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998年,由航天燎原塑胶、模具车间改制组建的成都航天模塑股份有限公司,经过20余年发展,成长为总资产达58.5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并以全资子公司的身份加入院唯一上市平台——航天智造。公司专业从事汽车内外饰件、动力总成零部件产品设计、模具研发与制造,在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等全国主要汽车产业基地建立了25个生产基地。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等多重严峻挑战中,航天模塑表现出超强韧性,今年上半年销售收入实现34.92 亿元,同比增长51.88%,为稳住院经营基本盘作出了积极贡献。院官微特别推出“跟着汽车去远行”专栏,探访航天模塑的制胜秘笈,本期我们来到位于吉林省长春市的航天模塑长春华涛汽车塑料饰件有限公司。
提起中国汽车工业,长春一定是一张耀眼的名片。新中国汽车工业从这里起步,创下了无数个“第一”,在厚重的历史积淀下,大众、丰田、红旗、奥迪等多个品牌车企雄踞长春,更辐射带动数以千计的汽配企业在此生根发芽,绘就新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壮大的恢弘画卷。
2012年,瞄准长春丰厚的产业蛋糕,一心要在汽配产业大展拳脚的成都航天模塑股份有限公司(现称成都航天模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航天模塑”)作出大胆举动——收购长春老牌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长春华涛汽车塑料饰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春华涛”),新时代航天人“闯关东”的故事由此开篇。十多年过去,长春华涛如今发展如何?我们斜跨祖国西南到东北的大对角,飞跃千里,追寻答案。
融入航天,在重塑中发展壮大
“从民企到航天企业,不只是体制的转换,更是经营理念、管理方式的重塑。”提及往事,长春华涛副总经理于淼说。彼时的长春华涛,虽然守着汽车城,但因经营管理不善,正面临着发展的困难。公司管理粗放,老板一人说了算,规章制度严重缺失……企业重塑刻不容缓。
航天模塑派出精干的领导团队接管长春华涛后,首先从建章立制入手,把收购次年定为制度建设年,119项工作规范和制度密集出台。然而,各项制度刚开始执行,就收到了负面反馈。长春华涛装配车间主任、当时还是生产小组长的方加江记忆犹新地回忆道:“过去生产了报废产品,只需要口头报告班长,航天模塑来的领导却要求员工把废品作登记、回收,还要分析报废原因,工作量增加了,大家觉得公司‘挺事儿’的。”
面对不解、抵触,长春华涛在新旧观念的碰撞中前行。过去在车间里见不到公司领导,现在总经理一天要来车间三四次,甚至还亲自钻进设备检查,与职工一起分析产品报废原因、鼓励职工小改小革。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良品率明显提升,个人计件数增长,职工收入随之增加,大家转眼变成制度的拥护者,这项制度甚至还推动掀起了职工之间探讨工艺技术的“传帮带、学赶超”氛围。
正当企业走上正轨,一切向好发展时,一场更大的考验悄然袭来。2013年,因主机厂市场战略布局调整,公司配套的主要车型转产外地,订单量骤然归零,多条产线停工,丢掉了主要收入来源,公司入不敷出,经营面临巨大困难。2015年,公司被列为集团公司特困企业。
挥师北上,不料却遭遇困境,融入血脉的航天基因不允许航天人半途而废、放弃最初的战略构想。公司展开全方位自救,梳理优化各项业务,推行精细管控,厉行降本增效。有车间职工还记得,那段时间,时任公司总经理一天来车间几次,东瞅瞅西看看,查找生产制造上的问题,寻找降本增效的机会,由他推动改进的一项生产组织方式,让生产效率提高了8%,释放产能13%。公司领导的身体力行带动了公司上下的积极性:采购部门强化成本管控,积极开展采购降价谈判,节约采购款600多万元;质量部门严抓生产质量,大幅减少报废率,生产材料利用率提高12%;制造部门根据公司产量低、耗电少的实际,调整了容量过剩的变压器,降低电费支出,实现万元产值耗电降低50%,还通过回收利用蒸汽能源和废水以提高能源使用率,开展设备跑冒滴漏大检修,使月耗煤量下降40%,用水量减少55%;生产车间加强设备模具维护保养,万元产值维修备件费从210元降至35元……一系列降本增效举措全面铺开,大量“出血点”被止住,公司管理基础得到夯实,也锻炼了员工队伍,为走出困境打下坚实基础。