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未解之谜:建国后为什么再未回过延安?

文摘   2024-11-15 08:16   广东  



毛主席未解之谜:建国后为何再未踏上延安故土,原因令人泪目

延安,世界闻名的红色首都,从1935年到1948年毛主席在这里生活了整整13年,在这里,他从一个有实无名的党和红军领导人,成为全党的领袖,历史选择了延安,也选择了一代伟人-----毛主席。
从1935年红军历经艰难险阻赢得长征胜利进驻延安开始,党中央的大部队在这个“红色圣地”生活了整整13年,革命的火苗在这里逐渐燃烧,一直到1948年。
国共内战爆发,蒋介石命令胡宗南向延安发起进攻,毛主席此时作出了“主动撤离延安”的这样一个决定,临行时,毛主席望着延安说:“我们在延安住了10年,挖了窑洞,吃了小米,培养了革命干部,学习了马列主义,指导了中国革命!”
毛主席又跟大家说:“少则一年,多则两年,我还是要回到延安来的!”
可是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回到过自己的老家韶山,最终也没有回到过延安,毛主席为何再没回过延安呢?

形势所迫,最后一个撤离延安

1947年2月,蒋介石飞抵西安,部署进攻延安计划。
3月11日,胡宗南在洛川召开军事会议,决定由董钊率7个旅,刘戟率4个旅,廖昂率4个旅,共15个旅,20万之众分左右两路进攻延安,妄图以绝对优势兵力,一举消灭西北人民解放军和中共中央领导机关,或迫使他们东渡黄河。
这时,陕甘宁边区已经处于三重包围之中,解放军在陕甘宁边区的部队约有2万人,众寡悬殊,形势危急。
由于战事紧,住在延安的美军观察组和外国记者奉命撤离延安,但是,面对数万敌军进攻延安,他们看到毛主席仍然镇定自若,和往常一样,他们感到诧异和敬佩,更领略到了毛主席的胆识和气魄。
这时的延安也展现出井然有序的样子:有的在运转粮食,有的在站岗放哨,有的在修筑工事,有的在防空演习,联想起南京大撤退的情形,两相比较,他们对中共强有力的组织力,领导力而惊叹。
3月11日上午,国民党空军就对延安进行轮番轰炸,12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叶剑英带领中央机关一部分人离开延安枣园转移到子长县瓦窑堡办公。
毛主席,周总理从枣园后沟搬到王家坪人民解放军总部,和彭德怀住在一起
3月13日凌晨,胡宗南的15个旅的兵力,分两路向延安发起进攻,上午,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和保卫延安的新四旅,教导旅的干部开了会,向他们说明了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撤离延安的战略意图和敌斗争的策略。
在会上,新四旅十六团团长袁学凯说:“主席,我们从敌后来到延安,整天向战士讲保卫毛主席,保卫党中央,保卫延安,现在又要撤离延安…….”
许多人也发表了相同的意见,毛主席一边听着,一边抽着烟,深思良久后说: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移人,人地皆失,譬如一个人背了很重的包袱,碰见拦路抢劫的强盗要抢他的财宝,如果他不放下包袱,手脚不便,就可能被强盗打死,落个人财两空,反之,如果他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就可能把强盗打退,使人财两全。”
袁团长明白了道理,站起来表示:“我们一定按照毛主席和周副主席的指示去做,牵住敌人的鼻子,在陕北这个地方和敌周旋,寻机消灭他们,不过,请党中央和毛主席早些转移到河东去。”
毛主席听后微微一笑:“是呀,敌人来者不善,攻势很猛,要消灭共产党,要活捉我毛泽东咧!”
接着,他又用坚定的语气说道:“不过,党中央和我是否转移到河东,何时转移到河东,还要慎重研究,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我是要最后撤离延安的,我要看看胡宗南的兵到底是个啥样子。”
3月16日胡宗南加紧了进攻,50多架敌机对延安实行轰炸,一座空城的延安成为一片火海,毛主席办公的王家坪也受到轰炸。
敌人对延安轰炸两天后,毛主席仍然泰然自若地看战报,文件,丝毫没有转移的意思,秘书叶子龙走到毛主席身边,轻声说:“主席,准备18日晚出发,你看……”
毛主席沉思后说:“我有言在先,要最后撤离延安的。”
叶子龙见毛主席态度坚决,便先撤出去,敌人的进攻越来越激烈,在周总理,彭德怀,王震等人的劝导下,毛主席最终同意撤离。
18日晚上,毛主席在用过晚饭后,这时已经是暮色苍茫,群山在落日的衬托下显现出明晰的轮廓,春晚的寒意开始袭来,毛主席站住,眷恋地凝望着延安边土上的宝塔,凝望着生活了13的延安古城。
“你们愿意走吗?”毛主席动情地问。
一句话,说的大家眼眶都湿润了,其实,他们同毛主席一样,谁也不愿意离开延安!
毛主席转身,对站在身边的周总理说:“我实在不愿意走的,本来我要在这里看着胡宗南的兵是个什么样子,可是彭老总不答应,他让部队代看,那就这么办吧!”
毛主席走近吉普车,满怀深情地说:“同志们,上车吧,这次撤离延安,少则三个月,多则一年,两年,我们一定会回来的!
接着,毛主席握着彭德怀的手说:“你肩上的担子很重,留下你彭大将军对付胡宗南,我是放心的!”
然后,毛主席登上吉普车,向东北方向驶去,这是1947年3月18日,从这天开始,到1948年3月23日,毛主席,周总理,任弼时等率中央机关在陕北转战一年有余,一个个生动的画面,一个个惊险的镜头,让人们感怀,惊叹!
后来,毛主席东渡黄河,来到了西柏坡,这里也装满了毛主席的故事,一年后,1949年3月23日,毛主席和他的战友们告别了西柏坡,“进京赶考”到北平。

