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区:焕发“新”生,这里蝶变打卡地

旅行   2024-09-20 16:08   江苏  


60岁的李学斌几乎每天都要从新街口小王府巷走一趟,站在石榴新村项目工地外,张望着自家房屋所在的位置,见证家园一天天的变化。“这次政府真是下大力气了,我这辈子住好房子的梦圆了。”李学斌表示,不仅家园焕新,老邻居也要回来了,让他心里热乎乎的。


石榴新村、小西湖,一个个城市更新项目逐渐呈现在市民眼前。我市瞄准民生改善与城市更新“契合点”,大胆探索更新中的土地、财税、投融资等难点堵点解决路径,努力创造更多可复制的更新模式,建立更可持续的城市更新体系,不断提升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01
忧居变优居


老街坊圆了安居梦


“两套稍大的房型挨着,我计划把它们打通,方便一家人居住。”作为石榴新村项目签约、选房的第一户居民,前天下午,罗健在户型图上指指画画,跟我们分享着未来住新房的规划和喜悦。


石榴新村居民喜选房。越城集团供图


石榴新村选房的时候,罗健选择了47.5平方米、35平方米和30平方米3套房。“之前我家住的是祖传的砖木平房,低矮潮湿,旁边就是‘握手楼’,一年四季不见太阳。”罗健说,他早早地就开始研究装修,住上新房子是他多年的心愿。


更新前的石榴新村。越城集团供图


石榴新村片区原是典型的“城中村”。作为我市首个城市更新危房安全消险改造试点项目,采取以原地重建、回迁安置为主,异地置换、货币回购、优先购买原地商用房屋相结合的方式,有效破解了“老旧散”片区改造以及不具备征收条件的城中村危旧房改造难题。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居民参与,石榴新村不仅是城市公共空间提升,更是社会治理的创新。


据负责项目实施的越城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石榴新村占地面积不大,但居民户数多、人居面积小、建设条件受限,大约70%的居民选择原地回迁。为了确保回迁居民能够“分得开、住得下”,设计方案修改了约70轮,户型调整了约20轮。最终,新房套内面积从20平方米到67.5平方米,每2.5平方米划分为一个面积段,形成了20个面积段、36种户型供居民选择。


石榴新村蜗居变宜居。越城集团供图



如今,石榴新村成了名副其实的“新”村。项目分为A、B两个区域,所有住宅均配备电梯。A分区的6栋建筑现已全部封顶,最低4层、最高11层,新建住宅282套,6000平方米的地下车库配置了约100个机动车停车位,力争今年底前竣工交付。B分区的2幢建筑正在规划审批中,将新建住宅70套。




据悉,石榴新村片区部分一楼将引进商业,打造全开放优质街区。原有的南京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地块将改为社区医院,小王府巷道路也将拓宽,片区还将配套休闲广场、街旁绿地,构建现代化都市空间。



02
留下烟火气


小西湖蝶变打卡地


复古摩登的摇摆舞,妙语连珠的非遗白话,梦回金陵的金陵梦华魔术表演,童趣与秦淮灯彩碰撞的儿童诗歌……9月14日晚上,小西湖邻里音乐会现场,观众比肩接踵,气氛十分火热。


小西湖邻里音乐会载歌载舞。历保集团供图


这是一场小西湖邻里间的温暖聚会。无论是主持人还是各个节目的表演者,均是来自夫子庙街道和小西湖社区的居民邻里,他们或表演诗歌,或翩翩起舞,在家门口感受传统节日的热闹氛围。除了在台下当观众,市民游客也参与其中,一起参加摇摆舞,随机开麦一展歌喉,参与有奖猜歌赢奖品等。


今年75岁的陈韻琍从小就生活在小西湖,她所在的舞蹈队给大家带来《陪你一起看草原》舞蹈节目。“小西湖更新改造把我们的生活场景、生活习惯保留了下来。在我看来,这就是我们新时代老城南的幸福生活。”陈韻琍说。


串联夫子庙和老门东的小西湖街区,是南京28个历史风貌区之一。在时光的冲刷下,片区房屋年久失修,居住拥挤,水电气等设施布局不完善,存在严重安全隐患。部分居民期盼搬迁,而另一些居民却故土难离。


