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
感染性心内膜炎听起来离我们很遥远,该病发病率相对较低,但发病凶险,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并发症多,近日,我院心血管病科成功救治了一名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目前康复出院,重获新生,他对倾尽全力救治的医护人员充满了感激之情。
患者张某某,男,68岁,主因“间断发热6个月,喘憋10天”到我院心血管病科住院治疗。该患6个月前出现间断发热,以为是感冒,并未在意。2个月前出现持续发烧,具体不详,8月份开始在县市内医院住院治疗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功能不全、左心扩大、高血压、贫血、脑梗死、血小板减少、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低钾血症”,给予抗感染、纠正心衰、对症支持等治疗1个月,9月17日突然发生急性左心衰,家属放弃治疗回家。
患者病情危重,一周后又来我院找到心血管病科刘文琪主任,刘主任以“感染性心内膜炎、急性左心衰”收入住院治疗。刚住院时患者血压70/40mmHg,消瘦、精神萎靡,喘憋不能平卧,四肢冰凉,恶病质状态,血氧测不出。
患者病情平稳出院
通过此病例看到中医药应用及艾灸疗法在心衰中的重要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致心衰的优势所在。能“中”也能“西”。我院心血管病科为每一位患者同时提供中西医两条诊疗思路,做到全方位、多方面的检查与治疗。多年来,医院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强调整体观,为每一位患者提供最全面的医疗服务。中西合璧,全面精准,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心血管病科
科室:0476-4263946
刘文琪主任:15904761958
门诊地址:门诊综合楼三楼
病房地址:脑血管病房楼四楼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指因细菌,真菌和其它微生物(如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等)直接感染而产生心瓣膜或心室壁内膜的炎症,过去将本病称为细菌性心内膜炎(bacterial endocarditis),由于不够全面现已不沿用,感染性心内膜炎典型的临床表现,有发热、心脏杂音,贫血、栓塞、皮肤病损,脾肿大和心脏超声检查可有赘生物,血培养阳性等。感染性心内膜炎被认为“致命的感染性疾病综合征”之一。
一、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症状?
1.发热:发热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症状,除有些老年或心、肾衰竭重症病人外,几乎均有发热。亚急性者起病隐匿,可有全身不适、乏力、食欲缺乏和体重减轻等非特异性症状。
2.心脏杂音:高达85%的病人可闻及心脏杂音,可由基础心脏病和(或)心内膜炎导致瓣膜损害所致。急性者要比亚急性者更易出现杂音强度和性质的变化。
3.周围体征:多为非特异性,近年已不多见,包括:
(1)瘀点:可出现于任何部位,以锁骨以上皮肤、口腔黏膜和睑结膜常见,病程长者较多见;
(2)指和趾甲下线状出血;
(3)Roth斑,为视网膜的卵圆形出血斑,其中心呈白色,多见于亚急性感染;
(4)Osler结节:为指和趾垫出现的豌豆大的红或紫色痛性结节;
(5)Janeway损害:为手掌和足底处直径1-4mm的无痛性出血红斑,主要见于急性病人。
4.动脉栓塞:赘生物引起动脉栓塞占20%-40%,栓塞可发生在机体的任何部位,脑、心脏、脾、肾、肠系膜和四股为临床所见的体循环动脉栓塞部位。
二、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预防?
预防措施主要针对菌血症和基础心脏病两个环节。菌血症是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的必要条件,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为感染性心内膜炎高危易感人群。
1.预防和减少菌血症发生
一般措施是强调口腔、牙齿和皮肤的卫生,防止皮肤黏膜损伤后的继发性感染。尽可能避免有创医疗检查和操作,如必须进行,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此外要加强患者的个人卫生习惯,提高卫生标准,减少接触感染源的机会。
2.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对高危人群如各种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以及风湿免疫性疾病而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者,以及注射毒品的吸毒者,在做有创医疗检查和操作时需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3.增强身体免疫力
增强身体免疫力有助于抵抗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适度的运动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方式来增强身体免疫力。
供稿:潘 磊
编辑:贾春丽
初审:杨维娜
终审:王树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