回不去的故土,原因令人泪目

1949年,新中国成立,毛主席亲自回复了陕甘宁地区老百姓的贺电,却一直没有回到延安再看一看,这是为什么呢?
对于这个问题,众说纷纭,有人说,毛主席的精力有限,新中国成立,他面对的是四万万人民群众,没有时间回延安。
还有人说,毛主席停留过的城市有许多,像遵义,瑞金,革命摇篮井冈山,还有家乡韶山,这些地方,毛主席都谱写了一曲曲辉煌的人生乐章,毛主席心中装下的不仅仅只是延安…..
这些解释虽颇有道理,但是都不尽如意,毛主席还是挂念着延安的。
建国后,毛主席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他操劳着全国的政务,此时,全国百废待兴,我国还面临着西方国家的封锁,在此局势下,毛主席日夜工作,很少离开北京。
他心里很想念延安,总是对身边的警卫员和秘书说,等什么时候空闲了,回延安看一看。
闲暇之余,毛主席也会回忆起那段在延安“小米加步枪”的日子,他想起了当时地区偏远,延安百姓的日子过得水深火热,在延安的窑洞里,毛主席只有一张破旧的木板床,一张办公桌以及一个旧的木盆。
在这里,毛主席经历了很多事情,抗大的诞生,妻子贺子珍的离开,写作《论持久战》,“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迎来了最后一个小女儿“李讷”。
在这里,许世友跪拜毛主席,收获了这一忠勇大将……在毛主席的带领下,延安的老百姓生活也得到了极大地改善。
毛主席每每想到这里,都无限感慨,直到1962年,毛主席的秘书高智调往西安工作,毛主席得知后,欣喜若狂地叫来高智,他说过去他想骑着马儿在延安的河边走一走,也很想回到陕西,尝一尝延安的小米。
还希望他准备一匹马,再次回到延安,骑着马绕黄河走一走,这是因为毛主席曾经的青马被挤下黄河,这也是他一生的遗憾。
所以,这次高智前往西安,毛主席特意嘱咐,毛主席的这句话,令高智动容,也让人泪目。
主席建国后,忙于政务,一直脱不开身,闲下来,可是身体大不如前,导致他不能长途奔波,也耽搁了一次次想要回延安的计划……
后来,高智也特意将陕西的小米寄给毛主席,毛主席品尝之后,吃的津津有味,还又一次对身边工作人员提议找个机会回延安一趟。
但是,由于工作原因,主席迟迟未赴约,1964年,毛主席接见了延安地区的负责人,在谈话间,主席话里都是对延安人民的思念,他说:
“我也想念延安啊,想念延安的人民,我来北京后,再也没回到延安,再回一次就好了,我应该回去看看,延安人民对革命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要感谢他们啊!”
毛主席为了新中国的建设,每天日夜操劳,没有时间去看看,其实不光是延安,像西柏坡,遵义,瑞金…....对毛主席对重要意义的地方,后来再也没去过。
而毛主席唯一去过的,就是井冈山,不过那也只是在视察完湖南后,才过去看看,1965年,那是毛主席时隔36年,72岁的他重回井冈山。
在这里,毛主席一气呵成写下了《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鸟儿问答》两首词作。
毛主席顺路去了井冈山,却没有去延安,那是因为毛主席建国后再未去过西北地区,新中国的建设大部分都在中部,西北地区因环境,地理位置,毛主席视察也就没去过。
到了70年代,毛主席的身体每况愈下,年老体弱,身患疾病,即使这样,毛主席坚持南巡,但是他的身体状态已经达到极限,当年的意气风发已经变成迟暮的老年,再也经不起舟车劳顿了…….
延安,注定是一座光辉的城市,如今它作为红色旅游浓重墨彩的一笔,一直是很多国人想去的地方,尽管毛主席未曾再回去,但延安永远闪烁着他的光芒,永远是他的第二故土和精神家园!


豫西民谣
民间与民谣写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