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提升基层组织力 用好“1262”机制

政务   2024-11-07 10:05   云南  

在今年7月召开的州(市)党委书记座谈会上,省委书记王宁强调,全省正值主汛期,安全度汛考验基层治理能力,要落实落细防汛“1262”预警叫应机制(以下简称“‘1262’机制”),完善从村到户到人的“最后一米”,宣传推广防汛避险成功案例,科学果断组织危险区域群众转移避险,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近年来,我省通过开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把党员群众有效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推动“1262”机制细化到户到人,织密防汛安全网络,筑牢防汛减灾屏障。截至10月底,全省共经历13轮强降水天气过程,洪涝地质灾害风险突出。面对异常严峻的防汛形势,通过不断完善和有效运用“1262”机制,全省实现有记录以来洪涝灾害人员零死亡。

用好村组网格,责任到户到人

“1262”机制是我省防汛救灾中的一项创新举措。“1262”机制的具体内容是:各级气象部门提前12小时预报强降水(大于50毫米)落区精细到县(市、区),提前6小时和2小时预报强降水(大于50毫米)落区精细到乡镇;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提前12小时划定防范重点区,提前6小时预置救援力量并组织特殊人群转移,提前2小时组织受威胁人员转移。2022年汛期,我省初步建立了“1262”机制,经过几年的实践,这项通过精细化气象预报与及时递进式应急响应联动的机制不断完善,全省应对暴雨、洪涝、山洪和地质灾害的防范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在“7·19”抢险救灾中,芒市西山乡弄丙村吕折第二村民小组村干部迅速转移群众。芒市委组织部供图


“1262”机制的关键在于关口前移,时时刻刻、桩桩件件都要跑在灾害来临前,掌握主动权。对于掌握主动权的重要性,芒市西山乡弄丙村吕折第二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赵海感触颇多:“如果不是‘10联户网格’,我们村当时身处险境的17户34名村民,很难在16分钟内成功转移。”今年7月19日5时30分,赵海接到西山乡值班人员的电话,收到暴雨红色预警。按照“1262”机制,他要随时做好组织转移避险准备。巡查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后,赵海即刻安排网格长逐户逐人协助群众转移。原本熟睡的村民们撤离到安全地带不久后,该村民小组出现山体滑坡,村里大片土地被掩埋。
“10联户网格”是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探索基层治理模式之一。在德宏州,每3至10户建立1个“10联户网格”,指定1名网格长作为信息员,对各类自然灾害进行快速反应。
我省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充分用好村组网格,将防汛责任落实到户到人。临沧市实现基层党组织体系网和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网“两网融合”,确保转移避险工作落实落细;昭通市镇雄县建立“联户轮守”机制,强降雨期间分户分时段轮流守夜,发现险情立即叫醒联户家庭,做好应急准备。
按照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印发的《关于“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效能提升方案(试行)的通知》,目前,我省已基本建立起以乡镇为单位、以村民小组(小区)等为网格单元的基层转移避险网格化管理机制,逐级划定包保范围,明确叫应和转移责任,做到“敲开每扇门、叫醒每个人”。

建立演练制度,提升避险能力

今年入汛前,省委书记王宁多次在省委有关会议上强调,要落实“1262”机制,抓好防汛备汛各项工作。在“七下八上”的防汛关键期,他又多次强调,要落实落细防汛“1262”预警叫应机制,完善从村到户到人的“最后一米”。

“7月31日至8月1日,勐海县遭遇10年来的最强降雨天气,流沙河勐海段水位持续上涨,险情频发。”勐海县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此轮强降水不仅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受损,还造成数百间房屋损坏,当地紧急转移危险区群众607人。“进入汛期,勐海县通过举办‘1262’机制专题培训会,持续提升基层应急力量和党员群众识灾、避险的能力。”该负责人说,各级党组织把广大党员干部组织起来,做好较为充分的准备和预案。因此,当自然灾害来临时,受灾群众能在较短时间内转得出、转得快、转到位。
“咚咚咚”,只要听到极具穿透力的大锣声,昭通市镇雄县木卓镇新桥村的村民就会立即放下手中的活计,按照应急演练预案撤离路线快速有序地撤离至临时安置点。“这样的预警信号虽然原始但很有用,这也是我们基层党组织探索出的一条务实管用的经验。”据新桥村党总支书记吴道松介绍,新桥村属于“三山夹两水”低洼地带,防汛压力较大,每年5月村党总支都会组织群众开展应急演练,引导群众牢记“一个信号、两个不要、三个认准”,即统一以锣声为撤离信号,不要不听招呼到处跑、不要只管钱财不顾命,认准带队人员、认准撤离路线、认准避险地点。新桥村经常因强降雨而发生灾情,但得益于及时响应、有序撤离,该村已连续10年汛期内未发生人员伤亡。
为推动“1262”机制落地见效,今年以来,我省累计开展转移避险演练9.6万场次、615万人次,举办全省防汛抗旱业务培训班,组织各级各类防汛责任人开展培训3046人次,群众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避险能力得到提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切实保障。

健全“即叫即应”,精准安全防范

从接到预警到灾害发生,如何在极短的时间内,让预警信息直达防汛工作一线、直达工程管理单位、直达水库,直接到村、到户、到人,并转变为迅速反应、有力应对的具体行动,显得尤为重要。

7月23日,德钦县出现持续降雨天气,按照“1262”机制,云岭乡斯农村明永村民小组监测员在巡查排查中发现,明永冰川景区内的明永河出现山洪泥石流险情后,立即将情况报告云岭乡防办。“得知险情,我们第一时间启动了全面预警叫应,对村民和游客进行全面搜寻,不留盲区死角。”云岭乡党委书记安吾品初说,乡党委、乡政府一方面迅速组织干部职工、村“两委”干部等赶赴现场进行灾情处置,另一方面与景区联动搜寻游客。短短34分钟,各方力量闻令而动、紧急集结、通力协作,顺利完成从发现险情到成功撤离的全过程,保证了20名居民、12名游客的安全。
全省各级党组织严格落实“1262”机制,在完善应急处置方案和工作流程的同时,借助完善的信息平台,面对灾害,做到早发现、早行动、早转移。“通过我省水旱灾害应急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各级防办、网格长、网格员都能即时接收‘1262’预报信息、反馈应对情况,有效提升预警、反馈信息和应急指挥针对性。”省应急管理厅水旱灾害应急救援管理处有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建成了覆盖州(市)、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20户以上自然村的应急广播体系,各类应急广播主动发布终端超过13.6万个,可以广泛播报预警和转移信息。
截至10月底,全省各级围绕“1262”机制下沉干部27.49万人次,做到每个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都有“一名县乡领导负责、一名村组干部包点、一名以上群测群防员值守”。在严峻的防汛形势下,累计提前转移受威胁群众9.24万人次,成功应对了13轮强降雨过程,未发生因洪涝灾害导致的人员死亡、失踪情况,机制运行取得明显成效。
本刊记者 王学勇


  编辑:李玉芳    

来源:2024年第11期《云岭先锋》

云南迪庆先锋
宣传和解读党的组织工作方针政策,展示迪庆组织工作的特色和亮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展现迪庆特色民族风情文化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