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集邮
文化
世事如爻卦,卦卦如神话。
人自何方来,天书难破解。
澄江连抚仙,地灵天宝缘。
有峰似官帽,得名帽天山。
官帽金晃晃,金光生磷壤。
村民争开挖,一锄金一两。
掘地更排山,草木变工厂。
囱高举黑烟,炉红炼银饷。
声名闻迩遐,观者羡物华。
豪宅起平地,轿车出云霞。
虽为山旮旯,不比城市差。
山珍并海味,怀抱金娃娃。
否泰如天地,须臾即倒置。
万物何年生,天书谁识记。
识者侯先光,敲开宇宙窗。
语出惊天下,祖先在此方。
地球本洪荒,冰川接海洋。
时逢寒武纪,生命始争强。
鱼虫戏沧浪,奇虾称霸王。
澄江风日好,遂成生物邦。
虾望月升坠,鱼抗浪无际。
转眼是人寰,五点三亿岁。
小虫化石间,山田地头眠。
生命源址灭,罪之莫大焉。
记者内参纸,呈报温总理。
批示急如火,斯事重大矣。
市委决策成,矿厂速关停。
干部南辕思,村民北辙行。
关矿又停厂,激起万重浪。
财路一夕断,工人谁来养。
嚼铁咬成钉,日夜作宣讲。
小虫身无价,要为天地想。
生命大摇篮,其中万苦甘。
人类唯一个,有幸在云南。
村民闻之叹,泪落沾衣满。
悲极相与问,化石岂能饭。
村长言机宜,政府有支持。
产业大调整,赚钱仍不迟。
农妇眉渐展,丈夫又哭喊。
十年盖厂房,险些把命断。
大哥莫悲伤,此话好商量。
舍己为人人,国家将补偿。
好事思成双,生活盼永昌。
规划建展馆,筑巢引凤凰。
游客八方聚,登临思且悟。
创办旅游业,全乡是机遇。
村民笑颜开,干群无疑猜。
原貌青山复,云鹤栖苍台。
新树垂臂列,老枝并肩排。
申遗成功日,十年何迅哉。
小虫凭造化,矫矫惊天下。
入主新展馆,对客似能话。
纳罗虫放言,生物己最先。
三叶虫壳硬,节肢舞蹁跹。
抚仙湖虫小,头甲半如环。
奇虾化石大,披波骨若仙。
华夏鱼化石,脊索动物冠。
地球亿万岁,留此五非凡。
人类思美好,探源寻微眇。
云端空客降,自向农家找。
高铁高速奔,来者游山村。
发展先保护,小虫振乾坤。
穷变终有道,有道当可尊。
澄江化石地,位于我国云南玉溪澄江市的帽天山上,是保存澄江生物群化石的核心区域,被国际科学界誉为“古生物圣地”、“世界级的化石宝库”、“20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
澄江生物群,自1984年7月1日被古生物学家侯先光教授发现,迄今已有20个门类、280余种寒武纪珍稀动植物化石,且80%属于新种,几乎所有现生动物门类的祖先都能在这里找到。
2012年7月1日,“中国澄江化石地”申遗成功,成为我国首个、亚洲唯一、全球仅有三处的化石类自然遗产。
中国邮政定于2024年4月18日发行《世界自然遗产——澄江化石地》特种邮票1套3枚。详情如下:
志号:2024-4
图序 图名 面值
(3-1)T 中华微网虫化石 1.20元
(3-2)T 环饰蠕虫与吸盘古宿虫共生化石1.20元
(3-3)T 延长抚仙湖虫化石 1.20元
邮票规格:44×33毫米
齿孔度数:13×13.5度
整张枚数:12枚(4套)
整张规格:213×246毫米
版别:胶印(采用局部压凸工艺)
防伪方式:防伪纸张、防伪油墨、异形齿孔、荧光喷码
设计者:王昱珩、原艺珊
资料提供:侯先光、马晓娅
责任编辑:王僡蘐
印制厂:北京邮票厂有限公司
计划发行数量:588万套。
2024-4.《世界自然遗产—澄江化石地》邮票
说说《世界自然遗产——澄江化石地》邮票的设计
原艺珊
澄江化石地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的帽天山上。2012年,作为地球生命演化历史的杰出范例,澄江化石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她是中国首个化石类的世界遗产,是迄今世界上发现古生物门类最多的区域,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寒武纪早期海洋古生物化石群。这里不仅保存了生物的硬体组织,也保存了大量软体生物化石,展示出了完整的寒武纪早期海洋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
