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不好的演出,该取消吗?

体娱   其他   2024-08-30 22:43   四川  

最近,Sleep Dealer 和话梅鹿联合巡演取消的消息被大家讨论,一方面后摇专场巡演开票后取消确实比较少见,另一方面主办方和乐队各自发布声明显示出的信息差让人感到诧异。

本周三,厂牌方发布公告说明事情缘由(如下图),据悉 Sleep Dealer 也开始另寻合作方,这件事算是暂时告一段落,但演出肯定是没有了。

疫情之后,演出井喷,取消的演出也井喷。从专场巡演到音乐节,官宣又取消的不胜枚举,开票后取消的也大有人在。

举报、安保、场地、台风、暴雨、不可抗力、开会...E 君看了很多取消公告,原因真的是五花八门。

去年开始,主办方频繁使用“不可抗力”措辞取消演出,被舆论谴责后,一些主办方开始亮真诚牌,坦承“成本太高”、“票房未达预期”,然后给出一些补救方案或“下次一定”的优惠条件,看起来好像要比之前好些?但也总感觉怪怪的。

主办方办演出,确实也是一个市场行为,联系乐队、定档期、场地、报批、官宣、开票、售卖、演出...一套下来当然会关注盈亏情况。

但办演出和类似生产手机不一样的是,办演出的成本是渐进的,大部分成本在后面,不像生产手机一样大部分成本发生在前面,从而一些主办方感觉有了“反悔”的机会,当票房不及预期甚至感觉必亏无疑的时候,选择取消演出。

及时止损,东山再起,下次一定。


WEG 今年就曾面临演出取消风波:主办方担心承担风险,然而,我认为如果他们决定要从事音乐演出行业,他们就应该做好承担风险的准备。

据业内多年从业的主办透露,办演出时,前期会给乐队给谈好的 Show Fee 的 1/3 或一半作为定金(具体比例每个乐队不一样),演出结束再补齐全款。如果开票了卖得不好演出取消,可能剩余的 Show Fee 就不用给了,也省去了落地中国后的差旅成本,就当作是一次选择乐队后的“投资失败”,这就是朴素的商业逻辑。

但演出必然不是这么简单的数学题,市场也没有因此变成“众筹式演出”,赚钱就演,不挣钱就取消。

对主办厂牌来说,取消演出首先意味着乐迷会对厂牌失去信任。同一厂牌下的演出,取消多了,厂牌的品牌力将不复存在。大家很难再吃下厂牌办的演出的饼。

一个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崔人予的口袋音乐办,落地的演出现场混乱(甚至舞台都没有),没落地的演出频繁取消,说难听点简直像非法集资......

顺带一提,Sleep Dealer 早在 2018 年就吃过老崔的亏,后面深圳一家厂牌曾试图 2020 年将其搬过来,也宣告失败(但这场至少在官宣前就停止推进了),这也是 Sleep Dealer 本次对取消为何如此光火的原因。

除了对厂牌自身的损害,邀请外籍艺人但又无端取消,还会导致外籍艺人对国内厂牌的不信任,以至于被坑到甚至不想来中国演出(尽管中国市场对国外很多乐队来说还是很诱人的)。

前几年德国交响金属乐队 Haggard 中国巡演取消,乐队在 ins 上号召乐迷们尽快办理退款,并以此为典型案例,不要让别的乐队重演悲剧,也是被老崔画的饼。直到今年,Haggard 才又来到中国。

当然,最受伤的还是乐迷。

无论是期盼已久买到票夹里的票,突然被一条短信自动退掉;还是订好了高铁票、飞机票、酒店准备好去另一个城市观看演出,但一张公告就让花的钱打水漂,没有合理的解释,都足以让乐迷彻底拉黑厂牌方。

好消息是,大浪淘沙之下,看到票房明知会亏本,但仍然决定将演出推进完毕的厂牌也有不少。New Noise 今年 15 周年,1724 唱片 18 周年,Stella Promotion 明年也 10 岁了,他们都曾明知必亏无疑,仍旧推进演出进行,这是一种契约精神(但 E 君更希望他们场场挣钱)。


刚结束的 AMALA&Hope The Flowers 联合巡演,票房并不如意

这样的做法也会反哺厂牌力,一方面这样可以建立起乐迷对厂牌的信任,另一方面厂牌也可以在巡演中通过卖周边、持续找亮点进行宣传等方式提升自己的能力,甚至扭亏为盈。

退一万步讲,如果主办方确实经验尚浅,希望栽了跟头之后至少能够吸取教训及时止损,不至于赔到倾家荡产,所以选择坦诚跟乐迷说清原因,宣布取消。也许 1-2 次的话大家还是比较宽容的,但在过程中说谎或者糊弄,就是另一件事情了。

什么样的厂牌值得信任?乐迷最后会选择用支付按钮投票。


祝好。



EDopamine
创立于2018年的器乐摇滚杂志。 每周二、五、日更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