2016年公司实现赢利。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者。2018年,跟踪了几年的一款品牌车型投入量产,公司凭着出色的管理能力迅速组织力量扩大生产,抓住了翻身的机会,实现营收与利润的迅猛回升,彻底甩掉了“特困企业”的帽子。长春华涛经营团队以航天人务实的作风、专业的能力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更赢得了公司上下的信服。2018年,公司老厂区因市政拆迁,要从市区搬往郊区新建,担心人员流失,公司提前招揽了几十人的人员储备,“白忙活了,没有一名公司中层因搬迁提出离职,普通职工也几乎全部跟随公司迁来新厂区。”负责人力工作的公司总经理助理孙锐说道。
历经市场风雨,紧跟产业发展的方向,长春 华涛紧紧抓住汽车国产化和以塑代钢产业发展机遇,在这片丰厚的土地上深耕细作,不断突破跃升,成功进入6大主机厂核心配套圈,企业效益逐年攀升,成为长春朝阳经开区明星企业,先后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吉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吉林省绿色工厂、长春高新技术企业50强、长春市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
站在7万平米、比老厂区大了近一倍的新厂区,一排排高大敞亮的厂房错落有致,新落成的职工宿舍即将投入使用,繁忙的货车不断驶入驶出。从本土成长为公司负责人的于淼深有感触地说,长春华涛的发展变化离不开航天模塑的帮助和支持,远离亲人来到这里的管理团队给公司带来先进的管理和文化,“成为航天大家庭的一员,长春华涛是幸运的!”
数智赋能,打造产业标杆
走进长春华涛的生产车间,现代化生产气息扑面而来。AGV物流车穿梭自如地搬运着物品,各式各样的机器人挥舞着手臂进行着拉铆、安装、喷涂等活计,随处可见的显示大屏实时显示各工序的设备状态、生产质量、库存数据等生产信息……自动化生产已成为公司的一大亮点。
分管研发工作的公司副总经理刘志瑾自豪地说:“这几年针对生产堵点和人员需求量大的产线进行自动化改造,直接减少作业人员,有力地提升生产质量和效率。”眼前,由3台自动化机器人组合而成的前端框架自动化生产线上,仅1位工人就轻松掌控全场。只见3只机械臂上下翻飞,配合默契一一抓取空架、举高转移、镶件拉铆、放下成品,动作干脆利落,过程行云流水。据介绍,汽车前端框架重达十几斤,需要5人配合才能完成装配,耗时耗力。现在机器换人,装配节拍从150秒降到85秒,质量也更稳定可靠。
自2019年起,公司发力自动化生产体系建设,已经建成了17条自动化产线,拥有五六十台生产机器人,生产自动化率超过60%,PPE产品数字化生产线被列为吉林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入库项目,成为行业标杆。
这两年,公司又以信息化技术为突破口,走上了信息化带动生产制造的快车道。在物流部,一块高清大屏展示了公司刚上线运行的车控系统界面,滚动显示着预约入场车辆的车牌号、进场时间、进场入口、停靠位置、在场状态等信息。据物流部工作人员介绍,这套系统可以根据车辆任务的紧急程度和厂区道路状态,提前安排车辆的进场时间和路线。投用之后,来厂送货、取货车辆排长龙、乱停放的问题得到解决,厂区装卸货效率和物资库存周转率都得到明显提升。时新的工业互联网技术也在公司落地生根。在上料车间,工人轻点手机,打开程序,扫一扫原料袋和搅拌机上的二维码,提示料机匹配成功,开机指令从手机端瞬间传输至搅拌机,机器得以激活运行。这款公司开发的上料核验手机程序上线后,车间再没发生过工人上错料、开错机的事故。
新一轮科技创新浪潮正在袭卷汽车产业,也倒逼着汽配产业转型升级。近年来,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和研发队伍的建设力度,通过与长春本地高校共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多种方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目前,公司研发中心已获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68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项。