凭“最强大脑”节目火出圈的“水哥”王昱珩,与即将发行的《世界自然遗产——澄江化石地》邮票结了缘。就让我来说说王昱珩与这套邮票的设计。
首先,王昱珩是我在清华美院就读本科时的同届同学。我们入学时叫“中央工艺美院”,他以装潢系专业第一名考入,我则是98级文化课第一名,绘画系专业第二名考入。许多当代著名的邮票设计家王虎鸣、韩美林、何洁、陈绍华、吴冠英、陈楠、王红卫……都师出装潢系,是王昱珩学长、老师。王昱珩毕业后没离开过设计本行,他的艺术素养、专业水准,一直都响当当。看过他的一些随笔习作,细腻、严谨又松弛的画风,我感觉非常适合创作邮票,尤其科普类。于是,去年11月当我拿到了2024年纪特邮票发行计划时,看到了“澄江化石地”的选题,立刻就想到了王昱珩。生命起源于水,寒武纪是水的世界,王昱珩来创作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再合适不过了。邮票发行部门也首肯,特约他创作这套邮票,由我协助完成设计、版式、工艺等环节。我们的目标非常明确:创新、突破,做有趣的邮票——讲好科普邮票,科普邮票工艺。
这是王昱珩第一次设计邮票,交稿时间紧,印制时间也有限,为确保邮票能如期顺利发行,呈现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新内容,邮政与王昱珩的这次跨界合作,从立项那天起就开始紧锣密鼓地推进。2023年,11月20日王昱珩第一次与邮票发行部门会面,确认特约设计,与交稿时间;12月4日发行部组织邮票选题专家会 ;12月12日王昱珩到北京邮票厂参观调研,商议确认大版版式与创作思路 ;12月20日画草图。2024年,1月3日确认设计草图,开始正式绘画;1月5日录制新一季最强大脑期间创作邮票画稿;1月17日扫描画作,设计版式;1月18日王昱珩与我共同完成主票设计,与邮票厂生产部门研讨工艺;1月19日交稿;1月底初步完成大版设计;2月5日与中国集邮总公司研讨邮品设计与发行工作;2月22日开始工艺试样,期间根据工艺特点,微调大版边饰和异形尺孔;3月7日邮票印制签样。
在12月4日邮票选题专家线上研讨会上,专家组给出了专业、详尽的选题建议,最终从306种化石中选择了六个物种,按照科学意义和演化意义,给出了排序建议。这次会议充分尊重设计师的意见,由设计师根据画面需要,兼顾专家推荐的化石排序,选出能在方寸间呈现最佳艺术效果的三种化石,具体如下:
第一枚票表现的是“中华微网虫”化石,它是地球上最早具有运动腿肢的动物--叶足类动物的代表,它的出现标志着地球生命步行时代的开端。作为首登国际学术期刊《Nature》封面的澄江化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虫虫结构本身很有特点,身上有9对类似复眼的网状骨板,被俗称为“九眼精灵”,在寒武纪地层出土的各类化石中辨识度特别高。
第二枚票表现的是“共生环饰蠕虫”化石,它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共生蠕形动物,动物之间的共生(包括互利共生、偏利共生和寄生)是现代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生态关系之一,该化石的出土揭示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期海洋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画面中呈现的是环饰蠕虫与吸盘古宿虫的合体化石。
第三枚票表现的是“延长抚仙湖虫”化石,它是1984年在澄江县帽天山发掘出土的第一枚寒武纪生物化石样本,也是澄江生物群独有的一类化石节肢动物,因虫虫的体态形似澄江著名高原淡水湖泊“抚仙湖”轮廓而得名。化石本身非常完整、清晰,保存有世界上最早的脑部轮廓和心血管系统,对研究节肢动物的起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它是贴近海底的杂食性动物,因此把它选为第三枚邮票内容。
