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杠村地处大方县兴隆乡西北部,总面积11.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77.72亩,林地面积9618.9亩,辖11个村民组共3800人,其中六寨苗族人口占全村人口的68.9%,是十足的民族村寨。
海花草种植
相传,青杠村是因为村寨周围长满了成千上万棵青杠树而得命。青杠村后来改名叫团结大队,在1961年至1962年间,团结大队又分为两个大队,一个叫青杠大队,另一个叫营寨大队,隶属瓢井区菱角公社。中途分分合合,直到2003年又把青杠村和营寨村合并成青杠村,隶属兴隆乡,名称便一直沿用至今。
青杠村依山傍水,资源充盈,百草丰茂,良田沃野,适宜生存。粮食生产以水稻、玉米、小麦、小米、草米、土豆等为主,豆类以黄豆、绿豆、豌豆、胡豆、红豆等为主,蔬菜类以白菜、白萝卜、红萝卜、茄子、南瓜、莲花白、莴笋等为主,养殖业以牛、马、猪、羊、鸡、狗、鸭、鹅等为主,经济作物以油菜、辣椒、海花、中草药等为主。域内农业生产一般一年两熟,部分稻田因泥脚深、酸水重,不宜种植水稻,改来种植海花。
海花草丰收
勤劳朴实的青杠人在这片沃土上世代繁衍,耕耘不息,创造了丰富深厚的民族文化,尤其是形成独特风格的六寨苗族文化更是独树一帜,在苗族浩如烟海、光辉灿烂的艺术宝库中也毫不逊色。
惊鸿一瞥 经典流传
六寨苗族是苗族的一个分支,主要分布在大方县兴隆、八堡一带,他们喜爱音乐舞蹈的天性已经流淌在血液里,史载“男吹箫笙女弹弦”足以说明这一点。他们节庆时唱《敬酒歌》,婚庆时唱《嫁聚辞》,丧葬时唱《祭祀辞》,不同的曲调和内容体现了不同的感情色彩。青年男女相识也会对唱情歌,有时诙谐幽默,有时缠绵悱恻。他们的乐器也很讲究,分为打击乐和管弦乐两类,打击乐中牛皮木鼓最为常用,管弦乐中则有芦笙、口弦、直箫、笛子等。
口传古歌 传承文韵
在无新创文字之前,六寨苗族的民间文学都是口头文学,多为传唱得来,因此也称古歌,意即“根歌”,主要由七八十岁的苗族老人演唱。从体裁上分为韵文体和散文体,韵文体主要以诗歌的形式展现,散文体主要以传说故事的形式展现。这些流传下来的古歌,由《朵疆氐际》《爹爹养娃娃》《由嫁男到嫁女》《射日月》《洪水朝天》《兄妹成婚》等组成,规模宏大,系统、完整,内容丰富,追溯天地的起源、万物的创造,歌颂苗族先祖的英勇精神,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刺绣
药蕴古法 诊病去疾
在长期与自然和疾病作斗争的岁月中,六寨苗族创立了自己的医药学,把人体的疾病分为内科36症、外科72疾,治疗方法达十余种之多。苗医的诊疗理念及其治疗方法操作方便,取材简单,其中,“有毒于内必发于外”的“毒学说”是苗医针疗的理论依据。苗医治疗针具包括挑针、弩药针、刺针等,通常自己制作,就地取材,方便简单。苗药中,最出名的要数由几十味草药熏制而成的糖药,对人畜风湿麻木、四肢瘫痪、烂疮烂癣、无名肿毒、手足冻疮等疑难怪病有独特疗效。
六寨苗族的疗法由两部分组成,即针具和糖药,治疗时用针均匀粘上糖药,使用巧力逐排扎向皮肤,深浅度根据病痛程度衡量,有排毒、拔毒、止痛、消炎之功。另外,还有很多能够治疗蛇虫伤、刀枪伤、羊儿疯、母猪疯、筋伤骨折、风湿瘫痪、骨质增生等病症的草药,或水煎服,或酒泡饮,或外擦敷用。
工艺赓续 文化塑信
在青杠村,六寨苗族的刺绣、蜡染、雕刻等工艺同样让人惊艳不已。刺绣又叫挑花,花线一般用红、橙、黄、白四种主色,绿色等其他颜色比较少用。绣花针是细针,布料是青蓝布,所挑花纹路清晰,种类繁多。这些刺绣,主要绣在女性的褶裙、男性的腰带以及领带、鞋垫、头巾、背扇、童围上。
送政策到家到户
六寨苗族的蜡染分“蜡”和“染”两大步骤。“蜡”的过程主要是准备布料和蜡板、蜡锅、蜡刀、蜡笔等工具。之后进入“染”的过程,根据情况按时捞布、放布,时间一般在二至三小时内。蜡布染好后放于大铁锅中翻煮脱蜡,直至蜡布上所蜡图案现白色,再用清水漂净即可。六寨苗族服饰在世界苗族服饰中也是很有特色的,分为成年男装、成年女装和童装。这种服饰穿上后,褂袖恰盖肩,裙脚刚被膝,带尾不拖地,长短适中,比例协调,恰到好处。那黑白相间的美丽图案恰似喜鹊展翅,所以“六寨苗”又叫“喜鹊苗”。六寨苗族在头饰装扮上也有讲究,成年男女都用木梳,以自身长发并配以假发挽发髻盘扎于额头前上方,耳垂佩戴铜质耳坠。这种头饰,既美观,又大方。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男性现在已经没有这种头饰了。
