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观潮 | 跨江协同,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支点

科技   2025-01-16 17:30   江苏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推动跨江协同发展,是南通积极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强化产业创新跨区域协作”“深度对接上海、苏南板块园区、国企平台”……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跨江协同发展的目标要求,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相关人士热议的话题。大家纷纷探索跨江融合新路径,力求以更大格局、更实举措、更强合力,奋力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支点。


01
互联互通
高水平打造综合交通体系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支撑保障和先导作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融入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强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积极谋划新一轮过江通道布局,进一步提升跨江城际通勤效率。

“我们将从加快通道建设、服务向海发展、强化规划引领三方面入手,构建高水平的综合交通体系,更加注重一体融合、改革创新,为南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交通贡献。”市政协委员,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汤葱葱表示,将构建“更好通”的过江通道新格局,加快完善公铁网络,全力保障张靖皋、海太、北沿江、苏通二等项目建设,尽早开工通苏嘉甬铁路如东延伸段、通沪高速;用好“水运江苏”机遇,推动吕四作业区西港池12#泊位码头工程等一批临港产业配套码头开工建设,续建小庙洪上延航道工程(二阶段);沿江重点建成投运横港沙粮油码头,开工通海码头三期;通吕运河、东灶新河完成提级扩能,新增高等级航道里程87公里,推进新江海河、通扬线南通市区段建设。同时,编制南通市“十五五”综合交通规划,加强“十五五”规划与各类规划衔接协调,科学安排发展蓝图。

加快跨江向海,打造江海组合强港是关键。报告提出加快通海港区至通州湾港区疏港航道建设、加快通州湾口岸开放,让市人大代表、通州湾示范区党工委书记陆忠华感到责任重大:“今年,通州湾将为蓝水、利柏特等20多个码头项目提供从规划建设到运营管理的全过程、全方位跟踪服务,进一步加强与沪通集装箱码头公司的紧密合作,满足纺织、高端装备等企业的港航贸易需求。”

作为驻扎交通基建一线的工作人员,中铁大桥局沪渝蓉高铁Ⅴ标项目部技术人员施帅帅认真学习了政府工作报告,为南通交通领域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沪渝蓉高铁作为国家‘八纵八横’中的重要一环,拉近了上海与启东的距离,让南通能更快融入上海经济圈。”他笑言,很自豪能为南通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02
深度融合
高质量推进产业创新协同
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链对接和供应链融合,是实现跨江融合的“强引擎”。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产业创新跨区域协作,协同开展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和成果转化,促进船舶海工、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产业跨江联动发展。

市人大代表,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曹雁卉认为,要聚焦“616”产业体系,发挥船舶海工、高端纺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地标产业优势,与上海组团跟跑、配套融合、共拓飞地,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深度融合。他举例,以高技术船舶、深远海装备、极地装备、邮轮产业链等前沿领域为方向,共同打造先进总装基地、延伸高端配套链条、构建一流产业生态;对接东华大学、上海国际纺织科技创新中心等高校院所资源,发挥南通织造业规模大、成本低、响应快优势,共建创新联合体、智造大基地和国际大市场;依托集成电路先进封测技术,加强与上海集成电路龙头企业、高校合作,进一步提升先进封装工艺,突破高端通用芯片设计,加快发展集成电路装备及材料,共同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报告提出,强化高层次协同开放,深度对接驻沪领事馆、跨国公司总部、外国商协会、国际咨询机构,为我们的工作明确了方向。”市政协委员,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高洪军表示,将聚焦德语区、北欧、日本、新加坡、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围绕生物医药、船舶海工、高端装备、进博会等主题,办好“投资南通·共创未来”海外行和“投资南通·跨国公司总部对话”系列活动;做优做强中奥、中意、中瑞国际合作园区,加速集聚外资项目,推动跨国企业在通设立地区总部或功能性机构;拓展引资渠道,支持境外驻点招商,制度性地与外国驻沪领事馆、商协会、国际咨询机构开展互访活动,围绕现有龙头企业海外产业链上下游开展对接活动,以高质量招商推进产业创新协同。

作为“中、新、奥三国合作,苏、锡、通三地共建”的园区,苏锡通园区坚持把跨江融合作为高质量发展最优路径,去年新招引项目中90%来自上海、苏南地区,园区内5家重点企业在苏南、上海设立研发或制造基地。“园区将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好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发挥跨江融合‘桥头堡’作用,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作,努力在共建长江口产业创新绿色发展协同区中展现更大作为。”市人大代表、苏锡通园区党工委书记虞越嵩表示,将聚焦重点区域,继续围绕上海、苏南等地,招引更多的优质产业项目;聚焦载体平台,深度对接长三角国创中心等优质平台,培育扶持更多创新主体萌芽成长、发展壮大;聚焦“软件转移”,深入学习苏州工业园区创新经验,持续优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提升园区管理水平和营商环境。

03
优化资源
高标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从隔江相望,到深度“牵手”,南通不断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持续擦亮“万事好通”服务品牌,努力推进与上海、苏南同城同质发展。聚焦政府工作报告对都市圈同城化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要汇聚优势资源、深化区域合作,打造更优营商环境。
目前,南通在全省率先与上海全市域互设互通远程虚拟窗口,应用音视频、屏幕共享、在线验证等技术有效提升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的便利度。市人大代表,市数据局代办中心主任顾晨表示,要围绕跨江协同发展大局,持续在“跨域办”上创新举措。“我们将秉持‘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理念,推动远程虚拟窗口以及证照共享、数据核验等新模式更广泛地覆盖高频事项,形成更多跨域办事需求‘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她说,还要借助跨域办事合作机制的建设,让公共数据治理、开发利用等方面标准规则与上海、苏南更顺畅对接,更深层次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群众少跑腿”。

市人大代表、锦岸机械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纯文认为,策应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南通需进一步加强重点领域改革,扩大制度型开放,营造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加强区域协同发展,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浇灌。围绕报告提出的“强化金融资源对接”,市政协委员、市委金融办常务副主任祁中伟表示,将持续加强与沪深北交易所、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及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等财经媒体的合作,常招常引国内优秀上市公司、金融机构等优质资源,更大力度推动企业上市和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推动资本市场“南通板块”扩容提质。

市人大代表,人民银行南通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王海慧表示,要带领全市金融机构围绕跨江协同发展总体战略,在信贷、外汇、征信、支付、数币等领域,健全工作机制、加强业务探索、增强互动交流,全力与苏南地区共同形成点上的突破、链上的整合,为全市产业发展、双招双引等方面贡献更多金融力量。

来源|南通发布

审核|孙连文

校对|尹迪

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
跨国合作特色精品产业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