其实之所以如此选择三枚票的排放顺序,也有版式方面的考虑。如果只表现化石,那么这个本就小众的科普题材必然不会引起太大的反响。如果既表现复原图,又表现化石,就很难在方寸间完美衔接——毕竟现在的澄江化石地与五亿年前一片汪洋的寒武纪地貌大相径庭。所以,发行部建议采用主票(化石)+附票(复原图)的形式,既保证信息全面,又调和了画面设计,一动一静,相得益彰。王昱珩的构想是不只画三个化石对应的复原图,而是复原整个寒武纪早期的海底古生物群落,从海面到海底,“人找鱼,而不是鱼找人”,生动再现出5.3亿年前海洋生命的壮丽景观和生命的多样性特点。
如此恢弘的附票构想,必然要有创新的大版版式与之相衬。在发行部的全力支持下,我们完善了如下创意:
1、只设计一种版式,主票+附票形式呈现。分三组共12枚主票,12枚附票,主票分列附票左右两侧。附票组合成一整幅复原海景图。
2、三组票对应三个四方连票。每个方连里有一枚附票内容是该枚化石复原图。
3、每版票可撕出不同的主票+附票的组合方式。如此首日封会有N种不同的组合形式,如拆盲盒。
4、每版票只能撕出一枚主票+化石复原图的附票。
在正式动笔之前,我约王昱珩到北京邮票厂参观调研。公司领导特别重视,副局长王冬秋亲自带队,对照邮票实样,详细讲解邮票的各种印制工艺,并带王昱珩进入厂区了解平版及凹版设备、印制工序、打孔、检验等流程。王昱珩出身装潢设计专业,熟悉印刷行业的他还是被邮票的精微印制震撼到了。第一次设计邮票,他希望能出彩、惊艳亮相,无论设计、版式还是工艺。
胸有成竹,方才落笔。王昱珩画画是快手,这得益于他深厚的绘画功底,和他对水生动植物的丰富养殖经验。熟悉王昱珩经历的人都知道,他从小就爱养花鸟鱼虫,家被他布置成了自然博物馆。所以,从正式动笔,到完成三枚主票的化石部分,及附票的37种虫虫,他只用了14天,而且是非常费功夫的点画法,期间还录制了最新一期的“最强大脑”。在此特别感谢云南大学的刘裕和马晓娅老师,两位专家提供了大量的参考资料,并在王昱珩绘制全程给予指导,确保了邮票下厂前的鉴定环节顺利完成,为印制抢下时间。
1月19日是交稿时间,王昱珩的画稿并非机械描摹化石样本,他用独特的彩铅点化法,以补色关系突出化石主体,斑驳的效果契合真实化石。版面设计力求干净、纯粹、极致。鉴于邮票名称是《世界自然遗产——澄江化石地》,主票若只表现化石,与主题不符。而此类世界自然遗产,并没有非常显著的适合邮票表现的地理特征。因此,我们在票面设计中叠加了澄江化石地的地理位置示意图,着重标记了抚仙湖和帽天山的位置。附票完整呈现王昱珩画的37种澄江地区特有的寒武纪早期海洋动物。大版很大,边饰延承海洋的浅蓝色调,有序排列了二十多种主票和附票中未出现的其他澄江化石复原生物图样(由专家提供)。印刷色标我们也特意设计成海绵形状,主票加入海螺形的异形尺孔。我们希望发挥邮票独特的工艺优势,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盛况跃然纸上。
于是交稿同时,我们与北京邮票厂生产处进行了初步工艺研讨。澄江生物群化石保存在细腻的泥岩中,动物的软体附肢构精美,且呈立体保存,我们希望在印制时选用能凸显化石特点、让化石和复原图更栩栩如生的特殊工艺,更好地诠释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壮观和绚丽景象。研讨后确认了如下工艺:胶版高精度全真彩印刷,十色油墨(蓝、红、专黄、黑、金,面值专蓝,边饰珠光蓝,无色荧光红、绿、蓝),局部起凸,异形尺孔,缩微文字。这些工艺全部实现,历经两次印刷、一次起凸工艺、打孔、喷码(明码、荧光暗码和二维码),需要四台机器才能完成最终的印制。
大版票的主要亮点在于荧光墨的极致发挥。以王昱珩多年养殖海生动植物的经验,水母、海绵等生物在黑暗中会发出悠悠的荧光色。我们在生物体表点缀黄、橙、红、绿、蓝等无色荧光墨,模拟夜色中海洋的生机勃勃。另外主票的荧光工艺,不再只是单一的荧光喷码,我们将澄江化石地的位置示意图也以荧光方式呈现,而且是首次以红蓝绿三色荧光墨印制。荧光灯下,三色交织的线条,特别像医学书里的血管解剖图,它仿佛是地球的生命脉搏,与附票里虫虫身上焕发的绚丽色彩,共同诉说着地球生命大爆发的梦幻与神奇。