2018年,公司依靠自身过硬的技术实力,自主研发、投产了长春首条、至今仍是全市唯一一条的自动化水性涂装产线。使用水性涂料代替了油性涂料,减少了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逐步实现生产原料无害化。敢为人先,长春华涛已成为当地智慧、高效、绿色现代企业的样板。“下一步公司将全力打造智慧工厂。”于淼充满信心地表示。
管理发力,跑出提质增效加速度
不知从哪天起,汽车产业的内卷成为常态,价格战风烟四起,身处产业链中下游的汽配企业更是短兵相接、压力巨大。在长春有1000多家汽车零配件制造企业,与公司存在同业竞争关系的就有30多家。如何在有限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是必须面对的问题。“用最优的成本,做更好的质量”是公司给出的答案。
几年前,主机厂出于成本考虑,计划将旗下德系豪华轿车的后窗外饰由进口改为国产,先后与多家合作企业接触,都因质量、价格等多方面原因未谈成。闻此消息,长春华涛主动上门请战,经过反复磋商,主机厂决定让他们一试。公司项目作战室里,巨幅看板铺满整整两面墙,产品的关键事项节点、各阶段成本变化点清晰列出,项目团队每天在这里向工艺、生产、成本、质量问题“开战”。一年后,这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拿出了主机厂所需的满足世界汽车工业最严苛标准的产品。这是扬名的一战,一款蜚声国际的德系豪车从此用上“华涛造”,主机厂送来了“优秀国产化奖”奖牌,也送来了更广阔的市场。
市场打开,管理跟进。2018年,长春华涛引入ERP系统,全面推行了“五精管理”,围绕营销、开发、运营、经财、支撑等全业务流程,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持续提升企业效率和效能。物资采购是公司支出大类,为了严控成本,长春华涛推行核价制。从比价到核价,虽然一字之差,但其中内涵却大有不同。比价采购的成交价往往是几个供应商中最低的报价,价格由供应商定。核价,公司则可以通过核算供应商的报价明细,掌握其实际成本,找到压价空间,谈价就更有底气。去年,公司就通过核价采购,从用工、用料、耗能等多个方面找出了价格谈判点,用不容辩驳的数据,让向来在价格上不妥协的外国供应商做出让步,报价降低两成,节约采购资金上百万元。
在车间采访拍摄时有个细节令我们印象深刻:现场一处光线不足,我们请工人师傅开灯补光。拍摄完成,几乎在向他示意的同时,他关掉灯,俏皮地说了声“节约用电!”在长春华涛,从管理部门到生产一线,每年都有降本指标。据统计,今年公司各项成本节约已经突破1000万元。
就在不久前,市场传来一个好消息,长春华涛仅以低一元的微弱报价优势从5家企业中胜出,成功获得某品牌车项目。这是一个近乎理想的结果!面对白热化的竞争市场,产品成本几近透明。“关键时刻只能拼了!如果拿不下市场,连改进的机会都没有。”于淼神色凝重地说。
市场竞争中,价格问题常常留有斡旋的空间,但质量问题从来没有讨价还价的机会。去年,公司下游供应商的配件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整改合格后错过了前往长春的航班。为了保供,配件连夜空运至离长春最近的哈尔滨机场,公司驱车跨省接货的同时,工人带着总成件在主机厂外等待来货装配,最终踩着交付时间线有惊无险地交了货。说起这事,大家依然心有余悸。如果不能保供,公司将按每分钟1300元向主机厂交付罚款,这可不是小数字,更严重的是还可能丢掉市场。
市场是冰冷无情的,置身快速运转的产业链,保链、强链绝不是一句空话。近年来,公司大力加强产品质量建设,一方面加强硬件投入,通过技术手段防错,另一方面建立严格质控体系,提升自我纠错的能力。今年9月,公司发泡产品出现质量不稳定的苗头,公司随即启动质量日清会。每天一早,公司领导听取相关部门汇报前一日质量问题产生和解决情况,共同研究处理方案。质量日清会连续召开1个多月,日发质量问题从20多个降低到一两个。
坚持对产品成本和质量的极致追求,长春华涛一步步从小零件生产企业成长为总成供应商,获得大众、丰田、红旗、奥迪、吉利等多家用户的青睐和表彰,价优质好名头越来越响。
大江奔涌,昼夜不歇;大潮澎湃,风帆正劲。经过无数汽车人的拼搏奋斗,中国已连续15年稳居全球第一大汽车产销国宝座,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领跑者。长春市更是响亮提出建设一流国际汽车城、到2025年全市汽车产业集群产值力争突破1万亿元的目标,跟随中国汽车产业强劲的发展脚步,抢抓机遇,不惧风雨、直面挑战,长春华涛一直在路上!
供稿/王晓彦 林志超
视频/弋果
编辑/秦闽川
责编/冯锟 毕磊
监制/王晓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