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科技园区作为创新要素的集聚地,肩负着汇聚创新主体、提供空间与公共服务的重任,是加速产业化进程、吸引创新人才、汇聚资本以及释放创新政策的关键载体。在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精准把握科技园区的特征与新趋势,高水平打造一批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对于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本文以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为案例,解读国内先进科技园区的创新发展之路。
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以下简称“苏锡通园区”)成立于2020年5月,由苏通科技产业园区、锡通科技产业园一体化融合而成,是江苏省政府与新加坡政府合作开发的跨国园区,是中国政府与奥地利政府共同建设的生态园区,是南通、苏州、无锡三市跨江联动开发、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示范园区,总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人口约10万人。
在新时代的浪潮中,苏锡通园区作为南通经济发展的重要板块之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推动着产业提升、改革引领、科创驱动和产城融合的全面发展,跑出令人瞩目的加速度——过去10年仅新增1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却创造了相当于南通单个县(市、区)1/10的GDP、1/5的财政收入;近3年,工业产值实现翻番。不断更新的成绩,见证着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也以实际行动诠释着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这座现代化园区正在将南通“在苏通大桥北翼建设一个新的苏州工业园”愿景,变成一张美丽的“实景图”。苏锡通园区以通富微电、捷捷微电等大型企业为引领,已构建起涵盖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设备及材料等全方位的电子信息产业链条。除此以外,园区汽车零部件行业聚集了音户神商、音户平田、吉明美、广岛铝工业、凯众汽车等国内外企业40余家,初步形成了集汽车相关零部件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集群;智能装备产业方面,已落户联钢精密科技、威派格智慧水务在内的60多家企业。“链”上发力,蓄势突破。眼下,产业链已成为苏锡通园区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产业集聚化、链式化、规模化发展格局正在加快形成。据统计,园区“两主一新”规上企业118家,占规上工业企业数的61%,园区“两主一新”产业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近七成。在一系列重大产业项目的推动和创新资源的不断集聚下,苏锡通园区的创新发展势头愈发强劲。2024年上半年,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0%,增幅高于全市2.2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也实现了2.8%的增长。企业开票增长14.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5%。新形势新要求。园区正积极转变招商思路,着力构建产业、科技、资本、人才互融共促的全要素招商新模式,紧扣“两主一新”产业方向和产业链需求,发挥放大现有“链主”企业对配套、关联企业的吸附作用,加强服务,以商引商。注重全链服务保障项目建设,优化重大项目专班服务机制,全力做好各项要素保障,推动重大项目尽快开工并形成更多投资量和实物量。同时,园区还抓住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机遇,加快智能装备、电子信息等产业“智改数转网联”步伐,不断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聚焦生命健康、氢能、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引培力度,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偏居一隅、默默无闻的“城乡接合部”板块,到如今南通深层次对接上海、宽领域融入苏南的前沿“桥头堡”,苏锡通园区坚持把跨江融合视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战略,依托“三地共建、三国合作”独特运营机制,深度“牵手”上海、苏南,不断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涵。
其中中奥生态园作为连接中奥两国的纽带和平台,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奥地利及德语区企业关注苏锡通、走进南通。据统计,截至目前,苏锡通园区已累计登记注册外资企业130多家,其中包括联钢精密、柏德汽车内饰、史达利高新材料、施特万精密机械等11个德语区制造业项目。中奥生态园也凭借其卓越的合作成果,成功入选江苏省首批9个国际合作园区典型案例,成为跨国合作的典范。
除了产业发展,苏锡通园区还不断拓展与奥地利及德语区国家在科技创新、教育人才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4月,奥地利上奥州政府与园区续签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重点聚焦汽车、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高端服务和生命科学等领域,开展更深入的合作。6月,在中国—奥地利经贸联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中奥两国成功签署了《关于共同支持中奥苏通生态园持续发展的谅解备忘录》,进一步扩展了合作领域,明确了合作举措,并延长了备忘录的有效期限。在教育人才培养方面,9月,南通工贸技师学院的33名学生顺利获得了奥地利经济促进学院(WiFi)颁发的毕业证书,为园区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得益于地处上海、苏州和南通交会的黄金位置,依托“三地共建、三国合作”独特运营机制,苏锡通园区近年来持续承接上海、苏南产业、资源、要素外溢,提供土地使用、人力资源、政策补贴、政务服务等方面扶持,得到越来越多上海和苏南企业加持。
苏锡通园区持续放大跨国合作、跨江融合的独特优势。2024年前三季度,园区新签约并注册项目63个,其中总投资5亿元以上内资项目23个、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6个,为园区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苏锡通园区主动策应长江口产业创新绿色发展协同区建设,打造与上海、苏南地区相匹配的功能空间。在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以及“1+8”上海大都市圈建设等多重战略叠加利好下,苏锡通园区进一步放大园区交通区位、承载空间等优势,探索“基地+拓展区”“总部+协同中心”“飞地孵化”“离岸创新”等模式,加强产业创新协同耦合,推进供应链、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的上下游协同。全力推动现代服务业高品质发展,释放更多经济活力。南通中心枫叶小镇奥特莱斯的即将开业,便是园区探索服务业发展的生动实践。这个总投资10亿元的商业综合体,不仅将丰富南通及周边城市居民的生活体验,更将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园区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济质量的战略重点,通过大力推进文商旅服务业项目,不断延伸服务业发展新图景,为园区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苏锡通园区始终坚持创新驱动,聚焦人才、优化环境、增强动能,着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大科研投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半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增长46.1%,高新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高达52.1%。