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大警务硕士 | 风雪只配压我两年!太精彩了,联考失利战考研,又放弃读研,再考在职。

文摘   2024-11-12 11:55   浙江  



点击阅读

● 东哥说 | 2024年全国公安工作会议,对考研的影响
 东哥说 |Y22、Y23、Y24一战上岸比例、非警校生上岸比例
● 东哥说 | 公安学考研,学校想考察你什么能力?
● 东哥说 | 警校生有无优势?但英语好的人,优势非常明显
● 东哥说 | 如果真要讨论难度,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缺一不可。#学硕
● 东哥说 | 真题到底什么用?
● 东哥说 | 25考研同行者暑假集训营班会内容(对外版),考研只关乎努力,与运气无关
● 东哥说 | 非警校生报名人那么多,为什么考上这么少?你需要注意什么?(学硕)

 

 

 

今年2月26日,终于盼到了考研初试成绩,359分,第一时间跟东哥分享,他回了我一个字:稳。



3月31日,顺利完成复试,平平淡淡,毫无波澜;

4月8日,收到拟录取通知;

5月27日,选到了心仪的专业——警务指挥与战术;

6月21日,出差回来,顺路签收了录取通知书。



至此,2024考研圆满结束,初试以后的进程被一个“稳”字贯穿,下面我将和大家分享我的考研历程。 



其实这是一篇欠了好几年的帖子,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我的考研经历要从2019年开始说起,五年三考,三战两胜,个中历程,相信不仅能对在职考生有所帮助,也能给非在职的学硕考生以一定的触动。


2019年春天,我迎来了在浙江警察学院的最后一个学期,同时也遭遇了公安联考落榜的噩耗,通过率95%的考试,我却成为了那可悲的5%,也成为了区队里的1/30。


开学后,看着同学们一个个与家乡公安局进行各种就业对接,猛烈的失落感席卷在我周身,有时候明明是走在无比熟悉的校园里,却总感觉自己是个异类,并不属于这里。


那时最怕听见有人对我说“加油”,也许别人是出于好意,而在我看来,一句加油的话只会让我感动心酸、想哭。


好在那时候区队的同学从不在我面前提有关联考的事,也不会来刻意安慰我。


老师也尽量避免“区别对待”我,没有空洞的安慰,有的,只是帮我一起分析毕业前景和其他的就业路径。


大家都很默契地共同守护我这个“垃圾区队长”的自尊心。 



×××


2019年6月21日,毕业的日子还是来了,大家正式各奔东西,我也不得不向大家挥手告别。


作为区队长,按惯例我得最后一个离校,毕业了也一样。


看着兄弟们拖着行李一个个走出宿舍楼,我努力使自己表现得平静,轻轻地说出一声。


我知道出校门的这段路上会有鲜花、会有师弟师妹们的敬礼、会有老师们的祝福、会有拥抱和泪水、会有入海前情绪的释放。


我不敢感受,只是独自转身返回宿舍楼道,像往常一样执行着离校检查工作,站好最后一班岗,尽量不让自己的情绪有太大的波动。


直到一周后的毕业聚会,兄弟们搂着我说:“兄弟,这半年你辛苦了。”


那一刻,所有的委屈、不甘、压抑,通通借着酒精的催化疯狂涌出,眼泪再也止不住。


我终究要离开这个纯净的象牙塔,但是这份最纯粹的大学情我将永生珍藏。


说回到考试,大学最后一个学期我正儿八经参加了两场考试,一场是19年4月的军队文职考试,另一场是5月的浙江省考。


省考由于存在报考限制,应届的公安院校公安专业学生不得报考本省的警察类岗位,所以我也就随便报了一下,随便考了一下,无悬念落榜。


倒是这个军队文职考试我是好好准备过的,入围了某部队院校助教岗位的面试,有较大的把握上岸,但最后还是放弃面试。


也就是这次放弃,让我彻底想明白一件事:我就是要当警察,这份职业情结属实无法割舍。


既然如此,最难的那条路赫然呈现在我眼前:考研公大。



迷茫的时候,要选择难走的路


做出考研决定后,我开始在网上搜罗考研资料,从研招网逛到贴吧,再从贴吧刷到淘宝,也算缘分吧,在没有人指导推荐的情况下快速锁定了“张东申”和“同行者”两个关键词,并决定用同行者的资料备考。


