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钞”300万亿元,物价为什么不涨?

文摘   2024-05-26 11:02   湖南  
最近一段时间,有两个财经方面的重要数据,对比着看,很有意思。

一个是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过去2个月中国广义货币M2数据;

另一个是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过去2个月中国CPI同比数据。

从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上来看,刚刚过去的3月份和4月份,中国广义货币M2总量连续两个月保持在300万亿元以上,分别是304.7万亿元和301.1万亿元,与此同时,中国的CPI同比涨幅(消费者物价指数),分别是0.1%和0.3%……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统计局、choice
哪怕就观察2022年底到2024年3月份,16个月时间,中国的M2扩张了38万亿元,但神奇的是,自2023年开始,中国的物价指数涨幅,从未超过1%,甚至有近一半时间竟然是负值……

这是一个种下龙种、收获跳蚤的故事么?

有人可能会说,印的钞票,进入资产价格里了呗!毕竟,前几年不是有大领导说,房地产是货币的蓄水池嘛!

这个理由,放到前几年说,是可以的。

因为那个时候,虽然物价也没怎么涨,但房价一直蹭蹭蹭的涨,所以,房地产是蓄水池的言论可谓是深入人心。

但我们都知道,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我们的股市是暴跌的,我们的房价是大跌的……

这,这,这,这,中国印出来的钱,都去了哪里呢?

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目前世界主要国家的广义货币扩张,主要都来源于贷款的扩张。

贷款创造存款,存款统计为广义货币,只要贷款总额度一直涨,那么,广义货币的总量也就会一直涨、一直涨。

这么说来,货币就可以自由的无限扩张了?

不是。

请注意,贷款创造存款,但你得先有人去贷款啊!

而且,任何一个国家,货币想要拥有信用,这个贷款,基本都应该是能正常偿还的贷款,也就是有足够数量的合格借款人,不能是那种“凭本事借的钱为什么要还”的思路,否则的话,一个人或企业,直接贷款100万亿元不用还,信用货币早就没有一分钱信用了。

既然贷款都是要求偿还的,那么,当一个社会合格借款人越来越少,甚至,合格借款人新贷款的额度,还没有偿还的贷款额度高,那信用货币的扩张,也就到了一个临界点了。

这个临界点,我将之命名为“债务通缩拐点”

能够从金融系统贷款的合格借款人,只有非金融企业和居民(因为,整个社会只有这两个部门是真正创造财富的,金融部门是资金中介,政府则是分配财富的),那么,从整体上看,当企业和居民部门的债务到达一个很高的水平,这时候,一方面他们需要偿还的贷款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他们能新承担的债务却越来越少,这样一来,债务通缩拐点就不可避免的来临了。

到了这个时候,因为太多的人和企业需要偿还债务,所以整个社会都会陷入“缺钱”的境地,因为整个社会都显得“缺钱”,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对于非必须的物质消费欲望,会大大降低,一方面很多人缺钱,另一方面很多人降低了非必须消费欲望(所谓的“躺平”)……

更要命的是,如果这个时候,全社会的生产,还是按照原来的模式在继续增长的话,那就意味着,社会上“过剩”的东西会越来越多……

整个社会债务高企,人们的消费欲望在逐步降低,生产还是越来越多,很多人都在缺钱,在这种情况下,你说说物价怎么可能涨起来嘛?

当然,口说无凭,我还是拿数据来说话。

(1)关于债务高企

关于全社会债务高企问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NIFD)的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有1992年到现在居民部门和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债务杠杆率数据。

数据来源:CNBS

从这个图表可以看出,从2023年初到现在,中国的居民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债务杠杆率都在不断攀升到达历史新高,目前(2024年一季度)都是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

值得一说的是,图表中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债务水平,包含了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的债务,加上这些债务之后,中国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债务杠杆率是全世界最高的,没有之一。

(2)关于消费欲望降低

在这里,我直接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变化来表示。
根据过去很多年的规律,中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化同比(不考虑物价因素),始终保持一个7%-15%的增速,但是,哪怕抛开疫情期间增速暴跌暴涨不说,自2022年以来,整个中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化增速开始在低水平上大幅度波动,而平均值更是降至不足5%的水平……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choice

(3)关于生产越来越多

生产越来越多这事儿,看GDP就够了,因为,中国的GDP统计就是采用的生产法,只要实际GDP在增加,那就是生产越来越多。

当然,有人可能说,GDP数据统计上有虚报情况,不能代表生产越来越多,那就只能用发电量、集装箱吞吐量、粗钢产量等数据来说明。

投资人丁昶,曾专门统计了2017-2023年中国经济7种上游实物和7种下游实物的产量,将2019年的产量设置为1,归一化之后是下面的这个表格。

很显然,从经济上游的发电量到粗钢、原煤、有色金属、玻璃、乙烯、玻璃、水泥,再到经济下游的彩电、空调、汽车、房屋竣工面积、民航和铁路旅客人次、快递数量,2023年都是明显高于2019年的,而且从2022年到2023年大多也都是增长的。

这可不就是“生产越来越多”吗?

(4)关于很多人缺钱,深陷债务麻烦之中

这个,应该不需要我拿什么数据出来吧?大家从自己身边应该都能感受得到。

正是在以上因素共存的情况下,哪怕在国家的刻意推动之下,贷款创造存款的逻辑链条还在,广义货币供应甚至还是在持续增加(只是增速减缓了),但人们却更愿意把钱存起来,而新“印”出来的货币,也只是进入到了极少数人和企业手中,并不会带来物价的增长。

其实嘛,这种广义货币总额狂涨,物价不涨的情况并不罕见,而且,在经济学中也有一个专门的术语形容这种情况:

流动性陷阱。

更重要的是,曾经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已经给我们展示过了类似的前车之鉴。

1990年到1995年,日本的M2货币从460万亿日元,增加到1995年的540万亿日元,增加近20%,但日本的物价,却基本没有上涨,甚至还在下跌。

简单来说——

施政者希望通过鼓励贷款、增加广义货币供应,实现物价的温和上涨,然而,在中国居民和企业部门债务到达极限的情况下,整个社会的债务通缩,却在拉着社会物价向下。

最终的物价,就是印钞导致上涨和债务引发下跌拉扯下的表现而已。

这就是中国印钞300万亿元,物价却基本不涨的原因。

陌more
陌more,陌+,爱生活、爱股指、爱艺术。陌,陌上,more,更多,我们只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不在城市中心,我们在内心。陌more致力于从碎片式的网络遴选出值得收藏的图文,以投资、艺术、生活为主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