通过举办金英杯创新创业大赛,与多所知名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园区成功打造了一个高素质技能人才“蓄水池”。同时,园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推出76条营商环境优化清单,上线运行“政务服务地图”,探索开展“我陪群众走流程”等活动,极大地提升了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苏锡通园区的改革实践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还深入到了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园区成功举办或参加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如长江大保护活动、非遗保护年会等,这些活动不仅传承和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更提升了园区的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作为跨国园区和生态园区,苏锡通园区在持续推动重特大项目和外资落户的同时,对科创项目和“专精特新”项目的招引给予高度重视,致力于构建科技创新驱动的发展新格局。目前,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云集,同时建立了完善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体系,推动更多企业“应评尽评、应入尽入”,为园区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近年来,苏锡通园区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强劲的支撑力。为加速创新资源的集聚,苏锡通园区积极策应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主动融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探索创新资源“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新模式,确保全年引进科创项目达到64个。同时,推动高新技术企业量质齐升,力争有效期内高企数量突破100家,为园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在引育优秀创新人才方面,苏锡通园区聚焦重点产业集群和“卡脖子”技术清单,拓展引才聚才模式。通过举办人才日、金英杯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园区创新创业。园区还迭代升级激励政策体系,做到系统育才、科学用才、真情留才,全力建设人才发展友好型园区。
此外,苏锡通园区还大力引注金融活水,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园区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用足用好中金资本、清控金信等金融工具,引导各类产业基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为园区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苏锡通园区作为驱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一直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首要任务,致力于提升企业群众的满意度。园区围绕“舒心办”服务理念,多个职能部门推进“我陪群众走流程”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办事流程,发现并解决办事流程中的痛点,实现所涉事项办理时长缩短10%的目标。
园区致力于项目“全链条”流程再造,通过“土地挂牌前”的精心策划,成功实现了16个项目“拿地即开工”的壮举。这一成就的背后,是园区依托重大项目领导挂钩“1+3+X”体系,构建的“店小二”全生命周期帮办模式,让企业在“舒心服务”中切实感受到了“园区速度”带来的便利。为减轻辖区企业负担,苏锡通园区还积极探索“进一次门,查多件事”制度,通过整合多部门、多频次的执法检查,实现了对同一监管对象的“一张清单”式联合执法,极大提升了监管效率。
2024年以来,苏锡通园区始终秉持“客户思维、用户体验”的核心理念,推出了76条营商环境优化清单,进一步精简优化了政务服务流程。如今,企业登记已经实现了“全流程电子化、全环节分钟制”,0.5个工作日即可开办,拿地即开工已经成为常态,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优质的营商环境,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坚定了投资园区的信心,不断加大投资力度,二期乃至三期项目相继投产达效。目前已有14家企业的二期乃至三期项目相继落地开花结果,“二期效应”已然起势,“万事好通·舒心办”营商服务品牌获得了企业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2024国庆期间园区紧抓新兴消费群体的脉搏,巧妙融合“文旅+”模式,推出了“苏锡通·舒心游”四大精品旅游线路,涵盖生态旅游、工业旅游、亲子研学、美食探索等多个维度,让游客在品味园区特色美食、感受独特文化氛围的同时,也激活了园区消费的新潜力。
活动期间,小江豚“蓝叒叒”作为长江文化的可爱使者,惊艳亮相并吸引了众多目光。作为长江文化IP,“蓝叒叒”不仅在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上展示了首款联名文创产品,还在世界河流日与全球网友分享了南通及园区的河流美景,呼吁更多人参与到长江大保护中来,展现了园区对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的高度重视。苏锡通园区自成立以来,便以“江海生态城、国际创新园”为定位,持续优化发展空间布局,致力于营造“三生融合、和谐共生”的宜居宜业环境。园区构建了十字轴带、蓝绿交织、产城融合的空间结构,通过不断拓展载体空间、建设更高能级的产业园区,为园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国际化方面,苏锡通园区对接上海、融入苏南,积极引进国际化的项目和人才。国际化的南通惠立学校、即将开业的枫叶小镇奥特莱斯、中奥双元制人才培养项目等纷纷落户园区,让园区的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居民的生活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苏锡通园区在产城融合、公共服务、城乡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扎实推进产城融合,提升城市能级。其中园区坚持一体谋划、统筹推进重点载体建设,全力推动中新(南通)产业合作区、南通创智天地等项目的落地实施,加快集聚高端产业科技创新资源。园区还高质量推进民生实事项目,众多配套项目“提质增效”。苏锡通园区人民医院是园区重大民生工程,项目主体外墙面已完成80%,预计明年底建成,有望辐射园区内十多万人口。持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解决“一老一幼”现实问题等,不断提升城乡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此外,苏锡通园区还聚力促进文化繁荣,深入挖掘和凝练独特文化元素,打造一批新时代文艺精品力作,拓展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志愿服务活动,以文化润人心、凝共识。苏锡通园区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全面深化改革,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推动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和公共服务的提升,为其他科技园区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文章来源:南通发布《与祖国共进 与改革同行 | 苏锡通园区:改革风劲催潮涌 扬帆破浪谱新篇》,本文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