回过头看,可以说我这个起步的决定很大程度上领先于其他备考的小白了。


但事情往往不会那么顺利,由于那时我接受不了一套笔记八百多元的高价,转头就花了三百多在闲鱼上捞了一套盗版,以至于我还是通过盗版书封面上的二维码加到了东哥的微信。


我记得当时聊了一会儿后,东哥说怎么没印象我有下过单,我说我是在闲鱼买的书,场面一度很尴尬。



即便如此,他还是给了我一定的指导,让我初步明白各科的学习进度怎么排,这一点让我感觉很惭愧。


当然后来我也不断购买其余的同行者正版资料,比如“名词解释合集”、“精简背”、“模拟卷”等。


一来旨在消除自身的愧疚感,二来确实也想明白,选考研资料这件事还是得使正劲、走正道,毕竟正版和盗版之间的信息差不是几百块钱能衡量的。


东哥:然鹅,只有那一套资料才配备全过程辅导


毕业聚会之后,我马不停蹄地赶往隔壁区队的一位同学家,且称他为Y同学。


Y同学同样联考落榜,同样选择考研公大,同样是区队长,我们两个“垃圾兄弟”在2019年的六月底再次聚首,履行毕业后一起学习的约定。


Y同学的妈妈在我来的当晚就把家里一间客房爆改成我们俩的学习室,那个七月我们第一次体会到了“两眼一睁,开始竞争”的感觉。


考研的巨大压力和对前途的焦虑使我们做到极其自律,每天七点起床,七点半准时开始学习。


除了吃饭睡觉几乎就是在背书、记单词、看政治,晚饭后抽半小时到一小时到公园里运动,晚上十点以后看状态收工。


印象里每天都是这么过的,只有两次例外,一次是两个人都坐不住了,浑身难受,出去踢了半天球。


还有一次是晚饭后陪Y同学出门约会,他俩虽然在同个县城,但那会儿得有个把月没见了。


出门后他们一对,我独行,走在路上看着来来往往的车,突然魔怔了,脑子里弹出“破坏交通工具罪”这个罪名,然后我就开始回忆这个罪的释义和构成,想完这个罪就开始想其他相关罪,想着想着开始回忆起“危害公共安全罪”这整个章节。


直到在电影院坐下,电影都开始放映了,我居然还在心里默背今天和前一天背的刑法知识,结果背得缺胳膊少腿的,电影也没看安稳。


初学阶段的学习就是这样,你说记不住知识吧,一有空,脑子里都是书里的东西;你说学得好吧,背也背不准确,记也记不完整。


倒也不奇怪,面对四本枯燥晦涩的专业课笔记,任哪个正常人都没有过目不忘的能力吧?


还是回归东哥的指导,一上来不要急躁,尽力去记框架、记大条,整体有数了以后再去慢慢记大条下的字句,一步步消化细节,切忌贪多贪细。


在Y同学家的那一个月让我形成了自己的学习节奏。


我每天会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大量记英语单词,充分利用左脑去记单词的“形”,看到大概知道什么意思就行,而不苛求拼写。


剩下的时间几乎全部全部用来背专业课笔记。


我的策略就是硬背、无脑背,丝毫不去纠结个别字句的意思,管它难还是不难,记下便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那时候我对老祖宗的这句箴言也是有了深刻体会,当时书里一些我初认为模棱两可或不知所云的东西,经过反复诵读,个中奥义也就悄然钻入脑中。


所以说学专业课一定要有持续性和反复性,即便是“苦学”、“笨学”,只要不离开“学”,终能开悟。


和Y同学的“战斗房”


时间很快来到八月,浙警院的新一届大四开始了暑期公安联考集训,经过个人申请和老师的照顾,我按计划离开了Y同学的家,回到学校继续备考。


作为一个落榜生,在校园里面对师弟师妹们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好在我在到校前已经做了充足的思想建设,前途和面子,我选择前者。


有了七月的沉淀,加上校园里纯粹的学习环境,在学校的那个八月是我的专业课知识高速积累的阶段。


那时候脑子已适应了高强度背书的工作状态,面对前期在Y同学家已经背了两边的刑法学和宪法学,重复起来已经不是很吃力了,面对新学的管理学和公安基础知识,上手也明显从容了起来。


英语单词更不必说,记忆目标从“混个脸熟”转换到“熟练拼写”,学习效率和学习要求想必一开始提升了不少。


寝室桌上贴的每日学习计划


八月的我每天早出晚归,成了教室的开门人和关灯人,说到底,还是要把学习时间顶上去。


我有位老师曾说,如果一个人考研的纯学习时间能达到1000小时,那么他一定能考上。


我对老师的话深信不疑,如果连学习时间都不能保证,那么“上岸”二字从何谈起?