另外,王昱珩对缩微文字特别感兴趣,这是只有防伪印业才能实现的精密印刷工艺。我们在票名里隐藏了“澄江化石地”的拼音首字母“CJHSD”,在每枚主票的化石周围隐藏了该化石名称的拼音首字母(中华微网虫“ZHWWC”、环饰蠕虫与吸盘古宿虫“HSRC 、XPGSC”、延长抚仙湖虫“YCFXHC”)。这些有趣的彩蛋是我们送给集邮者的小惊喜。
从立项到签样,除去春节假期,短短三个月的时间,这套邮票顺利诞生。我们完成了从版式到工艺的一系列创新,把一个科普小众题材,演绎成了“恢弘巨制”。这一切离不开各个环节的高效协作:发行部门批复特殊版式、选题专家组耐心释疑、生产部门全力配合工艺试样、集邮总公司保障邮品宣发……小小的邮票于方寸间凝聚了邮票人团结协作、敢于创新、高质高效的实干精神。新时代新思路,期待“水哥”王昱珩与邮政的跨界合作,能够吸引更多的目光聚焦到中国邮票、中国集邮。(原艺珊,现任北京邮票厂有限公司邮票设计师、雕刻师,高级工艺美术师)
从28年前被发现到8年前开启申遗之路,再到今天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澄江动物化石群历经沧海桑田,执着地向人类展示生命的起源。
澄江县(现为澄江市)副县长陈挺介绍,早在1987年,澄江县就颁布了《保护澄江无脊椎动物群暂行规定》《保护澄江动物群近期实施的意见》,对动物化石群进行保护和管理。此后,又于1997年6月、2001年3月分别建立“澄江动物化石群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澄江动物群国家地质公园”。
2004年4月,澄江化石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正式启动。据陈挺介绍,为保护好澄江动物化石群,澄江县2004年关停了帽天山周边的14个采矿点;2006年以来,各级财政共投入保护经费7700多万元,用于恢复治理关停的采矿点、修建拦沙坝、植树造林等工作。
如今的帽天山,已经看不出有采矿的痕迹,化石首发点已经建有专门的设施进行保护,椭圆形的房间将一块大岩石罩住,屋顶的点点灯光仿佛灿烂的星空,玻璃地板下散布著些许碎石。在澄江县城化石广场旁的动物群陈列馆,中华微网虫、长尾纳罗虫、火把虫等古生物化石静静地躺在玻璃柜里,吸引著人们驻足观看。
7月1日,经过第3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投票表决,认定中国澄江化石地是地球生命演化的杰出范例,符合世界自然遗产标准,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来源:新华社,记者:周洪鹏,中央政府门户网站--今日中国--中国要闻 2012年7月3日11:34)
(中华微网虫化石)
(环饰蠕虫与吸盘古宿虫共生化石)
(延长抚仙湖虫化石)
上图:寒武纪古生物化石(局部)
澄江化石地大事记
上图:寒武纪古生物化石(全貌)
陈泰敏:做好世界遗产的看山人、讲解员和经纪人
1984年7月1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古生物学家侯先光教授在云南澄江,一锤砸开脚下的岩层,发现了纳罗虫化石。就此,记录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奥秘的澄江生物群化石重见天日。2012年7月1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第3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澄江化石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首个、亚洲唯一的古生物化石主题的世界遗产。