六寨苗族的雕刻主要是石雕和木雕,而石雕主要用于墓碑制作,木雕主要用于家具制作。雕刻图案有“龙凤呈祥”“百花争妍”“虎震山岗”等内容。
风物特产 味在青杠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一方山水孕育一方风物,青杠也不例外。来到青杠村,一定要尝尝这里的地道美食,比如咂酒、水花酒、糯米粑、香炒面、鸡八块和盖碗肉。咂酒和水花酒,泛指生活在大方县内的苗族、彝族等同胞自家酿制的一种原生态的传统特色饮料。咂酒也称“竿竿酒”“竹管酒”和“坛坛酒”,古时称“打甏”,原义并不指酒,而是一种古老的饮酒习俗。“咂”,吸吮的意思,再和“酒”字一搭配,立马让人联想到一群人围着酒坛或端起酒碗把酒喝得“咂咂”作响的场景。咂酒的原料是苞谷、谷子、毛稗、高粱、小米、草籽、黄豆等五谷杂粮,水花酒的原料是苞谷或大米,制作过程大同小异,酿制时,先将原料粗磨之后加水蒸熟(或煮熟),然后倒入簸箕内摊开扒散,拌均后撒上酒药,待粮食还有些许余温时,把其舀进锅里,洒上热水,加盖密封好后捂热发酵,直至透顶。发酵后,舀进坛子里,再过三五天,掺进同等比例的水,然后密封,使其糟汁分离。咂酒和水花酒饮入人体后能再度发酵,因此后劲特足,醉后会久不苏醒,人称“砰当酒”或“见风倒”。
整脏治乱进行时
凡节日期间或贵宾到来,六寨苗家的餐桌上都少不了鸡八块和盖碗肉。鸡八块的制作,需选用家养健康成年土鸡(一般是雌、雄一对),砍成八块(头颈一块、四肢四块、肠肚包肝一块、躯干二块),放在锅内加佐料焖炒或干蒸。之所以砍成八块,是因为过去摆客坐的都是八仙桌,在堂屋里,按照大门的方向,长辈或年长者坐上下,晚辈或年轻者坐左右,鸡头、鸡肚敬长者,鸡腿、鸡膀予晚辈,其余部分给余人,鸡汤用来泡饭,所以又有“鸡八块,汤随逮”之说。吃的美食,还有糯米粑(又叫糍粑)和香炒面不可错过。糯米粑是用糯性优质大米蒸熟杵揉锤打、捏瘪弄圆而成的干粮,热时即可食用,冷干了烤软再食用。香炒面则是用优质大米、苞谷、燕麦粒、红稗子等其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炒熟磨制而成的干粮,粉末状,食用时取适量于碗中,加开水搅拌均匀后即可食用。
热情好客的苗族同胞
传奇古树 诉说沧桑
青杠村生态较好,遍山树木郁郁葱葱,高大挺拔,它们点缀了乡村的四时风景,增添了生活的无限韵味。而在大寨组、丫口组、营寨组,通过大方县林业局和有关部门排查核实,有6棵古树极为珍贵,它们历经岁月的洗礼之后依旧苍老有劲,繁茂青翠,在历史的长河中既阅见人间烟火,又遇见过往交织。
这6棵古树分别是:3棵九层皮树位于大寨组,其中两棵树龄估测300年,树高分别是21米、22米,直径分别是320厘米、330厘米,古树等级分别为2级;另一棵树龄估测约1000年,树高30米,直径560厘米,古树等级为1级。2棵沙朴树一棵位于丫口组,树龄估测300年,树高23米,直径346厘米,古树等级为2级;另一棵位于营寨组,树龄估测300年,树高20米,直径270厘米,古树等级为2级。还有1棵青杠树位于营寨组,树龄估测500年,树高17米,直径280厘米,古树等级为1级。这6棵古树见证青杠村的发展历史,诉说着已逝的沧桑,又迎来了美好的未来。
目前,全村人民正同心协力,振奋精神,以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以提高整体经济效益为着力点,加快发展步伐,为青杠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努力奋斗。
作 者:许再晶 收集整理
编 辑:亢清华 杜培先
编 审:陈忠友
欢迎
投稿
①小编 邮箱:dfxrmt085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