领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市县关于民族工作的决策部署和重点要求上来。深入实施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构建工程。坚持线上线下同频、多平台发力,利用宣传栏、主题文化墙、主题广场等多种宣传形式,制作宣传标语20条、宣传栏15块、大型户外宣传栏1块、室内文化墙15面,打造下台村民族团结主题广场1处。同时结合创建日、宣传月、“我们的节日”等节点发放宣传册1万余份、制作宣传视频12期,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强化人才教育培训。采取以会代训、专题培训等形式,整合各类资源,深入实施“领头雁”工程,加强对乡村两级干部的培训教育,举办民族宗教理论“微讲堂”10期、村集体经济带头人、法律明白人、金牌调解员等各类培训9场次、参训人数200余人次。
主题创建润人心,共促交往交流交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实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十项行动”,深化各类主题创建活动。不断强化“五个认同”“四个与共”理念,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丰富主题创建活动,以开展民族团结“十一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等为抓手,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民族政策宣讲等,充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乡文化站等阵地资源,积极开展理论宣讲、书法剪纸比赛、乡村文化旅游节、中国农民丰收节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在加强党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和应知应会宣传教育的同时,增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累计开展创建活动90余场次、参与群众达1500人次。“红石榴”志愿服务分队常态化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00余次。选树和培树典型。积极选树典型,讲好榜样故事,评出“好婆婆”36人、“好媳妇”36人,五星级文明户600余户、道德模范33人、“孝德之星”33人、文明村9个、美丽庭院90余户、廉洁家庭3户、省级绿色家庭1户,引导全乡群众向上向善,营造了人人作表率、人人争先进的良好氛围。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开展整治高价彩礼、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专项整治行动,对10个村《村规民约》进行全面“体检”,有效发挥“四会”作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村规民约,引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不办,落实群众婚丧喜事事前事后报备制度,倡导群众践行文明新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心系民生促发展,共建和美宜居乡村。坚持把全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富脑子、聚人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合发展,以产业兴旺为民族团结进步注入原动力,实施麻尼台村等三个村的乡村旅游整体风貌提升改造项目以及麻尼台村“浪河滩”生态旅游建设项目。积极鼓励本乡能人回乡创业,在上台村打造农家客栈“绣工坊”“酿醋坊”“榨油坊”商业一条街,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共培育农家乐10家,农家客栈63家,家庭醋坊3家,酒坊7家。以生态宜居为民族团结进步注入驱动力,实施冬季清洁取暖热源侧清洁化“煤改电”等项目。压实乡、村两级河湖长职责,建立以村“两委”成员、护林员、保洁员等为主的巡河员队伍,生态基底不断夯实。以稳固民生为民族团结进步注入核心力,开展挖掘机、非遗皮绣、麦秆画等职业技能培训班9班次400余人,助推稳岗就业。高原和美乡村建设、村道提升等项目有序推进。以文旅融合发展为民族团结进步注入新活力,将“民游-民食-民宿”作为重要载体发展乡村旅游,推出以老八盘、酸辣里脊、十大碗等为主打产品的特色农家菜,培育4星级旅游接待点1家、3星级旅游接待点4家,与青海羌韵皮绣公司合作,在南岔村开办非遗工坊,先后开办绣娘培训2个班次40余人,培育“绣娘”20名,南岔“皮绣坊”荣登央视新闻和“乡村行、看振兴”专题栏目,有力地推广了乡村文化旅游。
综合治理保平安,共治和谐稳定社会。以“平安湟源”建设为契机,以“365服务群众不打烊”党建品牌为依托,构建“党建+网格+警格”基层治理体系,创建和谐稳定社会环境。深化矛盾排查化解,建立乡、村两级调委会工作机制,严格落实综治维稳信息员、人民调解员等制度,构筑联防联动体系,坚持落实每月摸排机制,积极排查各类矛盾纠纷,做实工作台账,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累计排查矛盾纠纷78起、成功化解72起。开展“平安村庄”建设,按照“组织建在网格上,党员融入群众中”的工作思路,构建“党建+网络+警格”联动机制,把党的领导延伸到“网”,落实到“格”,全乡143名网格员开展常态化安全巡逻,强化隐患排查、信息收集与研判,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实现村庄平安、群众平安、发展平安。畅通信访渠道,严格落实“党建引领有诉必应马上办”工作机制,以开展“三访三问三解决”活动为载体,访年老体弱党员问生活需求解决民生实事、访老党员老干部问群众诉求解决急难愁盼、访流动党员问发展良策解决堵点难点,主动做好“诉前准备”,切实做好诉后答复,畅通信访举报渠道,依托“有诉必应马上办”机制解决群众合理合法诉求11件,全乡无聚集性信访案件发生。
|来源:中共湟源县委统战部
|编辑:贺芳玲
|责编:李卫民
|审核:金福衡
|监制:郦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