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之下,中欧绿色贸易如何携手同行?

时事   2024-11-07 20:35   北京  

新用户点击“国际商报”即可关注



11月5日,全球化智库(CCG)2024年度第六期“CCG名家对话午餐会”活动在北京举行。通过深入的对话与交流,与会嘉宾就中欧绿色贸易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重要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化解贸易僵局的新视角与新思路,为促进欧洲及国际社会对中欧合作潜力的进一步认识、推动中欧双方在绿色贸易领域的合作发展贡献了见解与方案。

调整合作方向,凝聚更多共识

法国雅克·德洛尔研究所副研究员尼古拉斯·克勒指出,当前欧盟的汽车产业正面临一个战略性三角困境,需平衡三个不同的目标。第一,欧盟致力于实现脱碳,设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第二,产业竞争力也是不可忽视的关键问题,汽车产业需要规模经济和全球市场的支持,以维持企业的竞争力;第三,经济安全问题尤为突出,在日益分裂的地缘政治环境下,电动车生产所需原材料的供应面临不确定性。因此,如何在这三个方面之间找到平衡,欧盟汽车产业能否确定新的发展方向,仍亟待探讨。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屠新泉指出,中欧汽车制造商的地位较上世纪已发生显著变化,合作方向也相应调整。过去,欧洲企业为中国汽车工业奠定了关键基础;如今,一些中国企业在电动汽车领域已居于领先地位。在未来合作中,中欧企业可以同行携手,分享技术和专业经验。此外,中欧在第三方市场的开发与拓展上具备协同优势,若能共同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直接竞争带来的压力。欧洲在非洲、拉美和中亚等地区有长期联系,而中国在资源和合作上具有独特优势,双方完全可以在这些新兴市场携手前行。


宝马欧洲政府事务副总裁弗兰克·尼德伦德表示,当前汽车产业正经历深刻转型,目前的挑战源于对威胁的恐惧。过去五年的绿色协议讨论主要关注转型,而忽视了竞争因素。如今,人们需要加速进程,接受技术差异,并寻找共同应对的策略。在中欧合作中,欧洲公司需要找到平衡,达成共识,合理应对全球补贴问题,并探索合作机会。

推动世贸组织改革 发挥协同规范功能

在中欧绿色贸易合作中,如何更好推进世贸组织改革、发挥其重要作用也成为与会专家的关注焦点。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商务部中国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前院长霍建国认为,当前全球贸易形势错综复杂,在无序而动荡的环境中,WTO的改革愈显重要,亟需集中精力推动其进展。首先,应着重强化WTO的核心功能,其次,可逐步探讨电子商务、补贴等规则和条款的改进。如果WTO改革能够取得进展,将有望推动全球贸易和投资的发展,为各经济体带来实质性利益。经济形势良好时,沟通相对容易;但在当下全球困境重重、形势艰难的背景下,彼此间的良性交流和公平竞争愈加艰难,甚至对抗性格局和敌对性言论也日益加剧。因此,各方应尽快就WTO改革达成共识,共同致力于推动其积极发展。


商务部世贸司一级调研员周云雷表示,WTO成员国在绿色政策的讨论中已在一定程度上达成共识。首先,所有绿色政策,无论其形式如何,都应严格遵守WTO规则。其次,各国应尽最大努力减少绿色政策带来的负面溢出效应及其对贸易的影响。因此,绿色转型和气候目标是全球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应呼吁WTO成员国共同协作,这一点至关重要。从他的角度来看,绿色竞争是一种向上发展的竞争,而保护主义和关税则是向下发展的竞争。他认为,中欧合作始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出路。

看好合作前景 携手美好未来

虽然面临重重挑战,但与会嘉宾普遍看好中欧绿色贸易合作的美好未来。


法国雅克·德洛尔研究所名誉所长、世界贸易组织前总干事帕斯卡尔·拉米指出,本次讨论的核心在于展望未来,探索是否能找到更具协作性的方式,使欧盟与中国在电动汽车生产领域实现双赢而非零和的局面。欧盟与中国在某些地缘政治问题上存在分歧,且部分分歧较为深刻,但双方都致力于遵循WTO框架寻求解决方案。他表示,将继续努力提出可行的选项和建议,期望在电动汽车领域构建一种比现有模式更具合作性的框架,同时需将其他相关议题纳入考量,以更精准地明确中欧未来的合作方向,并期待未来的中欧合作空间能够比当前更加广阔。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会长金旭表示,20世纪60年代时,中国曾是“自行车王国”,而如今,街头已是车水马龙,成千上万辆汽车穿梭其间。在其他国家特别是欧洲友邦的支持下,中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尽管中欧在电动车领域目前面临一些困难,但挑战只是暂时的,光明的未来即将到来。他期待中欧能够继续携手合作,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商务部欧洲司原司长、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孙永福强调,世界在不断变化,中国也在迅速发展。过去20年中,欧盟的技术转移与投资为中国带来了显著进步,期待未来中欧能够继续专注合作,保持良好关系。他认为,尽管中欧间存在竞争,但适度竞争可推动进步。中国在电动汽车等技术领域取得积极进展,愿与欧盟各成员国加强合作。他希望欧方秉持同样态度,因为合作需要双方努力。他指出,当前双方对对抗关注过多,而对竞争和合作的重视有所不足,期待这一情况能够得到改善,以推动中欧关系迈向更美好的未来。




文字/洪剑儒

编辑/孙楠

审核/时光

请点亮在看!

国际商报
眼界,即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