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记忆丨营造尺与龙泉码

时事   2025-01-25 14:39   江苏  
小时候在老家经常听大人说,某某人家的房子是“丈四六”、某某人家的房子是“丈二六”。当时不知是什么意思,长大了,才知道这是老的营造尺计量的尺寸。
过去,南通北三县老百姓住的房子大多是五架梁的“丈四六”或“丈二六”的房子,也有大户人家建的房子是七架梁的“丈六六”。旧时建房用的营造尺,也称“部尺”,一营造尺的长度约为0.32米(清“营造尺”长度为31.96厘米,一般取32厘米)。营造尺不仅用于丈量房屋的长、宽、高等大尺度,还是作为度量尺度的基础尺制。“丈六六”的房子,即房子的进深为16.6尺×0.32=5.312米;“丈四六”的房子,进深为14.6尺×0.32=4.672米;“丈二六”的房子,进深为12.6尺×0.32=4.032米。过去,布店里用的尺叫“衣尺”,也称“裁尺”。衣尺的长度略长于营造尺,1衣尺=0.3509米。买卖绸布、做衣服都用衣尺,一般百姓家也有衣尺。盆桶店用的尺叫“盆桶尺”,比衣尺略短,约为衣尺的98%,是扬州仙女庙镇(今属扬州市江都区)盆桶作坊的标准。

△图片由AI生成
众所周知,建房子就要买木材。笔者老家住海安东乡丁家所,丁家所有个木材市场,好多老板是安徽的、江西的。据江西的老板讲,过去卖木材也是有“学问”的。长梢原条杉木在根部向上5尺处(现在1.5米处)量圆周;单桐(7.2尺长)在二分之一处量。以周长按“龙泉码”(也叫“龙泉木码”)折成“分、钱、两”(依次十进),再乘以单价。如每两60元,则称为“60贯”。开木行的人常说“活贯头,死码子”。意即价格有高有低,“木码”则是全国统一的。“龙泉木码”相传始于明朝后期,江西遂川人郭维经及女儿郭明珠在自创的原木材积表的基础上,进而发明了简便原木材检量办法。遂川(也曾称“遂昌”),古称“龙泉”,其检量办法因地而命名。郭维经是明末重臣,其祖上经营木材生意。郭明珠是郭维经的掌上明珠,她天资聪颖,从小在家乡五斗江林区(今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五斗江乡)生活,日日以林区杉木为伴,逐步掌握了树木的年龄越大、材积越大的纵横生长关系。她用丝线代表条木,以线段的长短度表示材积之大小,又将杉木正木(即规格材)最小年龄的径级定数为一,最大年龄的径级定数为六十,用六十根长短不一的丝线,分别表示六十个不同径级的杉木,由小到大依次组合成一个“甲子”,把在某一年龄段的上限时,材积增长速度有个突变的规律作为“转贯”,经过仔细测试和反复实践,将六十种材积不同的杉木划分为八个码名、一百二十个等级,把木材计量浓缩为“分、钱、两”,从而确定出码价的等级,创造出“龙泉码”。只要量出木材的围径,便可知道它的体积,这就是“龙泉码”的科学性与实用价值,因而在全国流行了300多年,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原木材积表。“龙泉码”是这样确定材积的:周长1尺为3分;1尺以上至1.4尺,每增半寸加0.5分;1.4尺以上至1.5尺,每增半寸加1分;1.5尺以上至1.8尺,每增半寸加1.5分;1.8尺以上至2.5尺,每增半寸加1钱;2.5尺以上至4尺,每增半寸加2钱;4尺以上,每增半寸加4钱。周长1尺之内,长不足5尺的为“不登尺”,不用尺量,估计算价。木行营业员要熟记口诀,如“尺八一钱八”“尺九二钱三”,即木材周长1.8尺算一钱八分,1.9尺算二钱三分。通如地区本地的木材,如楝树、桑树、榆树、枣树、桃树、柞树、皂角树等,不是规格材,不用尺量,用大秤称,以重量确定售价。
1953年后,国家规定对度量衡改革,一律实行市尺,废除各种旧尺。木材按公制体积计算,有国家规定的《木材材积表》刊行。现在木材市场均以《木材材积表》计算木材体积,销售木材。

文:任寿

江海晚报
最权威的南通地方新闻发布,最值得信赖的良心媒体。我们怀揣着梦想、激情和担当,从濠河之滨的西寺路10号一次又一次出发,奔走于一个又一个新闻现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