为了管控学习时间,我和Y同学那时一直在用“番茄To do”这个计时软件,广告我就不打,总之很有用。


我们还在软件里组件自习室,公开学习计划和时间,和其他备考公大的小伙伴们互勉互励,软件内无法聊天,也无法查看个人信息,大家默契地通过修改签名老互相督促,当时给我一种一种“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快感。


签名聊天法


在校的一个月,让我印象深刻的除了每天拼命的学习,还有一件小事。


当时的我只是临时“寄居”在师弟寝室,为了不影响同寝室两位师弟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除午休和夜里就寝之外,我尽量不和他们产生交集。


一周后的一次午休,师弟突然对我说:“锋哥,门签加你名字了。”


我先是一怔,然后走到门口看了一眼门签,原本统一打印名字的门签,赫然被手写上了我的名字。


那一刻只感到全身一麻,这就是最纯粹的善意,最不掺杂质的同学情,给我当时敏感的心灵以深深的震撼。


门签上手写的名字 



九月初,学校正式开学,我也回到了家里,就此开启了考研路上最孤独的一程


孤独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身边没有学习伙伴,既没有Y同学,也没有学弟学妹;


第二,落榜警校生回家,村里闲言碎语四起,无论是善意的询问,还是假意的关心,亦或是背后的嘲讽,总让我觉得和身边的世界格格不入。



最后的那两个月,我几乎不离开家门,依旧是每天早上七点半开始学习,晚上的收工时间延长到了11点以后,有时候状态来了也会学到一点钟。


每周日给自己放半天假,用来大扫除和出门买奶茶,整洁的环境和甜食可以使我感到愉悦,更有利于学习。


在家学习期间有两个小故事,完整体现了我当时“无助”和“疯魔”两种状态。


记得刚回家后的一天,我去医院看病,忘记是看的什么病了,只记得最后刷码结账的时候医生问了我一句:“你没有医保的吗?”


我愣了一下,想起来读书的时候我同时有大学生医保和农医保,后来感觉在前者面前,农医保用处不大,还费钱,又考虑到毕业入警后单位也会给我缴社保,到时候大学生医保和公务员医保能衔接上,所以大三那年我就没有再缴农医保了。


结果可想而知,毕业后啥啥医保都没有,跟个黑户似的。


深吸了一口气,略带破防地对医生说了一个“嗯”,拿着单子就走了,回家路上,骑着小电驴,又是一阵的强烈的失落与无助,我怎么就这么惨?



另一个故事,十月份的一天,我明显感觉到自己发烧了,但是为了不耽误学习,加之自己“黑户”的身份,我选择不去医院,而是自己喝水硬抗。


抗到晚上十点,实在扛不住了,头晕的厉害,最后强行把自己拖到床上睡觉,上床前心里一直叨叨:睡太早了睡太早了


那一晚因为睡得太早,没有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心里难过得不行,结果凌晨四点,我猛一睁眼,感觉自己烧退得差不多了,于是直接下床开灯学习。


整个过程竟没有一丝犹豫,现在想起来,真是不疯魔,不成活



家里的学习角


2019年12月20日,我搭上了去市里的车,准备参加考试。


那时因为没有提早预定,考点周边已经没有可住的宾馆了。


好在当地的大学同学收留了我,考前考后在他家里住了三日三夜,期间他从忙碌的派出所工作中硬挤出时间全力为我做好交通和餐饮保障,好兄弟,无需多言!


21日和22日的考试总体非常顺利,但是结果是真不太好。


2020年2月21日,初试分数公布,英语政治勉强达到了130分的目标,但是两门专业课分别考了106分和93分,离240分的目标差着十万八千里,总分也才332分,只比国家线高了5分


其实对于两门专业课,我是很有信心的,考完的感觉也非常好,不仅考的基本都会,自己还押中了几道题,至于为何得分较低,我想还是和考试策略有关,答题的详略、开放性试题的思维发散方向等,这些最好要有人指导。


当然,归根结底还是基本功的问题,书到底有没有背熟,知识点有没有背混,这都是根儿上的问题。


按理说332这个分数是怎么也上不了公大的,但我最后还是上了。


很神奇,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当时公安大学还在招非在职的警务专业硕士,由学硕跨学科调剂而来,我就是因为分数不够,既上不了一志愿,也无法在学科内调剂,从而被调剂到警务专业。


