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笔谈】“三个赋能”培育新质生产力

政务   2024-11-11 18:28   云南  

核心提要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不仅仅是一个经济过程、技术过程,更是一个文化重塑的过程,要促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释放“文化+”赋能效应,催化培育以文化为内核的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构建高效协同的技术创新体系,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创新内核”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着眼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大理州结合自身发展实际,积极探索以文化、科技和人才赋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法路径。
坚持文化赋能,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厚植创新沃土。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不仅仅是一个经济过程、技术过程,更是一个文化重塑的过程,要促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释放“文化+”赋能效应,催化培育以文化为内核的新质生产力。挖掘内涵,推动价值转化。坚持人文内涵,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依托,推进生产力与社会发展、文化需求协调融合。大理历史文化底蕴丰厚,针对文化资源挖掘深度广度不够、同质化突出、活化利用率低等问题,要按照精品化、差异化、特色化思路,加强对人文内涵、人文情怀、人文精神的淬炼,构建系统的优秀传统文化体系,使文化遗产从无形资产变成有形资源,不仅“活起来”,而且“火起来”,成为最时尚的“文化符号”。智能发展,释放创新效能。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兴起,数据、算力、人工智能等新型生产要素引领文化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要创新文化产品生产、消费模式,培育壮大数字文化产业,推动形成一批以数字技术、信息、产品和服务为核心的文化产业新业态,推动体育、文化、旅游、康养等业态深度融合,锻造文化新质生产力。
坚持科技赋能,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源头活水。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构建高效协同的技术创新体系,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创新内核”。“定向研发”开展技术攻关。组织新型研发机构、创新联合体等开展核心技术攻关,突破“卡脖子”技术和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成果,构建高水平技术供给体系。针对科创人才存量不足、创新效能不高、新质生产力策源力不强的短板,强化与“大院大所大企大校”战略合作,围绕洱海保护治理、文旅康养等重点产业中的创新驱动需求,引入知名高校科研团队和专业力量,全面提升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支撑能力。海菜花贮藏保鲜、“控卡”白芸豆免煮米饭等系列创新技术和产品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丰源甄选”“叶上花”等绿色商标让产品变成商品,走出大理、走向世界。“集群示范”推动成果转化。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集智聚势、多方发力。联动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建立教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联合体,培育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引导院士专家工作站、企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转型升级,融入推动技术研发、检验检测、中试验证、产业熟化全链条建设,构建形成人才互动、平台共建、资源共享、成果共用的科技成果转化新格局。全面推广“科技小院”模式,建立5家新型研发机构、5家国家级野外站和省级重点实验室,统筹布局58家院士专家工作站,构建形成“5+5+N”科创基地集群。聚焦科技成果转化,邀请知名高校共建“双招双引”示范基地,打造校地合作典范,加大科研成果推广,破解技术研究、试验开发、产品生产、产业发展瓶颈。“产才融合”释放创新价值。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新质生产力是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改革力量。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才能实现产业体系转型升级。针对产业结构不优、科技结合不紧等问题,重塑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围绕产业链构建人才链、布局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和园区。完善产才融合政策体系,探索“产业集群+人才支撑+科技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发展模式,全过程创新人才与产业链发展的融合生态,让创新链产业链实现良性循环。
坚持人才赋能,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基础支撑。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必须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要统筹抓好人才“选育管用”,充分发挥用人单位主体作用,为人才减负松绑,强化区域流动,提供服务保障,营造鼓励创新、百花齐放的良好氛围。引育并举,集聚科技创新人才。强化顶层设计,借鉴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做法,完善党管人才制度机制,搭建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加快形成人才引领发展战略支点和雁阵格局。聚焦科技人才需求目录,着力培养引进急需紧缺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研究型、技能型人才,建强创新人才队伍。放权松绑,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加强科技体制改革和政策统筹,推进管理和制度创新,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创新科研机构管理模式和领导体制,探索灵活的引才用人机制,增强科研机构自主管理权,在技术路线决定、经费支配、职称评聘方面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权限,突出以创新价值、能力、质效为核心的评价导向,探索利润分享型、股权授予型等分配方式,是解决科研成果与市场应用“两张皮”现象的成功经验。大理州出台新型研发机构引进和培育管理办法,明确准入条件、保障支持、退出机制等制度,将科研机构事业单位类型调整为公益二类,鼓励走市场化路子,增强“造血功能”。推行“教产学研用”联合创新模式,将新型研发机构委托高校进行运营管理,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构建“平台+人才+项目+产业”运行机制,实现人才集聚与研发创新的优势叠加。优化服务,营造近悦远来环境。新质生产力对人才的结构、效能和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人才服务呈现出机制市场化、流程周期化、平台数字化、对象多元化的特点,既要强化硬件投入,不断健全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为科技人才提供宜居宜业的一流条件;也要提升软件水平,提供开放包容的创业环境,让科技人才甘坐“冷板凳”、勇闯“无人区”、善打攻坚战,加速形成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圈,打造辐射南亚东南亚的云南一流人才中心和区域创新高地。
(作者系云南省大理州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编辑:李玉芳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云南迪庆先锋
宣传和解读党的组织工作方针政策,展示迪庆组织工作的特色和亮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展现迪庆特色民族风情文化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