2016年,我调到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管理委员会工作。面对这个其貌不扬却埋藏着我们5亿年前的祖先的山包,我心生敬畏。在这里发现的20个门类、281个物种,几乎包括了现生动物的祖先,是地球生物多样性的源头。关于它的很多研究成果在国际权威刊物发表。
2012年申遗成功后,本以为会迎来一波参观热潮,没想到一年下来,观众不足一万人。所以我们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任务,就是如何在守护好这个世界遗产的同时,更好地发挥它的综合效益。经过思考,我们决定在工作中要扮演好看山人、讲解员和经纪人三个角色。
我们努力当好看山人,不断加强生态治理和土地退耕,加强日常巡查和监管。同时颁布实施《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为了科学保护,先后完成了国家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省级自然保护区规划编制。
我们努力当好讲解员,努力讲好化石故事。与中国科学院南古所、西北大学等机构开展科研合作。编印书刊,举办展览,组织文创,努力将澄江化石的形象变成吸引大众的产品。2019年,我们向社会公开征集到“澄江小虫虫”等创新标语,在高速公路上宣传,引发热议,很多人因此认识了澄江化石。因为科普效果显著,我们被授予2019年“菠萝科学奖·菠萝U奖”。
我们努力当好经纪人,在遗址上建设博物馆,以博物馆展览语言,呈现专业性极强的化石遗产。
寒武纪年代久远,相关知识非常“高冷”,怎么突破?我们放弃单纯展示澄江化石的想法,而是以“讲述宏大的生命演化故事,突出澄江化石的重要位置”为主题,“全景式”展示地球生命演化过程。一层为“生命大爆发”,二层为“生命大演化”,三层为“生物多样性”。馆藏标本6万余件,在这里除了看到澄江生物化石,还可以看到来自世界各地各个地质时期的珍稀化石和现生动植物标本,比如恐龙、绿孔雀等。
化石小、不直观,如何破局?我们通过科技让“高冷”化石“活起来”,打造了OLED海底隧道,利用高清数码技术复原了寒武纪的生态系统。采用了VR、AR、体感互动等先进的多媒体设备,配合200余个多媒体视频,让展陈充满科技感。
为了把“科研圣地”向“科普胜地”转化,我们开发文创产品,在全国“科普研学十佳品牌”的基础上,开展“生物多样性的起源与演化”等内容丰富的科普研学活动。
2020年8月,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开放,迄今已接待游客近60万人次,仅仅春节6天就接待游客5.5万人次。“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展品真实,内容丰富,为游客提供了精彩的视觉盛宴”“小朋友在互动体验中学习了生命起源的知识,是很好的科普基地”……博物馆的留言册上,游客纷纷点赞。
让古生物化石活起来,把生命演化的故事“讲”出来,任重道远,以梦为马,方能远行。(来源:《光明日报》2021年3月19日第07版;作者:张勇,《光明日报》记者;讲述人:陈泰敏,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馆长、研究员)
上图: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
邮品欣赏
国际邮件代收
这里是《国际邮件代收》微信公众号,经常为集邮爱好者们提供有思想、有乐趣、有图文的阅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角的按钮“...”,分享到朋友圈,然后点一下文章底部右下角的“赞”和“在看”。如果您想了解澳洲邮件代收,请搜索“国际邮件代收”,找到后关注公众号,就可以收到我们的文章推送。
如何添加小编微信?请搜索微信号:yanqin716000,通过添加好友,就可以联系到。期待您的关注哦~~
点收藏看好文章
点在看
期待你的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