值得一提的是,2020届非在职警硕是目前为止公大最后一届非在职警硕,我也算是搭上了末班车


第二,当时受疫情的影响,公大硕士研究生整体扩招,加之在职警硕人没招满,空出来的招生指标全给了非在职警硕,所以非在职警硕一下子扩招了一百多人,以至于我凭332的分数都毫不费力地挤进了复试,而且排名还不低。 


 

低分飘过


复试就相对比较轻松了,当时还是因为疫情,公务员省考也不断推迟,我的状态就是双线作战,一边在培训机构备考公务员,一边准备考研复试。


后者没有花太多精力,一来当年复试形式是远程面试,一人也就十几分钟,没多少内容;


二来背一本复试的专业课笔记对当时的我来讲实在太轻松;


三来,我还找了两个研究生同学帮我一起准备复试,英语口语、应试形象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指导。


最终整个复试过程很顺,拿了比较高的分数,排名也提高了不少


2020年6月3日,拟录取名单下发,我的名字在第三批次中出现,基本确认上岸。


2020年8月5日,收到录取通知书,至此,我的第一次考研故事正式结束。


可能有人会奇怪,“第一次”考研故事结束,难道还有第二次?这不都考上了吗?


是的,还有第二次、甚至还有第三次,因为我第一次被录取之后放弃入学了,接着又考了两次在职警务硕士。



2020年是精彩的一年,我不但收获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还凭笔试综合分72.95、面试83.2的双高分上岸浙江省公务员考试,获得了回到家乡公安局工作的机会。


可以说加倍拿回了19年失去的东西,也让父母、亲人们、以及自己狠狠顺了一口气。


至于为什么选择放弃读研,选择工作,我只能说,两条路都能实现我的理想,基于家庭经济状况和渴望独立的迫切心态,我选择即刻兑现理想,不愿再等三年了。


公大录取通知书


2020省考笔试成绩单


忘了在哪看来的一句话,“考研这件事,只要经历过,就很难真正放下了”。


是的,工作后我便有了报考公大在职警硕的计划。


原计划20年底入职,21年就去考22届的研究生,但公大在22届的招生简章上加了“在职满两年”的限定条件,于是考研计划推迟一年。


22年五月份,我重新拿起书本备考(这次用的是正版书。。。过程简直轻松,刑法和公基都是19年背了几百个小时的东西,看看基本都能回忆起来,公文写作不需要背诵,我只要解决刑诉这个主要矛盾就可以了。


22年我的备考状态是专业课想看看点,不想看就算了,英语背词,政治随缘,直到11月份才稍微上了点强度,下班后偶尔会学到10点以后。


考前三天开启熬夜模式,充分利用短时记忆在考前抢分。


22年考研最累的是考试的那两天,因为备考比较佛系,乍一上考场竟有些难以适应高强度的书写,专业课整体的答题质量也不如19年,我估摸按在职考研的批卷宽松度,国家线应该是能过的。


结果那年我考了356的“高分”,一眼稳的分数,但是还没来得及炫耀,政治43分又给了我一锤,真是滑稽,当时我还自嘲:胸前的党徽突然不亮了。


我知道43分是什么概念,八成是要挂在这了,结果也不出我所料,政治A区国家线45分,第一次考在职就这么栽了。


东哥:看到我这儿,我都笑了哈哈哈。亏你还是考过学硕的人呢。


时间来到2023年六月,我又一次拿起书本,再次朝公大在职警硕发起冲击。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次我把英语的学习时间分给政治,专业课依旧随缘,只是稍微多留意了一下公文写作。


11月份开始上强度,考前开始熬夜,最后初试分数比前一年多了3分,接下来的进程就如我文章开头所写,被一个“稳”字贯穿。


两张在职警硕初试成绩单


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字,我的写作心态一如几年来考研的心路历程,由紧到松、由苦入甜,由失望、不知所措,到坚决、卧薪尝胆,再到佛系、坦然,这篇文章只给大家分享分享故事,讲讲我这一路磕磕碰碰到达目的地的历程。


经验分享谈不上,也不敢谈,毕竟学硕332的分数实在拿不出手,后面的两次在职考研也只是吃吃老本,过程太轻松,更没有经验可以分享。


我始终想传达的都是精神层面的东西,考研是一次沉默成本极高的投资,更是一场勇敢者的游戏,不倾尽全力,胜利根本无从谈起。


最后,借用《灌篮高手》里三井寿的一句话来结束我的分享——精神可以超越肉体




微店扫码      &      淘宝扫码

 

东哥联系方式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公大考研了
警校研究生如此好的就业,考试方式却只是一个“背”,但是“背”却卡掉了80%的考生,那么备考难度在哪儿?带你一一揭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