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记忆》专辑
原标题:游颐和园
作者:陈怀生
清江记忆是由樟树本土文化学者陈怀生倡导,自媒体人黄琼、青年作家吴国林和乡村创业者杨胜羽以及樟树优秀作家:火狐(胡毅坚)、静观不惑(吴卫国)、柳文红等成立的公益性文化宣传栏目。旨在发掘、整理、传播樟树本土(原清江县)的优秀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等。诚邀大家积极投稿,将更多的关于樟树美图、美文传递给更多樟树人;投稿请加微信号:weibo7
20世纪60年代读高中时,北京籍老师多次介绍颐和园,建议我们考入北京高校后一定要去游览,亲身领受皇家园林风采。
我到学校图书馆找到《词典》查找颐和园简介: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在北京西。金代为皇帝行宫,明代为“好山园”,清代改“清漪园”。1860年,被英法联军所毁。1888年,慈禧太后移用海军军费重建,改名“颐和园”。颐和园为晚清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与诸多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洗劫,1901年慈禧从西安回到北京后,再次动用巨款修复此园。1924年颐和园辟为对外开放公园。
颐和园宏伟而峥嵘的历史,在我心中刻下深深印记,祈祷考入北京高校,响应老师亲身领略颐和园风采的倡导。1965年金秋时节,满怀信心的我收到省高考招生委员会的“安慰信”,希望我在广阔农村施展才华,给凄怆的高考落榜赋予壮丽色彩。从此,游览颐和园的夙愿成为甜蜜梦想。
为证明我“到此一游”,吩咐余喜如替我拍一张有地标背景的照片,虽然摆弄半天,拍完相机里最后几张胶卷,冲洗出来的结果令我大失所望,只有一张的背景能证明是颐和园。人家姑娘桥头拍摄照片的层次分明,景色真实,他的手艺竟然将美丽的世界混为一淡,全为黄灰色,且选择了我病态式的姿式。要知道,当时我不仅要在学校教物理化学两门课,还要耕耘8亩水田和2亩旱地,照片中的样子能胜任吗!尽管照片蹩脚,但我的形象穿着及湖中游船山上宝塔,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作者简介:陈怀生,1946年3月8日出生于樟树镇近郊,中学文化,乡村中学物理教员,市教育委员会教研室物理教员。1979年加入宜春地区文协会,2007年加入江西省作家协会。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关注清江县地方文化,2006年退休后编撰地方史料数部,创作以樟树为背景的散文集、中篇小说集、长篇小说计160万字。