2015年,秦淮谋划小西湖街区改造时,探索了全新的老城更新思路,由“拆改留”转向“留改拆”,“留”摆在了优先位置。政府告别完全主导权,建设方、专家、居民等多方坐下来,协商着一起办。最终,小西湖街区810户居民,300多户选择留下。


原居民与新业态比邻而居。历保集团供图

小西湖改造过程中,充分尊重街巷的尺度、肌理,以院落和幢为单位,“一院一策”“一院一型”,以小尺度、渐进式的微更新,不仅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条件,也探索了共生院子、共享院子等多样改造形式。


腾出的空间引进精品民宿、餐饮、虫文馆、顾业亮大师工作室等新业态,形成魅力独具、特色鲜明的IP。位于小西湖中心区域二楼的“见植”店铺就是其中一家,30平方米的空间内,有着400多种绿植。主理人之一肖文武在这里打造了一座“生活美学体验馆”,深受年轻人喜爱。


小西湖街区航拍图。历保集团供图


让历史的痕迹在这里延续,小西湖年内即将有“湖”。朱雀里5、6号楼的北面围挡部分,计划重新建设400余平方米的“小西湖”。小西湖街区的建设方、南京历保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持续推进老房子、老建筑活化利用,要着力算好3本账:满足居民生活需要的民生账,引入老澡堂、餐饮等业态;符合历史街区风貌的文化账,丰富文化体验类项目业态;各类业态总体盈利的经济账,保证老城区更新改造可持续、能推广。


市井烟火气与现代时尚感在这里交织,小西湖街区已成为当下游客“深度打卡”南京必去的景点之一。小西湖城市更新项目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成为全国城市更新优秀案例。



03
“盆景”变“风景”


城市更新更可持续


作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南京一直致力于探索快速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文化保护路径。南京历史地段保护已经从1.0时代走到了3.0时代,保护的关注点实现了从建筑到街巷再到人的转变。1.0时代的夫子庙街区关注建筑风貌,2.0时代的门东街区关注街巷肌理,3.0时代的小西湖街区注重有机更新、持续更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京深入探索推动有温度的城市更新,持续重塑城市空间、激发城市生机活力、优化宜居品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21年11月,南京入选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现已积累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可复制的经验和做法。截至目前,南京市先后公布了 4批次48个城市更新试点项目, 15个项目列入江苏省城市更新试点项目。在今年上半年公布的首批《江苏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中, 近三成来自南京



小西湖共享院落远近闻名。历保集团供图


有温度的城市更新,贡献出的不应仅仅是案例,更重要的是探索成熟、完整、系统的城市更新路径。


配套政策持续护航,2021年入选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后,南京印发《南京市城市更新试点实施方案》,制定了5年分4步走的实施路径,并公布了小西湖等首批13个更新试点项目;


2023年,南京又发布了《南京市城市更新办法》,为全市城市更新工作提供基本依据和行动指南。


今年,南京又印发城市更新配套文件《南京市城市更新实施主体管理工作细则(试行)》等,不断为城市更新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图片来源:南京城市更新


政府主导、尊重居民意见、招募主理人、社区营造(规划)师“上岗”等,多元参与是推进城市更新的基础与保障,有利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效应。今年8月,100名社区营造(规划)师“上岗”,我市首批13个项目,开始了社区更新与社区营造(规划)师的“双向奔赴”。


在南京大学文学院文学与城市空间研究中心主任陈卫新看来,城市更新的实质是改良人与建筑的关系,更新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提升大家的获得感与幸福感。石榴新村、小西湖等项目解决民生问题,获得市民的广泛认同。


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可以在当下的时间节点上为城市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可以充分利用“文都”的特点,节控成本,鼓励文化赋能城市更新。


陈卫新建议,一方面,政府应当在城市更新资金投入方面有所提升,关注民生,降低商业预期;另一方面规划层面关于城市更新的相关政策措施应更好地落实。总之,城市更新工作是循序渐进的,且会因为项目所处位置、产权、环境等方面的关系,差异性大,须一事一议,加大前期研究力度、协调能力、社会治理是城市更新可持续推进的关键所在。





END


来源:紫金山观察
审核:吕明辉 
审稿:卢海松
编辑:杨晓欣
宜居南京
微信号|njhouse2016
扫码关注
点分享
点收藏
点在看
点点赞

宜居南京
统筹全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组织拟订物业管理政策,指导住房制度改革,推进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实现宜居南京的梦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